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眾所周知,淡水魚是無法在海水裡生存的,然而,幾乎所有的大江長河最後都是要匯入海洋。
那些跟著河水一起流入海洋的淡水魚都哪去了?黃河的入海口為什麼沒有魚橫遍野呢?
為什麼淡水魚不能在海水裡生存淡水和海水最大的區別是濃度不同,淡水的含鹽濃度約0.35%,而海水的含鹽濃度為3.5%,相差甚遠。
魚類是透過滲透壓來調節體內的鹽和水的平衡,當淡水魚進入到海水中,由於海水的濃度遠遠高於魚兒細胞內液體的濃度,魚體內的水分會不斷地滲透到體外,一直得不到水分補充,這些淡水魚最終會脫水而死。
反之,如果海水魚進入淡水中,淡水的密度遠比海水要小,海魚特有的鹽腮系統因為無鹽可濾,反而受滲透壓的影響,身體會不斷吸水,最終被活活“淹死”(脹死)。
逆水而遊自古以來都有鯉魚躍龍門的傳說,其實魚兒一點也不蠢,反而對環境的變化還是十分敏感。如果周圍鹽水濃度的改變讓它感到不適時,就會迅速做出反應,逆流而上,趨利避害,這已經是篆刻在它們基因裡的一種能力。
尤其到了繁殖季節,為了產卵往往會叢集迴游到上游,這是為了避免小魚兒還沒有孵化就被衝入大海。不得不說,任何時候,母愛總是這麼偉大。
為了呵護這份母愛,人類在河流修建大壩的時候,往往會在旁邊同步修建“魚梯”,就是為了給魚類提供一條遷徙的路線。
廣鹽性魚類然而,人有隨遇而安,魚有隨波逐流,並不是每條魚都有逆流的勇氣和向上的衝勁。所以除了我們熟悉的淡水魚和海水魚,還有一種魚類叫廣鹽性魚類。
它們通常生活在入海口,有著極強的滲透壓調節能力,使得體內和體外的鹽度能夠達到平衡,從而適應較大範圍鹽度的水。
這就是為什麼黃河入海口沒有魚橫遍野。另外,有人說魚的記憶只有7秒,是真的嗎?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