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仕強這一句話,令人大跌眼鏡。他說:“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是絕對正確的,如果你認為不對,那是你自己有問題。”
曾教授的根據是什麼?為何這樣說?實際上,當你聽過他的解釋後,便會幡然大悟!
一般而言,“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是一個略帶自私性悖逆大道的話,它倡導人應該用盡手段滿足自己的慾望,與傳統文化中的大方向背道而馳。但實際上並非如此,作為一箇中國傳統文化和國學經典的佈道者,曾教授的見解令人折服。
曾教授說,“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流傳千年,人們完全理解錯了,並非為了一己之利而無原則、沒底線。
所謂“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指的是我們要成為自己,尋找初心,做內心真正認可的符合大道的事情,成為對社會、對他人有用的人。
“人不為己”中的“為”,應當是二聲的為,是做自己,而不是四聲的“為”,為了自己利益而不擇手段。很長時間以來,很多人誤讀,然後誤解,使得文化的傳承有了歧義。
人是社會的子集,我們只有將自己置於社會的整體之中,才能發揮自己價值,從而尋找到生命的真正意義。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實際有著深層內部聯繫,一旦一個人不能做自己,發揮人生價值,那麼就不會做出成績,做不出成績就會阻撓社會發展。
一個人如此無妨,但如果是全社會的共性,那麼就會是一場災難。簡言之,如果一個人違背內心,不成為有用之人,不做符合社會大道、他人的事情,便是可悲可嘆、令人悲哀的。
另有一種認識,曾教授說,“學而時習之”也是被大家誤解的一句話,我們一直認為是學過的知識就要不斷回顧、溫習,但這很狹隘。
所謂的“習”,其實不僅指的是書本上的知識,同時它也是我們的行為習慣。所有的理論、知識重在應用,我們一方面溫習知識,另一方面,我們更要通過知識去練習、實操。不得不說,曾教授的講話非常富含哲理,不僅理解到位,而且引人深思。
曾教授的很多智慧,都是從《易經》中得到的。《易經》博大精深,越是深入研究,越是能發掘出深意。
中國傳統智慧非常了不起——就前幾天物理學界發現的“量子糾纏”而言,其實我們古人早就得出了這些規律,而今天的物理學家科學家只是在驗證、論證中國古人智慧的正確性。
曾教授從36歲開始研究《易經》,他曾應《百家講壇》之邀講授《易經》的傳統智慧,因為深入淺出的講解,以及白話文且聯繫實際的講授,使得人們學習《易經》智慧的門檻大大降低。
《易經》中的很多內容不僅富含哲理,而且極具有趣,甚至能夠革新我們的認識。比如,《易經》中說“內奸”的人很有出息,太多人覺得“奸”的意思是奸詐,但這種認識是錯誤的。“奸”字的正解是有謀略。
謀略又分為陽謀和陰謀,華人討厭陰謀。所以,我們應該有謀略。就如南懷瑾先生說,謀略是一把刀,當一個人心術正、為人正直的時候,謀略便是人生技能包,反之如果一味暗地裡使陰謀,那麼謀略就是一把刀子,不僅害人,而且還會反噬。
《易經》有言:“君子以做事謀始”,意思很明瞭,當一個人開始做事之前,他就已經想到了各種可能的後果,因此他會未雨綢繆,防患未然。謀略不是用來斷人路,謀害別人的,而是用來保護自己的。
人生沒有固定的章法。萬事萬物都處於快速變動之中,就如董宇輝所說的,當你在計劃著自己的計劃時,就會發現總有意外和突然事件造訪打亂你的計劃。
人生是突如其來,是猝不及防,是面對突變時如何取捨的智慧合集。
《易經》又稱“變經”,即“易”的意思是變化,而“經”的意思是“不變”,一言以蔽之,《易經》是一部研究天體行星、宇宙規律、社會法則變和不變的傳統經典。
古人有智慧,憑藉自己智慧制定了24節氣,且明晰了閏年、閏月,從此就能看出智慧之博大。
《易經》被譽為“萬經之首”,它是我們這個高速變動世界中的行為指導手冊,哪些是虛的》哪些又是實實在在需要我們篤信的?
其中都有答案。眼花繚亂的世界,各種鋪天蓋地而來的信息,其實真正的道理很簡單,一切都是浮誇的外象,我們只有掌握最核心的智慧,便能辨別一切假象。
一般而言,《易經》被認為是一部艱澀、難懂的古典著作。
實際上,曾仕強教授和愛人劉政君一同編寫了通俗易懂的《易經真的很容易》一書,書中既沒有難懂的文言,也沒有深奧哲理,幾乎都是通過白話、淺顯的言語將人生道理,社會規律加以揭示。
很多人對《易經》有誤解,認為《易經》只是一部卜卦預算的神書,這其實是非常悲哀的。
《易經》作為傳統中國讀物,它是民族智慧的結晶,即便它歷經千年,依然被傳頌推崇。
我們的人生困惑,愛情謎題,以及事業瓶頸,對社會的迷茫,其實當你翻開這部著作時,一切都會變得明瞭、清晰。
雖然全書只有50多頁,但是若能洞悉一二,便是千金難換的。如不曾讀過,不妨戳下【看一看】
賈平凹書攤撿《廢都》寄友人,不料友人回贈拖鞋,賈平凹羞愧不已
李夢遭《白鹿原》劇組臨時撤換,李誠儒《我就是演員》中道出真相
古人娶妻以胖為美暗藏至理,曲黎敏《生命沉思錄》揭示婚姻真相
董卿問賈平凹高產的秘密?賈平凹:作品是自己孩子,希望下部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