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大事看擔當,小事看格局,細節看人品。”
不同層次的事情,可以看到一個人的不同的面。
事實上,把無數的細節累計起來,就變成了大事;反過來說,把大事拆開了,就變成了很多件小事。
拙劣的人,怨天怨地
看過一句忠告:“這個世界容不下誰的軟弱,你向人傾訴,你發洩自己,後來都淪為了別人中傷你的理由。”
當你一無所有的時候,到處找人訴苦,你會看到有人對你笑,也會聽到安慰的話。
可是你一轉身,別人就會笑話你。如果你和他結怨了,你自己的話,也會變成他攻擊你的理由。
道理顯而易見,可是很多人不信邪,仍舊習慣到處找人傾訴。
清朝時,曾國藩帶著湘軍,平定戰亂,立下了赫赫功勞。
有一個老鄉,慕名而來,找到曾國藩,說自己有多苦,有多想參軍。
曾國藩帶著老鄉去吃了一頓飯,然後就給了幾個錢,打發他回家。
身邊的人不能理解,老鄉也覺得委屈。
“某家赤貧。且初作客,去秕就食,寧其素也!吾恐其見異思遷,故遷之”,一個落魄的人,還挑三揀四,嫌棄飯菜裡的穀物,如果遇到更難的時候,那就沒有辦法活了。
人窮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自我反思,不接受現實。
把自己的苦,轉嫁給社會,人品可見一斑。
社會很好,也不虧欠任何人。如果真的虧欠了你,也會以另一種形式補償你。
衡量一個人,是看他不好的時候怎麼對你
人生活在世界上,不可能一直都一帆風順,總會經歷一些挫折和困難,但這些是最能考驗一個人的。
衡量一個人,不是看他好的時候怎麼樣,而是看他不好的時候怎麼對你。
不管是你低谷期,還是對方低谷期,都是能夠檢驗出一些東西的。
如果你身材低處,對方看到你的處境,不僅沒有選擇陪伴,而是遠離你,這就足以看出他的人品。
要是他身處低處,各種抱怨,整天無所事事,甚至找你發洩,這樣的人也不行。
面對困窘時,一個男人遇事的態度,往往更能顯現出真實的品格和修養。
要是一個人遇到困難,可以堅守,可以自己消耗,不會從別人身上找答案,這樣的人還是可以去依靠的。
一個男人最好的品行,不是春風得意時的花明柳媚,而是困窘失意時的銳意進取。
小事見人品
很多人,總覺得小的事情,根本不用去在意。
可很多事情,往往都是從一件小事發展起來的。
樹上掉下的一顆蘋果,讓牛頓發現了地球引力。
所以,小事見人品,不是沒有一定的道理。
一個人最基本的說話方式,就可以讓你看清他是真心還是虛偽。
在電視劇《少年派2》中的林妙妙和渣男分手的視頻。
被他人拍到,暴露了出來。
她的同事在她上班的時候,首先投來的不是安慰。
而是“林妙妙,你火了呀…”
所以,心存善良的人,往往會為對方著想,說很多安慰對方的話。
而心存惡意的人,總喜歡看別人落魄,自己高高在上,去說些觸痛他人痛處的話。
能說會道的人,不一定是好人,而不言不語的人,也不一定是壞人。
人和人之間的相處,雖然需要一些恰到好處的提醒。
但往往,需要的是溫言暖語。
而不是疾言厲聲。
蔡永康曾說:你說什麼樣的話,就是什麼樣的人。
所以,一個人的言行,可以看出一個人的人品,在你說話的時候,一定要三思而後行。
不少人都喜歡歸來仍是少年這句話。
卻忘了這句話的本意,並不僅僅在說要有一顆童心,要堅持自己的夢想,更是在說要保護自己對世界的悲憫,對他人的尊重。
孩提時代,很少有人不懂尊重弱者,在那個年紀裡,拾荒老人是辛苦的勞動人民,自己的父母也是。
可是不少人在成長中,丟掉了自己的悲憫,丟掉了為人的底線。
到了最後回顧自己的一生,那些曾經犯的錯,可能會成為譴責良心的原因,究其根本,是人品太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