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影視>

今天要給大家分享的書是《我在印度 接近天堂也看見地獄》,作者是來自紐約一流公司的業務代表鮑勃·米格蘭尼。在鮑勃9歲時,便隨家人帶上全副身家75塊美金,以及親戚的支援下,舉家從印度搬到了美國,開始了他們的美國夢。

所以可以說很長一段時間,鮑勃都是在美國唸書成長,畢業後也在美國一家知名企業任職。

後來也娶妻生子,生活漸漸趨於穩定富足之中,但即使過著這樣安穩的生活,生活裡也沒有多大的起起伏伏吃飽穿暖,有個漂亮舒適的家可以擋風避雨,有安穩的收入,有妻子的支持有雙可愛的兒女,父母也健在。

這樣的生活本該令人感到幸福知足,但鮑勃卻覺得自己越來越焦慮失措,他永遠有操不完的心,他時常擔心工作、擔心家庭、擔心財務……他拼盡全力地想要讓生活各個方面都做到最好。

所有事情都必須按部就班地照著這些計劃進行,為什麼他還是感到非常的焦慮?極度害怕會失去任何東西,他已經擁有的足夠多了,為什麼煩惱卻從未少過?為什麼他的生活會在惶恐不安中度過?

在來到印度前,鮑勃時常會想為什麼在生活面前,他就是無法徹底放鬆,完全地享受生活?直到一次機緣,鮑勃回到了故鄉印度,在紐約生活的他,習慣了所有事物都是按部就班地依照著計劃進行是一絲不苟的。

直到來到了印度,他才見證到什麼是真正的混亂。原本以為印度不過是一個貧窮落後又極度混亂的地方,但正是在這麼一個混亂的國度裡,鮑伯卻找到了內心的平靜以及從當地人身上學到了如何以輕鬆的心態去過日子。

很多印度人天生喜歡湊熱鬧愛串門子,當鮑勃一家人到印度探親時,親友的鄰居朋友等一組人馬紛紛湊在一起,來到鮑勃親戚家東張西望。

好奇地盯著這些來自美國的印度人,這些街坊雖然他們偶爾也會吵架,但沒有人會真的把自己孤立起來,就算一段關係、一件事情的發展不如人意,但那又怎樣,這並不會阻礙我們繼續向前。

在這個混亂之都印度,鮑勃學到的功課就是:與其企圖控制混亂,控制生活中任何變化的可能,不如放手迎接混亂,在混亂中學著前進。

我們想要控制但控制不了,我們或許可以選擇居住的社區,但控制不了鄰居;

我們可以選擇工作地點,但控制不了喪失同事和客戶;

我們選擇交友對象,但控制不了所有人的言語思想;

我們幾乎無法控制自己的孩子,那麼又怎能控制生活本質呢?

鮑勃發現他之所以會一直焦慮不安,就在於他一直想要控制生活中的每一件事物,我們能控制的從來都不是外在而是內在,我們只能控制自己的思想、言語與行為。

我們無法控制老闆不亂髮脾氣,我們無法控制朋友不說我們的壞話,我們無法控制他人的一舉一動所思所想,但有件事是肯定的,就是我們能夠控制自己的一舉一動所思所想。

當生活處於混亂之中我們只要遵循這3個原則就能打破焦慮,在混亂中找到一片淨土還你一顆清淨安寧的心。

第一:接受

接受生活本是不完美的真相

第二:別想太多

不要老擔心明天會怎樣,好好享受當下

第三:向前走

採取行動,控制自己可控制的自己的思想、言語與行為

就像在印度誰都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這裡就是有辦法徹底摧毀我們自以為擁有的任何控制概念。

不過就在情況似乎絕望焦急時,你會發現自己放手順其自然,接著突然發生某件事情況改變了,你頓時明白事情開始好轉,不知為何,經過一番劇烈震盪,情況最後會獲得解決。

於是你明白事情根本沒那麼糟糕,你不再分析生活而是開始真正過生活,從社會新人到職場倦怠,相信多數人都會經歷一段迷茫期。

這段時期裡,我們會對未來的生活感到些許的困惑,我們會想我是不是一輩子就是這樣生活,這樣工作到退休了,偶爾當工作或生活不那麼順心時,我們卻開始思考另一種可能,也許我該換個工作跑道,也許我該去嘗試那些我想做的我感興趣的事,也許我該改變一下目前的生活,我的人生還能重來開啟第二人生的可能嗎?

但思來想去,我們多數人還是什麼都沒做,選擇維持現狀,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變化就意味著不確定性,不確定性也往往就表示我們對生活喪失了掌控權,我們控制不了生活這就可能讓自己鋪路在那些危機四伏的環境下,必須面對那些突如其來意想不到的各種問題。

這是違反人類原始本能的,我們的本能就是要保護好自己以及我們自己的生活,讓生活一直處於平順之中,這也就表示我們希望對所有事情都掌握一定的控制,這些事情最好朝著我們所預想的按部就班的去進行,如此生活才不會失控。

但也是因為這樣的控制慾,讓我們開始變得多慮,在嘗試任何一樣新事物前,我們瞻前顧後甚至變得焦慮起來無法接受一丁點的變化,只希望一切保持原樣,永恆不變。

更讓我們感到焦慮的是,我們一直試圖想要控制別人的思想與行為,我們希望所有的朋友都忠於我們。

我們希望我們所認識的老闆、同事或者是生活中各式各樣的機會都是有利於我們的,都是對我們好的,所以這中間一旦有任何變故發生,我們就無法接受這些變化。

以至於我們明明知道那是一段不適合自己的感情,虛偽的情誼,明知道自己必須放下那些不堪的過往重新建立新生活,明明擺在眼前的是一個可以提升自己的好機會,我們依舊不敢爭取,害怕生活中有任何變化,而這些變化將會打破現有的穩定,即便現在這樣的穩定也不見得有多好,能有多穩定。

我們自以為的那些穩定穩固的工作、永恆不變的感情、永遠健康的體魄……這些不過是當下還未發生任何變故而已。

我們的大腦,一直驅動我們要去控制所有事物的發展,因此我們恐懼變化,喜歡幻想各式各樣可怕的情景,害怕生活就此陷入一片混亂,我們內心的焦慮與不安也就越來越多。

生活壓力也就接踵而來,有的人或許與我一樣,不過是打通電話,或者是進入另一段新關係都會感到特別的緊張,因為我們害怕一場對話,一段關係最終會失控,發展成另一種我們無法控制的結果。

但其實打消這些疑慮的第一步,就是立刻行動起來,這也是為什麼日本百歲老人演員崇明說只要邁出第一步,看到的景色就會發生變化,只有行動才能打消不安。

與其企圖搞懂他人,不如調整自己的心態,一味思索他人的言語、想法和行為會讓一個人迷失方向。

與其把心力一直花在別人身上,一直想要改變周圍的事物,還不如只專注在自己的事就好。

不要一直在乎別人的行為,只管把心力全部都用在那些能夠提升自己的事情上就好。

一顆隨時隨地都能平靜自在的心,學會放手,秘訣就是別再控制混亂,把心思集中在你所能控制的事物上,你的行為、言語和思想。

8
最新評論
  • 陽臺上養樹莓,結果多,果子好吃,帶你來看看
  • 《蒼蘭訣》中,有2個不太聰明的反派,巽風只是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