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狗狗的行為表現得有些異常時,
鏟屎官往往習慣性地認為它就是“不聽話”、“學壞了”,
所以會教訓它們,或者找一些方法糾正行為問題。
但其實很多疾病也會導致狗狗行為異常。
一些專業訓犬師也建議在行為糾正訓練前,
先帶狗狗做全面的體檢,
排除疾病因素後,才正式進行訓練。
哪些疾病會導致狗行為習慣出現變化?01 疼痛或不適
任何導致疼痛和不適的狀況都可能會讓狗狗變得煩躁不安,焦慮,當有人想要靠近它們的時候就會變得非常恐懼或者極富攻擊性。
狗狗之所以會出現這些行為都是出於生存的本能,為了消除“威脅”,因為它們知道自己這個時候非常虛弱,只有這樣才能保護自己不被攻擊。
如果這些狀況已經影響到了狗狗正常的行動,它們就會變得更加有攻擊性,因為它們知道自己無法逃跑。此外,行動不便也會導致隨地便溺的狀況發生。
02 感官障礙
視力或聽力的下降會讓狗狗檢測和識別外部刺激的能力下降,並開始對指令、聲音或者視覺產生不同的反應,比如外出遛狗時出現喚回困難,無法準確找到主人等等,而且隨著狗狗年齡的增長,感官障礙造成的問題也會越來越嚴重。
03 內臟器官疾病
最常見的是腎臟和肝臟出現疾病所引起的行為變化,這是這兩個器官是狗狗身體新陳代謝非常重要的部分,當它們出現疾病的時候,狗狗的血液中就會沉積很多有毒的代謝物,這種情況多發生在老年犬身上,比如隨地便溺等等。
04 消化道疾病
消化道疾病可能會導致狗狗出現異食癖的狀況,比如慢性消化不良,腸胃寄生蟲感染等等,這是由於消化道疾病會影響狗狗對於營養物質的吸收,導致體內礦物質(鈉、銅、鑽、錳、鈣、鐵、硫等)和某些必要氨基酸的缺乏。
腸胃道疾病還會導致狗狗出現噁心、乏力等症狀,引發狗狗的焦慮情緒,進而出現啃咬的行為,因為啃咬行為屬於狗狗的自我增強行為,能夠舒緩它們焦慮的情緒,而且根據臨床病例發現,很多寵物主人都會其與破壞性啃咬行為和分離焦慮引起的啃咬行為向混淆。
05 內分泌疾病
內分泌系統在動物的行為習慣中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任何內分泌器官的過度活躍或者功能受損都會導致許多行為問題。比如甲狀腺和甲狀旁腺(位於狗狗脖子處),垂體腺(位於狗狗大腦),腎上腺(位於狗狗腎臟),胰腺和生殖器官等。
內分泌器官非常容易受到疾病的影響而導致激素分泌過多或減少,這些都直接影響狗狗的行為習慣。比如甲狀腺功能減退症可能與嗜睡和攻擊行為改變有關,糖尿病可能與隨地便溺有關等等。
06 衰老
衰老也是狗狗出現各種行為問題最主要的健康因素之一,隨著狗狗年齡的增長,它們身體各個器官開始出現不同程度的退化,大腦逐漸萎縮,骨關節開始老化,內分泌也開始失調,開始患上各種各樣的疾病,這些會對它們的行為習慣產生巨大的影響。
如何判斷狗狗行為問題由疾病引發?這就要根據狗狗的病史和體檢來確定,這是確定狗狗行為習慣變化背後原因的最重要的辦法,所以主人平時一定要多留心狗狗在日常生活中出現的任何變化或問題,無論多麼細微,都可能是疾病發生的前兆。根據這些記錄和體檢中得到的檢查結果,寵物醫生才能更快、更準確的找到症狀背後的病因。
如果確定狗狗是因為疾病問題而出現行為問題的,那麼就要進行對應的治療和養護,尤其是對於老年犬,它們除了需要更加註重日常的飲食以外,可能還需要額外提供一些補充的營養品,比如氨基酸補充劑、歐米伽3補充劑等等。
最後,還是要和大家再強調一下,如果狗狗出現行為問題,尤其是突然改變原有的行為習慣時,先不要著急責怪它們或者嘗試進行行為糾正訓練,最好還是帶著它們去寵物醫院進行一個全面的體檢,排除健康問題。
狗狗不會說話,無法用言語表達自己的痛苦,所以身為主人的我們也學會用它們的語言來理解它們,讓它們感受到愛和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