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漢燦爛》大結局,蕭元漪幾乎稱得上是最大的贏家了。她事業有成,家庭和睦,有老公的寵愛,有兒孫繞膝,和嫋嫋的關係也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就連最令她頭疼的君姑也被她捋順了。
《星漢燦爛 月升滄海》最後一集中,大母跟胡媼感慨說“我是一個有福分的人,你看,我兒大郎娶了多好的新婦,我兒媳又獲戰功了”時,我徹底震驚了。
雖然知道蕭元漪和君姑這對麻辣婆媳已經和解,但沒想到在婆婆心中,蕭主任的地位已經上升到了這個地步。明顯已經遠遠超越了老公程始,也就僅次於三郎程止一丟丟。
蕭主任拿下婆婆,難道僅僅靠在牢獄裡的那句“全憑君姑定奪”嗎?其實不是的,事實上蕭元漪在剛出場時,就已經開始著手處理婆媳關係了。
整部劇中多次出現這對婆媳之間過招,每次都彰顯著蕭主任的智慧和魄力,讓我們趕緊學起來。
1.用好老公這個調解員
老公身為兒子丈夫,是婆媳之間最好的調解員。但如果只是把老婆的話講給媽媽聽,再媽媽的話說給老婆聽,那不叫調解員,只能叫作傳聲筒。
蕭元漪在這方面可以說是一位好老師,完全可以晉升為年級主任的那種。比如董舅父被抓那件事中,蕭元漪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為了救弟弟,君姑不惜以頭撞牆(當然主要原因是葛氏沒抓住她),看到這個情況,蕭元漪一個眼神遞過去,程始跪倒在地,抱頭痛哭:
“孩兒不孝啊,我沒本事救出舅父,我太難了、太難了。我之前就跟阿母說過,舅父這個人手腳不乾淨……要不把咱府中的銀錢,全都搬到舅父家去得了。”
其實在原著中,這裡還有青蓯的一段心理活動。
青蓯再度無語望蒼天,她就知道自家大人能裝傻成真傻,明明一大清早先來看望女兒,因為低估了董舅母婆媳的行動速度才被堵在這裡的,你說謊也說得周全一些好不好,真是白瞎了夫人辛辛苦苦教了一夜。
從這裡可以看出,君姑和舅媽的反應,程始和蕭元漪夫婦是有過提前預判的。但是程始還真沒達到應對母親時把戲演得爐火純青的地步,是蕭元漪手把手地教了老公一夜,告訴他應該怎麼說、怎麼做,這才達到了當時的效果。
在和母親鬧騰了一天之後,到了晚上,程始又端著點心去找阿母,其實這也是蕭元漪教的。原著中這樣寫:
蕭夫人微微彎起嘴角,道:“左不過一些陳穀子爛芝麻,先頭硬過了,如今就該來軟的了。我叫大人多誇誇君姑當年的辛勞,多說說母子如何相依為命過日子的,少提我和蕭家,親母子倆有什麼過不去的。”
用服軟的方式討好母親,程始剛開始學得還不錯,一句“十幾年沒見兒了,看看兒可否變了模樣,我知阿母是擔心兒”,弄得母親老淚縱橫。
只不過後面程始越聊越叉劈了,居然開始勸母親改嫁:“阿母是羨慕我們倆成雙成對?阿父過世得早,阿母甚是寂寞兒也知道,阿母有沒有看順眼的人?若是有,改嫁何妨?”
氣得阿母把他的額頭砸出來一個包,回去之後蕭主任聽說了原委之後,又把老公另一邊的額角也給砸出來個包,好好的程始變成了牛魔王。
其實很多男人和程始一樣,是直腸子,他們只會覺得自己的媽媽是最通情達理的媽媽,老婆是最溫順董事的老婆,所以媽媽和老婆之間不會存在什麼問題。
而當婆媳之間出現問題時,男人往往又不知道應該怎麼調解,蕭元漪的解決方式是非常值得學習的。
她並不是事事都衝在前面,而是私下裡把如何調解的方式一對一的細細教給老公,然後再由老公出面去解決。如此,即便是情商再低的老公,調解婆媳矛盾時,也會得心應手。
2.蕭主任的嘴甜時刻
蕭元漪是武將,喜歡直來直去,遇到事情也喜歡武力解決,這也是君姑看她不順眼的原因之一。但是有一次,君姑居然被蕭元漪的甜言蜜語給哄騙到溫柔鄉里而不自知。
何昭君歸來搶樓垚,程家決定和樓家退親,同時也準備退回樓家的聘禮。這可把君姑心疼壞了,整個人爬在聘禮上,說什麼也不下來。
程始一甩袖子,怒懟老媽:“阿母,嫋嫋的婚期還未定下,你就到處招搖。這親事究竟是退還是不退,事關朝堂,由不得你我。”
可是君姑根本不聽,抱著寶貝就是不撒手。這時蕭元漪蹲下來,柔聲勸道:“君姑,莫著急。今日嫋嫋是去和那個樓垚商議,我們現在只是清點樓家的禮品,做個未雨綢繆罷了,並非當即要退。”
君姑反問:“當真?”
蕭元漪點頭:“當真!”那溫柔的口氣和認真的態度,簡直令人不得不信,把個君姑哄得信以為真,馬上就樂呵呵地從聘禮上爬了下來。
聰明的兒媳婦,不會把家庭變成戰場,弄得每天都烏煙瘴氣。有些事情本就是小事,沒有必要上升到矛盾的級別。換種方式說出來,更容易令人接受。
比如你給孩子準備的兩盒酸奶忽然不見了,你是直接問公公婆婆:“孩子的酸奶誰給吃了?嘴咋這麼饞呢?”
還是委婉地說:“經常吃一些酸奶對腸胃好,媽,您和爸也要多吃一些,就是不知道合不合您和爸爸的口味?您二老要是喜歡,下次我多買幾盒。”
都說“伸手不打笑臉人”,就是這個道理。婆婆作為長輩,肯定不喜歡被晚輩天天指著鼻子罵,她們也更喜歡嘴巴甜一些的兒媳婦。所以蕭主任的懷柔方式,是很有威力的哦。
3.霸氣側漏
若是婆婆看你老實巴交,故意欺負你怎麼辦?這個事情其實是存在的。
並不是婆婆們都心眼兒壞,而是人類本身就有同性相斥的習性。如果兒媳婦只知道處處忍讓、事事遷就,那麼遇到不講理的婆婆時,可能就真的要吃虧了。
蕭主任告訴你,面對婆婆任性妄為的時候,該硬氣的時候就要硬起來。
程始被誣陷通敵時,程家老小都被關押。這時君姑又開始作妖,不吃不喝鬧絕食。蕭元漪先是趁君姑不備,強行給她灌了碗湯水。
又及時鎮嚇君姑:“往日在曲陵侯府中,我大可由著君姑任性。可如今在廷尉府缺醫少藥,萬事可就由不得君姑了。”
被君姑罵做“毒婦”之後,蕭元漪乾脆坐在君姑身邊,跟君姑直接摞狠話:
“我曾經也想把你和葛氏一同發落,可夫君是個孝順兒郎,我敬重他愛護他,怎會薄待他的阿母?君姑你能在程家頤養天年,並非我蕭元漪懼怕你,全因你是我夫君阿母,我才養你孝你。
君姑與新婦,本就不是一家人,若非為了這個男人,我們也不會拴在一起。你我本就是陌路人,我又何必處處忌憚你?
若覺得自己生了兒郎,就可以做趾高氣揚的夫人,那此生活得與騾馬有何區別?
君姑儘管罵,我看到底是君姑罵得快,還是我的手快。君姑罵一句,我就喂一口。”
這幾句話說得真是一句比一句狠,嚇得君姑緊緊依偎著監牢的欄杆,捂著嘴不敢再亂說話。
蕭元漪要表達的意思也很簡單:
1)別蹬鼻子上臉,我可不怕你。
2)我是因為給我老公面子才沒處置你,但現在你兒子不在,你給我小心點。
正如蕭元漪所說,婆婆和兒媳婦之間本就沒什麼血緣關係,婆婆沒有養育兒媳婦,兒媳婦也沒有義務贍養孝順婆婆。兒媳婦願意伏低做小,完全是為了給老公面子,而不是懼怕婆婆。
所以當婆婆的言行舉止過分的時候,兒媳婦也可以適當地硬氣一些,及時正面地表明自己的態度和立場,讓婆婆知道自己的底線,也讓婆婆明白自己並非軟柿子可以隨便拿捏。
4.打一巴掌給個甜棗
蕭元漪把“打一巴掌再給個甜棗”的方法,運用得爐火純青。前腳剛跟婆婆撕破臉,後又在稱頌入贅萬家的事情上,史無前例的力挺婆婆的決定。
君姑被萬萋萋的義舉所感動,發話說:“今日我作主,允頌兒入贅萬家。”
不過君姑因為前面蕭元漪的話,對這個新婦頗為忌憚,試探著問:“元漪,這個事你是答應還是不答應呢?”
蕭元漪說:“全憑君姑定奪。”
君姑看蕭元漪如此順從,吃驚地問:“你、你竟不與我作對?”
蕭元漪回答說:“君姑,以前我們總是針鋒相對,可如今看來,再吵再鬧,也只有你我兩人一直在挺程家,在為自家的兒女爭取。我們是一家人,哪來的隔夜仇,沒有過不去的關。”
蕭元漪並沒有就前一件事情跟君姑道歉,而是借程頌入贅萬家的事情來向君姑示好。
蕭主任的這個行為不但給足了君姑面子,更是及時向君姑展示了自己和她的共同點——那就是兩人都是為了程家而努力。
把婆婆拉到跟自己同一戰線上,這就是蕭元漪放的大招。
所以,“打一巴掌,再給個甜棗”,這絕對不是說,你先去和婆婆吵一架,事後再就同一件事向婆婆低頭道歉。
而是說,婆婆做得不對時,你可以及時指出,不必過分忍讓;但下一次婆婆做對事情時,你就要及時示好,支持婆婆的決定,讓婆婆明白你是就事論事,而不是針對她本人。
更重要的是,你要及時讓婆婆明白,你和她既不是敵人、也不是對手。而且你倆的初衷是一樣的,都是為了這個家好。
當婆婆明白你和她的想法一樣時,自然就會拿你當自己人看待了。
5.寫在最後:
蕭元漪在處理婆媳關係時軟硬兼施、張弛有度,又會合理運用老公這個橋樑。
更重要的是,雖然她並不喜歡自己的婆婆,卻能夠正視婆婆的優點。原著中她和青蓯聊天時,曾經這樣評價自己的婆婆:
誰知蕭夫人卻嘆了口氣,半晌才道:“若二位老人只能有一位長壽享福的,實應是君姑。”
阿青被嚇了一跳,道:“女君您糊塗啦。”
誰知蕭夫人道:“君姑不喜我是一回事,可我心中卻敬重她。上山採蔬,下田耕種,回家要紡布漿洗灑掃,還有郎婿孩兒要吃飯。天要塌下來時,她便是腰累垮了還得直起來頂住天,不是那個操弄絲竹的君舅。如今就該她享兒孫的福!”
這樣充滿智慧的蕭元漪,如何令人不愛?只是在對嫋嫋時要求過於嚴厲,好在聰慧的蕭主任已經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希望以後的歲月裡,咱們的蕭主任除了能做個好兒媳之外,還能夠好好扮演慈母的角色,使嫋嫋在失去宣皇后這個情感上的“母親”之後,還能夠感受到濃濃的母愛。
我是瞬之恆,喜歡讀奇怪的書,喜歡追經典的劇,喜歡寫愛寫的文,喜歡和你分享看到聽到的點點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