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時間熱映的電影《侏羅紀世界》的故事設定是,通過基因編輯讓已經滅絕的恐龍復活。8月16日,科學家發佈了一個類似於此的項目,引起了廣泛熱議。
這個項目的目的是將1936年滅絕的食肉動物“袋狼”通過基因編輯復活。然後在塔斯馬尼亞島和澳洲大陸將其放歸野外,以此恢復失去的生態系統。
讓滅絕的袋狼在人類手中復活,這個計劃看上去非常浪漫。但是,成功復活的袋狼由於“很難完全再現遺傳基因”,專家們擔心會產生不同於滅絕的袋狼一樣的新的雜交動物。
已經滅絕的袋狼是什麼?
袋狼,學名叫做Thylacinus cynocephalus,它實際上並不是狼,而是和袋鼠一樣屬於有袋類動物。直到20世紀,它們都生活在澳洲的塔斯馬尼亞島。因為背上有老虎一樣的條紋,所以它們也被稱為“塔斯馬尼亞虎”。
袋狼體長能夠達到100~130cm,它們喜歡晝伏夜出,用鋒利的牙齒捕食小袋鼠等小型袋鼠。袋狼在有袋類世界的生態金字塔中位於頂端,可以與其他地區的“狼”相媲美。
袋狼曾經廣泛棲息在澳洲大陸和新幾內亞地區,但從3萬年前開始,現代人類登上了澳洲島,並帶來了亞歐大陸的狗類動物,這些狗類動物逐漸進化為澳洲野狗(Canis lupus dingo),對袋狼的生態環境造成了打擊。袋狼在與其的生存競爭中失敗,逐漸消失在澳洲大陸,轉而來到了偏安一隅的塔斯馬尼亞島。
雖然袋狼在沒有澳洲野狗的塔斯馬尼亞島上倖存了下來,但19世紀以後,隨著歐洲移民的湧入,以家畜為食的袋狼被澳洲新移民視為眼中釘。來到澳洲大陸的歐洲移民開始了一場轟轟烈烈的驅除袋狼活動,袋狼的生活進一步被壓縮。
1933年,世界上最後一批袋狼被捕獲。其中一隻被命名為“本傑明”,本傑明被飼養在塔斯馬尼亞島的博馬里斯動物園(Beaumaris Zoo),它於1936年9月7日死亡。本傑明的死亡意味著袋狼這一物種完全消失在人類的視野中,之後的人類一直在尋找野生袋狼的痕跡,但直到1986年還未找到,這一年官方發佈了袋狼完全滅絕的宣言。
滅絕多年的袋狼將要復活?
此次袋狼復活是美國風險投資企業“Colossal Biosciences”和澳洲墨爾本大學的共同項目。Colossal公司成立於2021年9月,成立的初衷是讓毛茸茸的猛獁象復活,袋狼是該公司著手的第二次滅絕動物復活項目。
據Colossal公司的官方網站介紹,參與此次項目的墨爾本大學安德魯·帕斯克博士在2018年以後從保存在澳洲維多利亞博物館的標本中提取DNA揭示袋狼的基因組序列。以此為基礎,團隊編輯與其關係較近的袋貓科動物的基因,人工復活袋狼。
帕斯克博士說:“通過這項技術,我們的最終目標是將已滅絕的物種放歸野外,它們在生態系統中扮演著不可缺少的角色。我們希望有一天能在塔斯馬尼亞的草原上再次看到袋狼。”
重新復活的袋狼不是袋狼了?
雖然是用科學的力量復活滅絕動物的夢想項目,但是關於袋狼的復活項目也有專家提出了憂慮。
一種觀點認為,從古老的標本中完全解析袋狼的基因組序列非常困難,因此出生的袋狼和袋貓基因混合的雜交動物。據說,這種雜交動物存在健康上的問題,如果沒有人類的幫助可能無法存活。
哥本哈根大學進化生物學教授湯姆·吉爾伯特在接受CNN採訪時,在郵件中如是回答。
“獲得滅絕物種的完整基因組序列的可能性很低,因此我們無法完美地重現已經丟失的基因組。總有一些部分是不能改變的。因此,結果可能是(與現存物種的)雜交。”
澳洲當地的研究人員也提出了擔憂。弗林德斯大學的地球生態學教授科裡·布拉德肖說質疑道“我們應該把袋狼放回野外嗎?”在回答西澳洲大學的一名研究人員提出的問題時,他明確地說“NO”。他說:“很難繁殖出一個基因多樣化的種群,而且我們也無法確保袋狼的生存區域。”
“為了能夠在野生環境下生存下去,需要成千上萬的遺傳多樣性的個體。我們不可能再現能夠在野生環境下生存並持續的遺傳多樣性的個體的充分樣本。”
“袋狼作為大型捕食動物,為了收集食物、確立領地、養育後代,需要廣闊的棲息區域。即使解決了遺傳多樣性的問題,社會也不會允許建立大規模的種群。想想現在澳洲大部分地區的澳洲野狗都受到人類的迫害。”
復活後的袋狼是否能夠適應現代社會,今後Colossal還會給我們帶來怎樣的滅絕動物復活計劃,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