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影視>

樂不思蜀是劉禪成名之道,正因為這個成語,才使得劉禪背起“傻兒子”這口鍋。但其實劉禪真的很蠢?未必如此。

在劉備致劉禪《遺詔》中誠懇地告訴劉禪:“射君至,謂丞相嘆卿智,甚多增修,太所望者,審可以此,我復何愁?勉、勉"。

大概意思就是當中郎將射援來找我時,說諸葛丞相稱讚您聰明伶俐、有分寸,射援也對我好言相勸,比我本來對您的期望還要高,您真的可以這樣做,我有什麼好擔心!要好好工作!要好好工作!

諸葛亮肯定了劉禪,表明劉禪實質上還相當聰明。

劉禪繼承王位時,卻是一個爛攤子。

劉備生四子,長子劉禪按照慣例王位由自己繼承,但三國時期風雲際會,漢蜀新設,內根未固,外魏吳虎視,因此身為梟雄的劉備考慮繼任者時必須謹慎行事,之前就有立賢良而不立賢良的事例。但是他仍然立劉禪做太子說明了什麼問題呢?表明劉禪對自己有一定程度上還算安慰。

堪稱劉禪接班時堪稱燙手芋頭。

但在劉禪表現良好,登基僅5年,農業生產恢復元氣,國內形勢達到平定,蜀吳聯盟修好,友邦良將紛赴朝鮮援助,外交成果引人注目。不僅讓險象環生的蜀漢政權完全走出了谷底,而且也讓國家出現了中興氣象。

說起這件事,可能有的人會說自己在蜀漢晚期,對黃皓寵信已久,最後走向亡國的結局,是不是不夠明智?確實他因為聽信黃皓的讒言而使鄧艾兵臨城下已是無可爭辯的事實,但這並不是因為其昏庸無能,而只是操控內外互相牽制之時,玩脫手為寇。

費禕死後,姜維才掌握兵權,專事北伐,使得蜀漢窮兵黷武,但姜維位高權重,朝中老將數番勸阻,均不能抗衡,此時黃皓地位與影響已漸增,劉禪借寵信之事,逼姜維入沓屯田,為蜀漢休養生息提供機會。姜維與黃皓二人爭奪權位,若是有一方絕對獲勝,還是無法形成均衡,所以劉禪也留下一後手,此人便是諸葛瞻。

諸葛亮去世時諸葛瞻只有8歲,自幼聰明伶俐,看到他一個人孤苦伶仃,劉禪把他當作親子侄看待,並親加訓導,使他做了女婿。再加上劉禪對其不斷升遷,不僅使其年輕時位高權重,而且也為其塑造出巨大聲譽。而其幹這些事都是為了使自己外有姜維、內有黃皓。

劉禪究竟是不是昏庸?未必,他那是沒辦法可是真正使他背昏庸這鍋巴的是“樂不思蜀”。

蜀國亡,劉禪押至洛王身邊,為曹魏所俘。可司馬昭卻放心不下,專門設宴席招待,還刻意佈置蜀國演出。別人被劉禪亡國所感動,他卻不為所動,喜笑顏開。

司馬昭沒有完全相信,忽然問劉禪:“會不會思戀蜀地呢“劉禪答道:“在此歡愉非常,不會想念也不會想念”。得知此事後,隨從劉禪、郤正便點化道:“司馬昭若再一問,便會哭訴:"祖先皆葬於蜀,吾乃日日掛念之"。

後來有一天司馬昭再次問起,劉禪便把郤正教給自己的答案回答出來。司馬昭假裝不同意,語氣中說道:“這就是郤正。”劉禪吃驚得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反問道:“你們是怎麼認識的呢?”司馬昭搖了搖頭,明白這人已經成不了氣候了,在後來的歲月裡,劉禪勉強安度晚年。

意即:吾朝中除奸臣黃皓外,外無法節制姜維、行軍而守禦江油者,吾有此三罪,何顏歸降呀。

他臨終的呼喊道出劉禪不是昏庸之人,是將一切罪責都裝在他頭上。

7
最新評論
  • 陽臺上養樹莓,結果多,果子好吃,帶你來看看
  • 公墓下葬注意忌諱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