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李白,幾乎所有中國人都會聯想到“酒”!
在中國五千年曆史上眾多的文人墨客中,愛喝酒、寫出關於酒的詩詞歌賦的文人,可以說層出不窮,不乏精品佳作傳世。
比如兩漢時期的曹植、孔融等也都喜歡飲酒,寫下關於酒的詩文名篇;後來晉代的竹林七賢更是離不開酒,著名隱士陶淵明也喜歡喝酒……
但是,只有李白這位大詩人把詩詞、人生和酒文化融入一體,達到了中國文人的巔峰。
在評價李白時,杜甫的《飲中八仙歌》可以說是最貼切的:
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短短几句就勾勒出李白好酒、好詩、飄逸、自負的形象。
而在李白自己的詩詞當中,更是有無數和酒相關的詩句,成為膾炙人口流傳至今的名句。
比如: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比如:
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饈值萬錢。
比如:
連呼五白行六博,分曹賭酒酣馳暉。
但是,李白如此喜歡喝酒的背後,卻是他一生仕途無法得志的濃濃悲劇。
李白家庭是商人,又是出生於碎葉後來遷移到四川,根據唐朝的制度,商人之子是無法參加科舉和從軍的。
這一規則直接斬斷了李白的大半仕途,李白想要出仕,只剩下被名人舉薦這一條路了。
所以李白前半生一直在尋找各種名人給自己舉薦,但是對於一個沒有背景只有才華的年輕人來說,這條路不好走。
於是我們看到李白在第一次去長安求見名人無果後,自暴自棄混跡於市井之間,直接寫道:
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羞逐長安社中兒,赤雞白雉賭梨慄。
等到了40歲以後,李白才逐漸通過玉真公主認識了更多的名人,比如太子賓客,銀青光祿大夫兼正授秘書監賀知章。
李白留下的唯一一幅真跡《上陽臺帖》,也正是在這個階段的事情。
賀知章在看到李白的《蜀道難》等作品後,直接叫李白為“謫仙人”,把李白引薦給唐玄宗,李白終於有了一次出仕的機會。
唐玄宗非常欣賞李白的文采,就讓他做了供奉翰林,也就是在皇帝出門遊玩或者是大宴賓客的時候,讓李白寫下精彩的詩篇記載盛事。
比如,在天寶年間,唐玄宗和楊妃在宮中在沉香亭邊喝美酒邊觀賞牡丹花,唐玄宗李隆基開心之下,馬上召翰林待詔李白進宮,讓他寫詩。
李白於是寫下了著名的《清平調》三首。
其一雲想衣裳花想容, 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 會向瑤臺月下逢。其二一枝紅豔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借問漢宮誰得似? 可憐飛燕倚新妝。其三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干。
但是這種生活一來不符合李白心意,二來受到其他權貴的嫉妒;
很快,李白就因為得罪了權貴而失寵。
民間將這一段故事流傳成為李白醉寫嚇蠻書的故事,讓楊貴妃給李白磨墨,高力士給李白脫靴正是民間對於奸臣的諷刺,
李白離開長安後寫下來了著名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李白雖然離開了長安這個政治中心,但他仕途依然坎坷無比,雖然李白看上去依然很灑脫,基本上都在四處遊歷……
但是李白的內心中依然充滿了失望,我們可以從他的詩詞中讀到他淡淡的孤獨和憂傷。
比如:李白寫的《月下獨酌》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相交歡,醉後各分散。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李白的一生恰好是經歷了大唐盛世中最繁華的開元盛世,當時是“昔日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
隨便出去喝點酒都是:“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
但是在大唐的繁華之中,又透露出危機,李白曾經遠赴幽州去查看安祿山是不是要造反,並寫下:
“饞惑英主心,恩疏佞臣計。彷徨庭闕下,嘆息光陰逝,”
但是李白看到了卻又無力改變,李白雖然渴望輔佐賢君,幹出一番大事業。但是最後的結局卻是他被佞臣所害,不但無法出仕,甚至眼看危局將至,而自己卻無能為力。
這樣的情況下,李白企圖用酒精麻痺自己,“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願醒。”
但是李白真的能夠無視這一切嗎?
醒來時,眼看大廈將傾,紛爭湧起,被貶他鄉……李白有心殺賊卻無力迴天,只能痛飲一杯酒,用酒激發心底的激情。
大唐寶應元年,公元762年,李白62歲。
在他病故前,留下了一首《臨終歌》:
大鵬飛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濟。餘風激兮萬世,遊扶桑兮掛左袂。後人得之傳此,仲尼亡兮誰為出涕。
歌詞中李白將自己比作飛在半空夭折的大鵬。
說當年孔子看到麒麟死去,為之痛哭流涕,而如今有大鵬這樣的神鳥也要死去了,誰能像孔子哭麒麟一樣來哭一場大鵬呢?
李白的一生是壯闊波瀾的一生,是激情飛揚的一生,但同時也是鬱郁不得志的一生。李白麵對自己一生的喜怒哀樂,選擇用詩詞和美酒去裝飾。
不論是激昂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還是“欲邀擊築悲歌飲,正值傾家無酒錢”的窮困,李白就是李白,是那個中國五千年才出一個的謫仙人,是那個浪漫到極致的詩仙!
當為李白浮一大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