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前段時間經常有人在網絡上詢問:“愛情與友情的真正差別是什麼?”
其中有一個回答深得我心:“愛情是一日不見如隔三秋,友情是三秋不見如隔一日”。
愛情與友情看似有聯繫,但實則有很明顯的內在區別,雖然都是能夠談心,能夠一起分享開心與落寞,但其中的親密程度卻是不同的。
有很多人覺得:“同向相斥,異性相吸”,認為在和同性相處時會在不自覺中給自己帶來很大的壓力,而在和異性交往時既能保持著一些神秘感,又可以彼此交心。
所以相比起同性而言,他們更喜歡和異性相處,但總有很多人權衡不好異性之間的交往距離。
畢竟友情一旦超出彼此的距離範圍就很容易“越界”,不僅會造成彼此之間的誤會,更甚至會引起旁人的誤解。
莫言在《晚熟的人》中說過這樣一段話:
“本性善良的人都晚熟,並且是被劣人催熟的。
後來雖然開竅了,但他仍然善良與赤誠,不斷尋找同類,最後變成最孤獨的一個人。”
當人人都追求出名趁早時,莫言卻說自己更喜歡晚熟。
“晚熟的人,到了合適的時候,出現了能讓他展現才華的舞臺,他便會閃閃發光的。”
莫言自身便是如此。
57歲那年,他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成為史上第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籍作家。
而這一年,距離他開始寫作已經過了整整31年。
輝煌來得雖遲,但終究是來了。
獲獎之後,許多讀者比莫言還著急,希望他儘快出新作品。
但莫言不急不躁,沉寂了長達8年的時間。
8年之後,他攜新作《晚熟的人》重返讀者視野。
他說:“八年來,我一直在努力,一直在堅持創作,或者在為創作做準備。”
拋卻外界的繁華浮躁,閉關潛心創作,用8年時間精雕細琢,打磨出一部足夠優秀的作品。
一向不著急的莫言,用自己的經歷印證了一個至簡至深的真理:
這世上沒有一蹴而就的成功,也沒有一步登天的雲梯。
所有看似“悄然而至”的輝煌,都是沉下心耐住寂寞,一點一滴慢慢熬,一步一步踏實積累的結果。
《晚熟的人》是莫言獲得諾獎後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其中大多數都是他的親身經歷,他是個會說故事的人,通過小說中的故事,他向我們傳遞著溫暖與愛
《晚熟的人》:異性之間的“越界”往往都是不注意這些小事所產生的。
《晚熟的人》:經常一起吃飯看電影
同事趙雯和李偉一直都是公司里人人都知道的“好朋友”,兩個人經常一起出去玩,一起看電影,單獨約會更是數不勝數。
很多同事都在私下單獨問過彼此問他們是不是已經在一起了,可得到的都是否認。
但在公司裡兩個人經常勾肩搭背玩鬧,更甚至擁抱牽手,做出一系列親密的舉動,所以在很多同事眼裡兩個人儘管否認彼此的關心,但肯定也是曖昧不淺。
很多關係很好的異性朋友,總會在不自覺中越過彼此親密的界限,就好比趙雯和李偉一樣過分親密的舉動,很容易給別人帶來誤解。
“越界”是什麼?
大多指的是做出一些超越朋友關係的行動,勾肩搭背,相互擁抱牽手等等,可能在彼此看來這只是關係好的表現,但在旁人看來這可能就是你們戀愛的證明。
很多同事都懷疑趙雯和李偉的戀愛關係,於是一直去詢問兩個人,次數多了趙雯也產生了對彼此關係的誤解,覺得李偉是不是喜歡自己。
於是在之後李偉遞給趙雯的每一個文件,每一杯水,趙雯都覺得是李偉喜歡自己的證明,於是趙雯大膽表白,卻被李偉無情的拒絕說:“我對你只是好朋友的感情而已”。
過於親密的行為總是會或多或少給彼此又或者旁人帶來誤解,如果彼此沒有好感倒不如從一開始就保持距離。
“小事磨人,也害人”尤其是在愛情上,稍微一丁點的曖昧,便容易轉化成誤會和愛意。
《晚熟的人》:常說曖昧的話
除了一些曖昧的行為,還有很多異性朋友在相處的時候,不怎麼注意彼此之間的言語和態度。
就好比鄰居小艾因為一些錯誤被公司辭退之後,小艾靠在朋友小趙的肩上哭泣,小趙不忍看著她這麼悲傷便說:“沒事,以後我養你”。
“養”這個字,已經代表了很深的親密性,就好比父母和自己之間可以說“養”,夫妻之間可以說“養”,但異性朋友之間這樣說就會覺得有些“越界”。
不是關係好便覺得什麼話都可以說出口,很多時候太過曖昧不清的言語是不太適合出現在普通朋友之中的。
就好像一句話所說:“誤會是把槍,傷人傷己”。
“越界”的言語會引起雙方不必要的誤會,如果彼此之間沒有感情,這樣表達更容易帶來的是一種傷害。
所以即使是關係很好的異性朋友也需要注意說話的尺寸和行動的分寸,不要輕易“越界”。
情感結語:
友情與愛情不同,即使關係再好的兩個人也需要一段特定的距離,尤其是兩個並無好感的異性朋友,過於親密的接觸會影響彼此的聲譽,更甚至影響彼此的愛情。
可能會有很多不知情的愛慕人士以為你們是戀愛關係便停止追求,也可能會在彼此相處中萌生一方對另一方的喜歡,友情是彼此相互扶持,可愛情更多的是一種佔有。
就拿網上一句很流行的話來說:“若愛請深愛,若不愛請離開”,曖昧傷人傷己,實在不可取。
莫言的話總是這麼精闢,觀察生活中的細微小事,從而寫出戳入了我們內心深處的文字,所以他的文字才能贏得我們的共鳴,他的小說才能受到眾人的崇敬與敬仰。而寫到這兒,我也很有必要給大家推薦他的新作《晚熟的人》了。
眾所周知,莫言是首位中國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諾獎分量不小,莫言能夠獲得,足以說明實力。但實力是要靠作品說話的,我們普通人大可以買他的作品來見證一下。但在我看來,莫言確切是個大師,比如說,上面的文字,便是好的佐證。
大家信我的話,不妨讀讀他的新作《晚熟的人》,這比他之前的小說更經典,裡頭描寫的人性更深邃。因為這是一本他打磨了八年的小說,當中寫的又是他回到老家後的種種經歷,比如說表弟的妒忌打擊與迫害啦,在村裡大肆傳播他的謠言啦,莫言傷痛地接收這一切,卻以文學的形式表達在了新作《晚熟的人》中。
《晚熟的人》是一部讀懂人性的佳作,莫言為何花費了八年時間才將其完成?全在於莫言費了許多心血與精力,越是榮獲此獎,越是在乎質量而非數量;也可以說,莫言將自己大半輩子的人生智慧與閱歷全然寫在了書中,毫不吝嗇地跟我們分享。細細思索,我們每個人都可從書中學來智慧,都可將人性給研究透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