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自然>

鸚鵡魚發黑,大家都遇到的問題吧?尤其是在剛開始養鸚鵡魚,出現得特別多。那麼這種情況要不要下藥呢?該下什麼藥?今天一位魚友聊到了這個話題,想著就拿出來和大家分享吧!肯定不止她一個人遇到這個問題。

雖說鸚鵡魚是一種人造魚,可是鸚鵡魚也有一些魚類共同的特性:身體會隨外部水質環境的改變而發生一些變化。其實鸚鵡魚身體發黑,最大的原因還是在於魚本身的體質導致的,換句話說,這個是天生的,而且幾乎很難改變。

鸚鵡魚發黑也分品種

鸚鵡魚其實是有分品種的,當然由於我本身幾乎不養鸚鵡魚,所以沒特地去研究到底分了哪些品種,而且加上本來是人造魚,沒有學名的,都是商品名,所以似乎也沒有特地去記住的意義。不過,根據我的觀察,一些個頭小巧的鸚鵡魚,是最容易發黑的,而那些個頭比較大的,例如元寶魚這些,則不容易發黑,反之,它們容易身體的紅色褪去,變成粉色的。原因是在漁場的時候餵了增紅飼料,回到魚友家裡,沒有繼續喂增紅飼料,褪色了。

高密度飼養容易發黑

如果是魚缸不是很大,鸚鵡魚高密度飼養的情況下,也是容易發黑的,尤其是那些魚群扎堆的情況下,就很容易看到大家都互相發黑了,很奇怪。不過這種發黑,對魚倒沒什麼影響,因為也不會短時間內造成死亡,它更像是一種慢性病。

這種情況下,其實也可以歸結為是水質問題導致的,因為密度高了,加上鸚鵡魚本身也是屬於新陳代謝比較大的魚,所以水質汙染是比較快的。即便是有強大的過濾,這種情況也免不了。這是根據眾多魚友飼養鸚鵡魚反饋的情況得來的。

鸚鵡魚發黑如何處理?

網上有一些說法是給鸚鵡魚進行鹽浴啊,或者下什麼藥之類的。其實我個人的觀點是反對的,因為下藥無濟於事。透過前面的分析,其實我們知道,如果是本身基因問題的,那麼如果操作也是沒用,而如果是密度高,水質不好導致的,我們則應該想辦法降低密度,維持更良好的水質,所以下藥也無用。

而且我一直提醒大家,千萬不要養成“一有事就下藥”的養魚思維,如果能透過一些比較科學健康的方法,比如換水,升溫等等這些沒什麼副作用的手段,那自然是好的。畢竟是藥三分毒,你下藥了,下得對了還好,如果沒下對,那分分鐘把魚搞死了,或者是降低它的耐藥性了,那肯定得不償失。

不過有一種情況例外,那就是鸚鵡魚因為打鬥造成的鱗片脫落,而脫落的地方感染了細菌或者真菌,也可能是黑的,這種情況就可以適當地下一些對抗菌類的藥,比如黃粉,土黴素,青黴素等等。不過大家一定要觀察,如果是魚體發黑的地方在魚鱗上,那麼就是上述的原因,而如果是鱗片掉落髮黑的,那麼就可能是這種感染的情況,可以適當下藥。

12
最新評論
  • “初戀臉”的女生,一般有這幾種特徵,不愁沒人追,看看你是嗎?
  • 奶奶:一隻被虐流浪貓的自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