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一切,都是遇見。
冷遇見暖,就有了雨;
冬遇見春,有了歲月;
天遇見地,有了永恆;
人遇見人,有了生命。
董卿《朗讀者》
人世間美好的遇見,莫過於相識、相知、相戀、相隨。
《知否》劇中,風引著帕子,恰恰讓如蘭遇見文炎敬。輕風送歡喜,吹皺一池春波,從此芳心暗許。
以風為媒,以帕為信;一駐足,一頷首;一個回眸,一眼萬年。
如蘭和文炎敬的相遇堪稱劇中最唯美的畫面。他倆也是唯一一對在婚前自由戀愛,婚後還能幸福和美的夫妻。
如蘭初出場,有些古靈精怪還有點飛揚跋扈,故意討了小公爺送明蘭的毛筆,還總是使喚明蘭做美食,蹭明蘭的手工,實在是不討喜的人設。
隨劇情發展,漸漸發現專戳人心窩子的如蘭,活得真實又極通透。
最後她雖是嫡女下嫁,卻活出了明蘭都期許的模樣,是劇中最幸福的女人。
幸福從來都不是憑空而來的幸運,而是因為自己擁有創造幸福的能力。
今天盤絲洞就和大家一起嘮嘮嗑,看看如蘭身上,擁有哪些值得我們學習的能力。
01 知不足
很多時候,人的不幸都因求而不得而起,但其根本卻是貪心惹的禍。
《左傳》有言:“力能則進,否則退,量力而行。”
太貪心,不自量,哪怕吃相難看也要攀那高枝,只怕會墜入深淵。
墨蘭便是應瞭如蘭那句話,摔下來,也不知是摔得鼻青臉腫,還是在爛泥裡一輩子。
總之,都是不幸的。
論攀高枝,如蘭自比墨蘭更有資本。
盛府的嫡女,大姐配了伯爵府,盛父和大哥仕途順遂,有孃家人扶持,不難尋得一門高嫁的好姻緣。
可在劇中多次佈局的相親戲上,她看戲卻不入戲。
盛母恨其不爭,可如蘭每每以大姐華蘭為鑑,盛母便似鬥敗的公雞——有氣無力。
華蘭蕙質蘭心,高嫁伯爵府,婚後命運卻在“聘雁之爭”中早已寫下結局——左右不過被人拿捏。
華蘭拿嫁妝貼補府中虧空,名為持家,實為襲爵的大娘子做嫁衣。
及生子,苦更甚。婆婆奪了幼子看護,卻差點害其丟了性命。
因高嫁,華蘭不得不承受所有的苦,在爵府的苦海中獨自泛舟。
如蘭自知沒有那掌舵的聰明勁兒,對這樣的“好姻緣”,她只躲不迎。
覽盡內宅追逐,不過是名利之爭。名利場上卻沒有真正的贏家,縱是費盡心機贏了面子,裡子也磨得千瘡百孔了。
面子是給別人看的,裡子卻終究是給自己過的。
把日子過得舒心,才是最要緊的,也是最大的本事。
對如蘭而言,生活的錦上添花,不過藏在一日三餐的美味佳餚裡。她所知足的,從來都是點滴的煙火氣。
見多了內宅的勾心鬥角,她對生活看得最是通透。想經得住聲名榮耀,就得挨住驚濤駭浪。
如蘭自知,論聰慧,她不如華蘭;論圓滑,她不如墨蘭;論討喜,她不如明蘭。她又何能承住侯門爵府的大榮耀大駭浪?
人貴有自知之明。知足,知不足;有為,有不為;不貪心,不妄想。
很多人追逐華麗的幸福,卻不知,幸福就藏在我們每一天的簡單生活中。
如蘭最是清楚,她想要的不過是適合自己的簡單生活,一轉身,她就遇見了幸福。
02 懂進退
《知否》爭名奪利的基調貫穿全劇,萬爭之世,不爭則亡。
婚姻大事,也逃不過一個“爭氣”。
為“爭氣”,墨蘭鋌而走險,自輕賤,踏上名利府的不歸路。
而如蘭要的不是自己“爭氣”,而是夫君“爭氣”。
打聽到舅母有意說親,如蘭拿出壓箱底的首飾,來打點家中女使,巴不得攪黃這親事。只因舅舅家的表哥們胸無大志,庸庸碌碌。
如蘭不看家世,看人品,她從來都知道自己的心要往哪裡去。
遇見文炎敬,哪怕知道他家境貧寒,知道他是墨蘭都看不上的,她依然主動創造機會,巴巴地每日等在園子裡。
很多人都說如蘭是傻白甜,是戀愛腦,其實不然。於愛情之上的婚姻之道,她自有考量。
一出生就擁有整杯水的人,是不會渴求進步的;只有杯中空空如也的人,才會渴求進步。
只要夫君上進,日子就會越過越好。
如蘭認定文炎敬是她的詩和遠方,即便知道他們之間,隔著難以跨越的門第鴻溝。
她更知道,有些事,該爭一定得爭。前方即使是萬丈深淵,她也會跳下去。
盛母逼婚,一向在食物面前沒有免疫力的如蘭,卻硬氣地很,絲毫不肯低頭。
在該堅持的時候她很堅定,但在需退讓的時候她又知忍耐。
如蘭雖是低嫁,婚後婆母卻好給她立規矩,每每命她天未亮站於堂外,懷孕後亦未倖免。
照說如蘭也是有些心氣勁兒的,可她並沒有找孃家撐腰。這些苦楚還是在她打趣康姨母應去她家鎮鎮宅子,祖母和盛母才得以知曉。
對其婆母,如蘭頗有怨言,此乃人之常情。但分析劇情,她禮數卻從未不周。這背後卻是一個“忍”字。
盛母一輩子沒學會的忍耐之道,如蘭做到了。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要說如蘭不伶俐,可她恰恰看得清世事和人情。
閱盡內宅爭鬥,如蘭知曉家宅安寧和婚姻和諧,不是進一步的“爭”,而是退一步的“忍”。
官人是父親的門生,盛府門第又高些,怎麼看如蘭的後臺都很硬,軟起身子不站那些勞什子規矩,婆母又能奈她幾何。她卻沒有這麼做。
她心裡很清楚,她忍,是為了能和官人走得更近,走得更遠。
文炎敬和文家族老,都是向著如蘭的。知其不易,更是珍惜。文炎敬更是親自去找穩婆,羨煞了其他幾個姐妹。
忍耐是一種智慧。
換個角度看,忍耐其實是以退為進。
小不忍則亂大謀。在細枝末節的事情上退讓,其實是為了成就更大的人生目標。
03 明善惡
顧廷燁設計求娶盛府嫡女,如蘭怨盛母把自己往火坑裡推,原是打死也不願跳下去。最後卻為了不連累整個家族和文家,選擇捨棄自己的個人幸福。
和文炎敬私情曝光後,貼身女使喜鵲被毒打。如蘭一個連挨手心板子都怕痛的人,卻撲上去護住一個死如鴻毛的賤婢。她生生捱了好幾個板子,才沒得叫喜鵲被打死。
如蘭怕痛怕苦,卻依然會為身邊的人挨下這痛吞下這苦。她最是那心地淳厚善良之人。
有時候,善良的人一開始會受傷,但最後也會幸福。
生活有回聲,善良有輪迴。你把善良給了別人,最終也會收穫別人的善意。
如蘭和墨蘭同是自謀婚姻,先有私情,相同卻不同。
於墨蘭而言,是梁六郎,亦可是陳三郎,她總在高門大戶中挑挑揀揀,只為一個名利。而如蘭認定文炎敬,就一定要是他。於她,這是一場心與心的博弈,無關名利。
墨蘭為博上位,不惜自毀清白,拿整個家族的聲譽做墊腳石。而如蘭卻發乎情止乎禮,她不能只為自己快活,而不管父母家人。
如蘭做事,不趨利,全憑心中的善惡之分。
善惡不明,趨利而為,甚至損害他人利益,這樣的人輕賤了自己,更不會善終。
孟子有言:“夫人必自悔,然後人悔之。”自己先做了輕賤的事情,他人才會來侮辱你。墨蘭的結局便是活生生的例子。
善惡終有報,蒼天饒過誰。
做一個善良的人,生活也會善待我們,幸福還會遠嗎?
04
很喜歡《飛屋環遊記》中,關於幸福的回答。
幸福,不是長生不老,不是大魚大肉,不是權傾朝野。幸福是每一個微小的生活願望達成。當你想吃的時候有得吃,想被愛的時候有人來愛你。
愛德華·阿斯納 《飛屋環遊記》
這不正是如蘭擁有的幸福嗎?
幸福藏在我們每一天點滴生活中,幸福也握在我們每一次人生選擇上。
不妄想,知足常樂;不偏執,變通有道;守原則,做個好人。
願看文的你我,都能同如蘭一樣,在生活的小確幸中,收穫幸福的人生。
聲明:文中圖片來自《知否》視頻,聯繫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