每個來到這個世界的孩子都是一張白紙,他的行為習慣是在父母的影響或教育下形成的。我們經常會遇到熊孩子,但其實我們指責熊孩子的時候,也應該責怪他們的父母。
因為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他們的行為習慣受父母的影響。
在孩子十歲之前給孩子定下這幾條規則,他會變得越來越好。
那麼,作為父母,我們該如何正面影響和教育孩子呢?
人們常說,不以規矩,不成方圓。
所以在日常的家庭教育中,也要給孩子定一些規矩,讓他們有一個行為準則和行為底線。只有這樣,孩子才能變得更好。
一、教會孩子懂禮貌
打招呼其實是孩子懂禮貌和知禮儀的第一步。這樣的行為習慣不僅能讓孩子在生活中彬彬有禮,同時也能讓孩子積累良好的人際關係,提高社交能力。
除此之外,良好的禮貌習慣可以給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在交往之初就奠定下了良好的基礎。
當然,除了打招呼之外,還有很多其他的禮貌表達和習慣,家長應該在日常生活中一點一點滲透到孩子身上。
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些習慣不是父母強迫孩子學習的。相反,他們應該在生活中樹立榜樣,從而慢慢影響孩子。
二、教孩子不在公共場所亂跑
最常被大家吐槽的熊孩子,一般都是一個在公共場所吵鬧亂跑的孩子。在電影院、圖書館等需要安靜的地方,真的很討厭遇到這樣的孩子,最無語的是他們的父母還坐視不管。
雖然愛玩是孩子的天性,但是也要看場合。所以作為父母,我們應該在孩子的自由上增加一點規則,約束他們天性中那些會影響他人的部分。
三、教會孩子要有“界限”
我們經常在網上看到最多的吐槽,就是親戚家的孩子去自己家裡亂翻東西或者破壞東西。其實這就是因為父母沒教育好孩子。
我們應該為孩子們去別人的家做客制定一些規矩。
讓孩子知道別人的東西不能亂碰,即使很喜歡一樣東西,也要徵得主人的同意後才能拿,拿到後也要認真對待,這也是培養孩子良好教養的基礎。
四、教會孩子懂得承擔責任
在孩子小的時候,就要培養孩子對自己的錯事負責的意識。即使不能承擔責任,至少也要學會對別人說句對不起,用自己的方式彌補。
這也會教會孩子如何真正從別人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也可以教會孩子,別人傷害自己的時候,要勇敢地保護自己。
五、教會孩子說“好聽話”
會說“好聽話”的孩子是情商高的表現。
這樣的孩子不僅會受同齡小夥伴的喜歡,還會受大人和老師的喜歡。而且,對於孩子以後的學習或生活都會有很大幫助。
這就要求家長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語言對於孩子大腦發育幫助很大,而且對孩子的學習也有益。
好的學習離不了好的工具!
《語言表達第一課》是專為2-8歲孩子設計的語言啟蒙繪本,集語言啟蒙、語言遊戲、創意想象為一體,更具教育性和實用性。
全套一共四冊,分別講了語言啟蒙的四個大概念:《名詞》《動詞》《形容詞》《打比方》。
內容都是貼近生活編寫的,從孩子們最熟悉的日常環境引入,用有趣、色彩豐富的畫面,吸引孩子去認字、思考,進而激發學習的興趣。
無論是記憶力,還是理解能力,都能得到很好的培養,這對於孩子以後應對升小學的【看圖說話】類題目,打下了穩固的基礎。
一套書玩下來,孩子們不知不覺就認識了成百上千個詞語,還學會了流暢的語言溝通。
這套書品質也超棒,優質厚實紙張,裝訂牢固,經得起孩子的折騰和反覆翻頁。採用環保油墨印刷,圖文清晰,色彩豐富明亮,很容易吸引孩子注意力。
最近發現國內出版社推出了新版,所以趕緊推薦給大家,而且價格也特別給力,只要99元/套,一頓外賣的錢,就能擁有四本圖書。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帶一套回去和孩子一起在玩耍中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