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影視>

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朝飛暮卷,雲霞翠軒;雨絲風片,煙波畫船……”

“一生四夢,得意處唯在牡丹”,浪漫主義戲曲作品《牡丹亭》上承《西廂記》,下啟《紅樓夢》,是中國文學史上不可多得的傑作。四百年來在舞臺上長盛不衰。這部道盡了人間“至情”的真摯作品,亦如它的作者湯顯祖一樣坦蕩純粹。

出身名門 俊氣萬一

1550年,湯顯祖出生於江西臨川一個書香門第,湯家世代“以耕讀傳家,視義為人之準則”。家族喜好藏書,勤於講學,樂善好施。良好的家風傳到湯顯祖已歷六世,可謂世世誦經典,代代有賢名。

父輩為他取名“顯祖”,希望他今後能夠稟傳家風,品學兼優,入仕為官,盛名傳海內,顯達耀宗祖。

湯顯祖少年聰慧,五歲就能屬對聯句,十二歲學會做詩,十四歲補縣諸生,二十一歲中舉,二十五歲就刊印了自己的詩集。正所謂“童子諸生中,俊氣萬人一”,不到三十歲,湯顯祖已名播天下。

二十六歲那年,這位江西才子開始向京城發展,踏上了前往南京國子監遊學的道路。對湯顯祖而言,這是一段“”一汪春水漾年華”的快樂時光。鐘聲悠揚的開元寺裡有他縱論古今的身影,波光粼粼的水陽江上有他搖盪小船的歡情,醉裡談兵論劍,月下賦詩贈答。此時的湯顯祖意氣風發,神采飛揚,蟾宮折桂之門彷彿已為他洞開。

拒絕權貴 科舉多艱

古代學子“學而優則仕”,湯顯祖也不例外。但讓他沒想到的是,他的科舉之路異常艱難,而之所以如此,竟是因為他名滿天下的才名。

當時的大明王朝,首輔張居正如日中天,聲勢堪比皇帝。

他一心想讓自己的兒子以高名次考取進士,需要物色知名文人作為陪襯,以免遭致非議。他打聽到海內最有名望的舉人無過於湯顯祖和沈懋學等人。

張居正向湯顯祖等人拋來橄欖枝,派人告訴他們,只要在科舉考試上願意合作,將擔保他們會高中,仕途之路也會順暢。

以內閣首輔之威勢,加以許多人夢寐以求的誘惑,沈懋學等出賣了自己,果然中了高科。

而潔身自好的湯顯祖卻不願這樣做,雖然對他來說,哪怕是作為陪襯,能夠結交到當朝首輔,也是十分有利的事情。但他的家教與精神氣節都不允許他以這樣的手段開始仕途。

於是,他嚴峻地拒絕了招攬,說:“吾不敢從處女子失身也”。

比起那些攀附權貴以換取仕途順暢的苟且之人,湯顯祖寧願做一個風骨凜然的“狂者”,不願隨波逐流,喪節辱志。

拒絕權貴的後果是殘酷的,在張居正還活著的時候,才華橫溢的湯顯祖永遠落榜。直到1583年,張居正去世的次年,湯顯祖才考中進士。這一年,他已經34歲。

正直不阿 仕途坎坷

品性高潔的湯顯祖人到中年才躋身仕途,從此,開始了荊棘滿布的官場之路。

新任首輔張四維和申時行先後前來拉攏,許他以翰林地位,企圖拉他入幕。可湯顯祖還是那個“不識時務”的湯顯祖,他毫不猶豫地再度拒絕:“餘方木強,故無柔曼之骨。”意即自己全身都是硬骨頭,不會妥協。

既然不和高官合作,當然不能官居要津。湯顯祖被打發到南京做了個閒官太常寺博士。

湯顯祖對自己身居閒職並無怨言,既不糾結遺憾,也不患得患失,而是安之若素。在南京,他一面以詩文、詞曲與友人切磋唱合,一面研究學問,甘做書中“蠹魚”。

按常理來講,留任南京的湯顯祖,只要在閒任上閉目養神,也還是有機會慢慢升遷的。可天性正直又胸懷政治理想的湯顯祖,卻是身閒心不閒。

萬曆十九年,大明王朝已是日漸沒落,天災人禍不斷。根據傳統,皇帝應該自我反省,甚至下“罪己詔”求老天寬恕。

但多年懶政不上朝的神宗皇帝卻將所有責任推脫於言官們欺上瞞下。

皇帝厚顏無恥的甩鍋行為,引得朝堂上下一片怨聲載道。

湯顯祖非常氣憤,激憤之餘,上了一道《論輔臣科臣書》,不僅痛斥官員不擇手段,巴結權臣,還間接批評了皇帝的種種錯誤行為。

奏疏洋洋灑灑兩千餘字,有序有感、意正辭切、節奏明快、氣勢如虹。陳述了輔臣科臣們存在的問題,甚至指名道姓大罵那些貪腐的大臣。就連當朝的萬曆皇帝也難逃數落,可謂驚世駭俗,一時轟動朝野。

湯顯祖不畏強權,實話實說的行為使神宗皇帝大怒,認為他是以下犯上,大逆不道,於是一道聖旨將他貶謫到遙遠的廣東任小吏典史。

兩年後,湯顯祖內調至遂昌知縣。

遂昌偏僻貧窮,但在這裡,湯顯祖似乎找到了自己實現理想的天地。他簡政愛民、扶持農商、抑制豪強、除虎患、建書院;他嘗試以情施政,除夕遣囚度歲,元宵縱囚觀燈。政通人和,把遂昌治理成“山也清,水也清”,“官也清,吏也清”的“仙鄉”。而湯顯祖更被當地人尊稱為“湯仙令”。

湯顯祖在遂昌五年,儘管政績斐然,但同時他也深刻認識到,大明王朝已是水深火熱,單憑一己之力,根本無力迴天。

作為深受遂昌百姓愛戴的“湯仙令”,湯顯祖不願屈從朝廷稅吏的重稅害民要求,不肯為虎作倀,也不忍親眼見著辛苦構築的有情世界一點一點坍塌。於是,他決定向吏部遞交辭呈,掛冠而去。

“況是折腰過半百,鄉心早已到柴桑。他日柴桑歸醉後,笱與相伴五男兒。”

彈指之間,湯顯祖已在官場上顛簸了十五年。年近半百的他,只想遠離朝堂,早日歸隱。

1598年,湯顯祖回京述職,順便向吏部告假回鄉。此時正值初春,料峭春寒中,湯顯祖辭帝京,過江湖,乘一葉扁舟飄然而去。離岸登州,家園近在咫尺,朝堂卻已是天涯。

一生四夢 流芳千古

十五載仕宦如夢,夢醒之後的湯顯祖不再感嘆唏噓。他在臨川城內香楠峰下修建住所“玉茗堂”,以純潔高雅的玉茗花,象徵自己耿直孤傲的個性和高潔自守的情操。

玉茗堂前朝復暮,牡丹亭上三生路”,才華橫溢的湯顯祖在玉茗堂潛心於《牡丹亭》的創作,心無旁騖的開啟了自己的戲夢人生。

湯顯祖一生追尋人間真情,他說:“人生而有情,思歡怒愁,感於幽微,流乎嘯歌”。世界是有情世界,人生是有情人生。他把自己對現實世界的憤懣與失望,對理想世界的嚮往與憧憬,寄託於《牡丹亭》的劇情唱段中,以極富人本主義色彩的筆調,創造並渲染了一個“為情而死,死而復生”的傳奇故事。而這種貫通於生死虛實之間,如影隨形的“至情”,呼喚著精神的自由與個性的解放。

《牡丹亭》一問世,便驚豔了世人,湯顯顯娓娓描述的愛情故事,征服了無數觀眾。這之後,他一發不可收拾,重修《紫釵記》,著墨《南柯記》、《邯鄲記》,編九宮,寫劇評,“自踏新詞教歌舞”“自掐檀痕教小伶”。

湯顯祖把晚年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戲曲創作中,“一生四夢”也映照著他的人生軌跡。

《紫釵記》是年少時充滿希望和夢想的青春之夢;《牧丹亭》是青年時期炙熱純粹的仲夏夜之夢。

而《南柯記》和《邯鄲記》是湯顯祖歷經坎坷離愁後的寄寓深厚之夢,也是他宦海浮沉多年,看透世事滄桑後的悵恍失望之夢。

一個人,四個夢,以情入夢,借夢抒懷。湯顯祖在戲劇藝術中用四個變化多姿的夢,暢快恣意的演繹著紛繁雜俗的世間之事,即充滿著對封建禮教的反抗,對塵世社會的諷刺,又表達了對美好自由的憧憬嚮往。

“臨川四夢”,足以使湯顯祖流芳千古。

結語

湯顯祖在晚年回顧自己的一生時說:“人自由真品,世自有公論。”

權利可以阻止他的仕途,卻永遠無法折辱他的風骨。即使生活在政治昏暗的封建時代,他依舊活得清醒、貴真坦率而不流於偏頗。

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性情真摯的湯顯祖將“至情”二字詮釋得如此純粹,一如他的坦蕩人生。為官入仕,他清廉自守,勤政愛民;做人處世,他貴真坦率,風骨凌然;詩詞唱和,他辭藻絕美,文采風流;戲劇創作,他鑄就名篇,至情至性。

最難得的是,他用自己傳奇的一生告訴我們:世界如此虛偽,只有情最真。

3
最新評論
  • 陽臺上養樹莓,結果多,果子好吃,帶你來看看
  • FBI忽然搜查特朗普,原因和北韓有關?川普曾打破美朝外交堅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