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影視>

當小羅伯特·唐尼、克里斯·埃文斯等人紛紛離開“漫威宇宙”之後。

當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伊麗莎白·奧爾森開始接棒“漫威宇宙”之後。

原本大放異彩的“漫威宇宙”,似乎出現了讓人疲乏的趨勢。

比起“奇異博士”“緋紅女巫”等新一代“漫威宇宙”的主角。

似乎只有這位幾乎貫穿了整個“漫威宇宙”的“雷神”,才能挑起這樣一副重擔。

而他的個人秀《雷神》系列,也成為了漫威目前唯一一部以單個超級英雄為主角,能夠拍攝到第四部的存在。

說起來,這是一件非常弔詭的事,也是一件個人魅力厚積薄發的典型案例。

要知道《雷神》系列的第一、二部,在表現上來看與同期的其他超級英雄電影相差甚遠。

直到塔伊加·維迪提的出現,才讓《雷神3:諸神黃昏》成為了當下漫威系列電影中,風格最突出的一部作品。

如今塔伊加·維迪提攜《雷神4:愛與雷霆》捲土重來。

雖然《愛與雷霆》依舊延續了《諸神黃昏》中那些荒誕且無厘頭的風格。

但這一次《愛與雷霆》卻並沒有在這樣一種延續下,為《雷神》系列帶來更多的新意與火花。

縱觀《雷神》系列,可以說詮釋了索爾是如何在困境與逆境中成長的。

在《諸神黃昏》中,索爾真正領悟到了身為一名超級英雄的責任是什麼。

進而在《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中,將這種責任進行了強化與昇華。

可是到了《愛與雷霆》之後,我們的索爾卻似乎又回到了原地。

他依然被所謂的“愛”而困擾,那些逝去的家人與朋友,成為了索爾心中無法逾越的坎。

也正因為如此,索爾不再觸碰“愛”,也不再接納“愛”。

他只想成為一名拯救世界的超級英雄,一名單純的、高高在上的“神”。

這本該是一個非常吸引人的設定,也用一種很自然的方式延續了《諸神黃昏》的故事線。

可《愛與雷霆》最終卻以一種到處充滿歡笑的方式,與觀眾見面了。

從頭至尾,無處不在的笑話幾乎已經到了快要塞不下的程度。

這樣無休止的笑料,最終產生了反效果:笑得太多最終都會讓人感到疲乏。

當我們跟隨故事的主線想要沉默一下時,當我們想要認真思考一些話題時。

《愛與雷霆》卻依舊不斷地為我們展現著各種笑料與橋段。

這讓那些本該需要情感醞釀的議題,成為了無法接續的片段。

因為他們不斷被各種笑料所打斷,這樣的打斷幾乎完全扼殺了索爾想要認真剖析問題的念頭。

更讓人遺憾的是,索爾作為“神”這個身份的特別之處。

《愛與雷霆》似乎完全放棄了對於“神”這個概念的探究。

當電影中的世人被那些自私的“神”所背叛後,當世人親眼看到“神”的腐化後。

我們卻沒有看到世人有切實表現出,被自己的信仰背叛有多麼地痛苦。

從商業的角度來說,《愛與雷霆》是成功的,同時他的核心故事也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

只是在表現手法與形式上,《愛與雷霆》與其他同時代超級英雄的故事多少有些差強人意。

也許是《雷神》太久沒有出場了,也許是漫威太著急讓《雷神》重出江湖了。

不過,雖然《愛與雷霆》在講述故事方面表現得差強人意,但卻意外地讓許多配角有了發光的機會。

像是重回《雷神》的娜塔莉·波特曼和女雷神,還有克里斯蒂安·貝爾所飾演的格爾等等。

這些角色的表現,在很大程度上要優於索爾本身。

只可惜這是一部為索爾量身定製的作品,這些角色或限於劇本或限於角色,大多隻能在條條框框裡發出那一點點的光亮。

但卻因為有他們的存在,讓《愛與雷霆》有了在《雷神5》重新崛起的希望。

或許索爾作為“神”的魔力也正慢慢流失,或許他也將要隨著小羅伯特·唐尼、克里斯·埃文斯等人離開“漫威宇宙”。

但在他離開之前,希望他能像鋼鐵俠那樣,將那些跟隨自己的弟、妹們扶上臺面。

要知道“漫威宇宙”的設定太過龐大與繁複。

當太多的超級英雄不斷湧現與離開時,如果沒有一個或幾個初代“漫威宇宙”中的超級英雄,他還能有多少的吸引力呢?

4
最新評論
  • 陽臺上養樹莓,結果多,果子好吃,帶你來看看
  • 預製菜火熱的風口下,“舌尖英雄”能再造“瑞幸神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