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能否成功、長大有出息,關鍵因素並不在智商,而在於孩子做事的專注度,與周圍人的關係,這些才是孩子最該具備的關鍵能力。
別不信!這個結論有著科學依據。哈佛大學有一項長達75年的著名實驗,實驗開始於1937年,徵集的調查對象是268名哈佛高材生。主要對各位高材生的重大人生事件,進行了長達半個世紀的跟蹤流調。
結果顯示,這些高材生在長大後,成就有所不同。有人成了議員,有人成了作家,甚至有人成了總統。但同時,也有人備受心理問題的困擾,鬱鬱寡歡,還有人的生活正不斷走在下坡路上。
於是,就有專家分析指出,在這75年裡,能夠取得非凡成就的孩子,大都是專注力極強的孩子。多年裡,他們始終在一個領域內深耕,最終取得了不錯的結果。
而其他人,卻有點“吃著鍋裡望著盆裡”的嫌疑,總是不停地轉行換行。專注力太差,自然會干擾到最後的人生結局。
可見,專注力對一個孩子的人生影響真的非常大。可以說,專注力高的孩子,更容易取得人生的成功,長大後更容易有出息。
一、保持環境的簡單和安靜
孩子年齡越小,越容易受到環境的影響,容易受到外界的刺激而分心。因此,在家裡給孩子開闢一個專門的學習、認知空間很重要。同時,家長平時也要注意創造安靜、有秩序的家庭氛圍,物品擺放要有條理,這樣的家庭環境更利於孩子專注力的提升。
二、學習任務分段,有目的地完成
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懂得“分階段完成”很重要,在提高孩子專注力這個問題上也是同樣的道理。困難會影響孩子的專注力,在面對過量的、難度較大的學習任務時,孩子容易失去信心,缺少熱情和積極性,進而導致專注力變差。
因此,家長可以教孩子分解任務,把大目標分成一個個小目標,一步步地來完成,這樣更有利於集中注意力。除此之外,孩子在學習中遇到的疑難點,家長要及時幫助他克服。在學習得心應手的情況下,孩子的專注力才會更強。
三、一次給孩子少量玩具或書籍
許多家長喜歡買各種各樣的玩具或者各種類型的書給孩子,以為這是對孩子好,實則會破壞孩子的專注力。面對眾多選擇,孩子往往三分鐘熱度,一本書隨便翻翻,就去看另一本,結果都是囫圇吞棗。因此,家長要培養孩子認真看一本書、專心地玩好一樣玩具的能力。
四、家長要注意保護孩子的專注力
有時候,孩子的專注力差,是被家長無意之中破壞了。比如在孩子看書的時候,家長突然打斷他;在孩子寫作業時,父母進入房間問他一些問題,提醒他一些事情……家長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不合時宜的提醒和關心,學會保護孩子的專注力。除非孩子邀請你或尋求你的幫助,否則不要自以為是地去幫孩子做事,或者參與到孩子的活動中。
提高專注力是一個比較普通但是非常有效的方法。一個人如果可以聚精會神的坐在位置上看2個小時的書,心無旁騖,那麼這樣的效果會比漫不經心學習一個早上都高。這是因為專注力的傾注給了孩子更好的記憶環境。
寫作業的時候不要打斷孩子,背書的時候儘量一次性解決,不要拖拖拉拉,類似的做法生活中很常見,只是容易被我們忽略。
現在很多家長都在注重培養孩子的專注力,記憶力等,因為記憶力、專注力和觀察力是孩子未來學習和提高智力的重要能力。對孩子的將來是很有幫助的。
2-8歲是孩子大腦發育的關鍵時期。這時,提高孩子的記憶力、專注力或邏輯思維能力就能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