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恩之所以是一個巨大的隱喻形象,主要因為他不是或者不僅是一個孤立的人物造型,而是一個具有獨特審美內涵的“概括性形象”。影片中,一方面把凱恩當作一個獨特的個人來審視;另一方面又將一個國家,甚至一個時代的複雜矛盾和道德觀念凝聚於凱恩身上,使凱恩成為那個國家,甚至那個時代的縮影。正象美國電影理論家霍德華指出的那樣:公民凱恩》繼承了三十年代的階級意識,描繪了一個可以代表美國法西斯主義的百萬富翁”。凱恩的形象不僅具有獨特的個性,而且反映了美國30年代深廣的社會生活內容。難怪這部影片最初的片名叫《美國》。凱恩從一個純真而又貧窮的少年,最後成為一個孤獨、專橫、企圖統治一切的利己主義者。
其性格的隱喻性,在威爾斯看來,明顯具有兩個相互矛盾的特徵:一是他企圖“得到一切!”(包括金錢與愛情)的權力慾與佔有慾;二是他“完全從權力來看待愛情”,因此他失去了所有的愛,而又到處尋找愛。影片為了展現這兩點,從人物的造型、鏡頭的運用、色彩的變換,乃至畫面的構圖等,都始終力求造成強烈的象徵和隱喻。
為了隱喻凱恩至高無上的權力慾和佔有慾,威爾斯有意從他莊園的大門到他工作的報社,以至他家裡的一件小小的浴袍,都鑲上或印有凱恩徽號的“K”字。影片在拍攝童年時代凱恩的時候,鏡頭的視角故意採用成年人往下看的俯視角度;而當拍攝凱恩的事業越來越興旺時,攝影機的角度卻越來越往上仰視,以隱喻凱恩的日益增長的權勢。凱恩用金錢買來了蘇珊的愛情,可是又從來不把她當作一個獨立的人來看待,而只是把她當作自己事業和精神的寄託以及形象的伸延,表現了凱恩強烈的愛情佔有慾。法國電影理論家馬爾丹指出:“在《公民凱恩》中,凱恩的影子出現在蘇珊的臉部,隱喻著這個年輕的妻子無法抗拒她那暴君般丈夫的意願”。
影片最後,蘇珊憤而出走,並譴責凱恩說:“你這一輩子從沒給過我什麼,你只是想花錢買我給你什麼東西!"於是被激怒的凱恩,狠狠打了蘇珊一個耳光。這一記耳光,既是凱恩至高無上的權威的體現,同時又隱喻和象徵著這種權威的最後崩毀,佔有式愛情的破產!至於凱恩那座仙境般的柴那杜莊園,更是一個巨大的隱喻。凱恩在這個樂園中,塞滿了他的金錢和財富,可以說在物質上應有盡有,然而卻唯獨沒有愛.缺少愛。在這裡,影片故意讓凱恩與妻子隔著大廳大聲說話,以隱喻他與妻子之間愛的隔膜和互相不可溝通。同時影片還表現凱恩多次走進倉庫,翻著他已故母親的遺物,來隱喻他“尋找童年的母愛”。影片的結尾出現了一塊告示牌的特寫鏡頭—“私人產業,禁止入內”。這又是一個意味深長的隱喻,暗示主人公的隱私是難以完全瞭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