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們是如何得出結論的?
狗是不會說話的,我們平時也無法跟它們進行語言溝通,那麼,科學家們是如何發現它們會聽人說話,但是卻完全不懂的呢?
研究者表示,它們找到了很多相似,但是意義完全不同,甚至是完全沒有意義的單詞,來對參加實驗的家犬進行播放,並且透過腦電圖技術,來分析當它們聽到這些單詞的時候,大腦中的記錄和分析情況。
結果研究者發現,雖然家犬們在聽單詞的時候,一個個都是聚精會神的,但是它們的大腦卻表明,它們根本分辨不出單詞之間細微的區別,它們也完全不知道這些聽起來和它們受訓過程中類似的單詞,究竟是什麼意思。
這項結果顯示,之所以一些受過訓練的家犬給人一種它們能聽懂人類說話的錯覺,是因為它們在長期訓練中已經形成了記憶點,而且必須要準確說出訓練詞彙,它們才會有所反應,否則它們根本就不知道你在說什麼。
狗是如何被人類馴化的?
提到狗的祖先,其實一直到今天,都是一個未解之謎,有研究認為,狗的祖先是灰狼,也有人說狗是狼和狐狸的後代,當然,無論是哪個觀點,都因為出土化石證據不足,而沒有辦法被100%認可。
那麼,狗是如何被馴化的呢?為了搞清楚這個問題,上個世紀50年代末,一群俄羅斯科學家進行了一項馴化實驗,馴化的物件是一群赤狐,想要看看透過人類長期馴養,這些充滿野性的動物,是否可以變成寵物。
研究者是如何進行的?這些參與馴化實驗的赤狐,都是隨機選擇的,它們中有很多性格暴躁的狠角色,也有很多溫順、友善的,研究者將第一代赤狐後代中看起來性格溫順的赤狐留下來,然後等到它們長大後互相交配。
並且將它們的後代還交給人類飼養,人類就好像對待寵物狗、寵物貓一般,認真去飼養這些挑選出來的,性格相對溫順的小傢伙兒,當實驗過去了半個世紀,時間進入到21世紀的時候,這些已經繁育了多代,而且每一代都將溫順赤狐保留下來的動物,已經表現出了很多家犬的特徵。
比方說它們的尾巴開始變得鬆軟而且下垂,當它們看到人類的時候,會覺得親切,而且一些赤狐甚至只有在人類身邊的時候,才會覺得心安。
種種變化都表明,這些被馴化成功的赤狐,已經開始變成了一種“寵物赤狐”,甚至看起來就好像是家裡養的一條“狐狸狗”。
那麼,它們的基因又有哪些變化呢?研究者發現,當這些赤狐經過多代的篩選和培育,已經變得非常溫順後,它們的很多基因也都發生了根本性改變。
如果人類馴化它們的時間足夠長,那麼可能未來它們完全有機會變成一個全新的物種。而且一直到今天,這項實驗仍然在進行著,或許從這項實驗入手,可以發現很多家養動物被人類馴化的全過程。
動物為何會甘心馴化?
充滿野性的動物,為何會甘願被人類馴化呢?其實這個問題很好回答,因為當它們進入人類的生活區後,它們可以在人類的幫助下,獲得充足的食物,以及一個安全的棲身之所。
比方說寵物貓的馴化,研究者就發現,最早野貓接近人類的地盤,就是因為人類進入農業文明後,人類的農田裡有很多齧齒類動物等,這些都是野貓的食物,所以,野貓才會出沒於人類的生活區周圍,去捕食“送上門”的食物。
時間久了,人類也發現當野貓出現後,農田裡偷糧食吃的“小偷”數量也減少了,所以,人類才會想要將這些野貓留下來,希望可以幫助消滅哪些有害生物。
伴隨著時間的推移,人類和野貓的關係就變得密切,自然後來野貓變家貓,也成為了人類密不可分的朋友之一。寵物狗的馴化也是如此。如果人類無法為它們提供食物和便利,那麼,它們也很難甘心被馴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