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自然>

河豚利刺纏身,第一個吃的人果然試出了致命劇毒。

螃蟹凶猛蠻橫,第一個吃的人卻驚訝於其肉質鮮甜。

雲南蘑菇鮮豔繁多,第一個吃的人致幻成癮中了毒。

番茄也色彩鮮豔,第一個吃的人卻對自己的存活深感意外。

食物的視覺毒性往往不能準確對映真實毒性。親自嘗試成了幾乎最有效的探明毒性與美味的途徑。而人類為了美味,也不惜冒著犧牲生命的險。

第一個吃油魚的人也許做好了視死如歸的準備,卻落得屁股流油的尷尬場面。

處在食物鏈頂端的雜食性人類,恣意享受自然界形形色色的美食。千百種烹飪方法炮製的食物送入口中,卻未必順應人類享口福以外的需求。

誘人的外表下,它可能暗藏危機,不知不覺讓食客倒栽跟頭。油魚滿足了人們的口舌,也讓人付出沉重而尷尬的代價。

酒足飯飽放個屁,卻發現有點溼潤的感覺,竟然噴出了粘稠的橘黃色油狀物?!遭殃的內褲,丟光的臉面,是它對人類的報復。

油魚也是這樣一種用美味的外衣隱藏陰暗面的“劊子手”。這種魚肉質鮮滑,極具誘惑性的進食體驗掩飾了其進食後果。人們無法想象同樣是魚,油魚會產生多麼令人作嘔的極致體驗。不過它不會殘忍地奪人性命,卻可能讓你陷入生不如死的難堪。

看起來就很美味的油魚肉

飽餐一頓美味之後,腹部卻產生了一陣翻雲覆雨的悲催感受。如果感覺有點屁意,這時候最好忍住,快速衝進廁所完成脫褲子放屁任務。

否則你的內褲就要遭殃了,一股黃色的粘稠液體不受控地噴湧而出。甚至還沒有使上勁,就尷尬地發生了屁股流油的事故。

沒錯,剛剛享用的油魚就是這條充滿糞油、散發著魚腥味的內褲的始作俑者。

這個可怕的過程大概在進食油魚後半小時至36小時發生。而噴油現象可能在24小時至48小時內才停止。這時,即使是個牛高馬大的漢子,也需要衛生巾來緩解一時之急。嚴重的話,大範圍包裹的成人紙尿褲才能防止側漏,當屬最佳之選。

當然也存在個體差異的可能,有的人敏感性弱,在食用後不會出現不良反應。

於是人們又慘又氣,油魚這種對人類腸道不友好的物種到底為何狠下毒手?

原來油魚體內具有高乎尋常的脂肪含量。它們大約25%的體重都是脂肪貢獻的。誰能料到,這脂肪不會讓人發胖,反而釀造了這場悲劇。

現代社會中,脂肪是許多人的公敵,但似乎唯獨魚的脂肪深受喜愛。魚油常常給人留下健康、營養豐富的印象。實際上這類物質早就被開發成產品,在人類市場上通常以高價販賣。

魚油中的Omega-3脂肪酸被美化為對人體有許多益處。比如疏通血管、調節血脂、減少心血管疾病等功效。

尤其取之於魚類肝臟中,稀缺的魚肝油更是久負盛名。魚肝油的主要成分是維生素A和維生素D。一些商家於是打著稀缺的旗號,宣傳其具有改善視力和骨骼的奇效。

但也有研究表明,絕大多數關於魚油的臨床試驗都不能證明它對人體有增強或改善功效。與其依靠魚油、魚肝油保健品的安慰劑效應,還不如直接吃魚攝取營養。

照這樣看來,油魚體內豐富的油脂豈不是正中下懷?人類夢寐以求的昂貴魚油,怎麼到了油魚身上反而成了壞事?

原來油魚體內的脂肪比較特別,其中多達90%的成分其實是蠟脂。這是一種脂肪酸與脂肪醇相互作用,形成不同型別的化合物*。

*注:常見的能被人體吸收的脂肪主要是脂肪酸與甘油形成的化合物。

剛捕撈上來的巨型油魚

雖然都屬於脂肪的類別,但蠟脂卻不能被人類的腸道吸收。這些蠟脂具有通便作用,而嚴重時出現的病症更是讓人手足無措。

當大量的蠟脂被人體攝食,就產生了油性腹瀉反應。這時病人可能出現腹瀉、嘔吐,和屁股流油的失控狀況。

實際上蠟脂也不是油魚特有的成分。在其他常被人食用的魚類中,也儲存有低密度的蠟脂,用來提供浮力。只是油魚中的含量超出了人類的承受範圍。

浮游生物通過改變蠟脂狀態而改變浮力

人類食用的蠟脂低於6盎司(約170克)時通常是不會有反應的。但要是不小心貪食油魚的美味,身體也就耐不住大量蠟脂的折磨。

如果吃下500克的油魚,就可能排出大約100克的“魚油”。這時的受害者將化身一臺自動噴油的機器,開啟噁心的噴油模式。

而蠟脂不會因為烹飪或者冷凍而被分解。於是被吃進體內的油魚隨即釋放頑固的“毒液”對人體腸胃展開猛烈攻勢。猝不及防的卑鄙反應讓人受到生理不適與心理尷尬的雙重暴擊。這麼一來,油魚的“人類報復”計劃也真正奏效了。

但奇怪的是,許多人甚至都不知道油魚,更別說吃了。然而來源不明的蠟脂不知不覺進入口腹,殘害無辜受害者。這一屁股油的禍害來得莫名其妙,抓耳撓腮也想不出個究竟。

稍微回憶一下,大概只能想起剛飽餐了一頓鱈魚大餐。難道鱈魚也和油魚一樣有著令人尷尬的豐厚蠟脂?

鱈魚當然不存在這種問題,但問題是你以為的鱈魚,其實只是完美的偽裝者。

大多數人對處理過的魚辨認模糊。幾乎只要騙過了食客的味蕾,外觀上稍微有些相似就能矇混過關。畢竟就算是冒牌貨,品嚐起來的口味還是讓人心滿意足的。

於是在人為操控下,油魚上演了一場精彩的魚類模仿秀。其實你吃的鱈魚,可能是被人調包了的油魚。

兩種魚本身也長得很像

味道鮮美的油魚不僅可以冒充鱈魚,它還是個多面派模仿者。

廉價的油魚在商人施加的易容術下,一躍成為餐桌上名貴的魚種。裝成大馬哈魚、金槍魚等也通通不在話下。這樣一來,油魚的身價不僅翻了數十倍,也偷偷對食客造成了沉痛的後遺症。

2013年,美國有海洋保護團隊進行過一項市場調查。他們在超市、餐廳等地方對魚類食品進行了嚴密的基因測試。結果發現有59%的金槍魚都不符合其基因排序。也就是說,美國人吃金槍魚時,超過一半都誤食了別的魚。而這批偽裝者中,高達90%的比例都是用廉價的油魚來替代。

油魚

其實許多國家都早已對油魚做出了明確的限制。新加坡政府建議民眾儘量用烤的烹調方式,減少其中的油分。加拿大、印尼等國主要利用油魚大量的蠟脂作為工業潤滑劑,而不建議大量食用。而日本的一些省市則直接把油魚列為“有毒魚”,禁止販賣和進口。

淪為人類食物的魚,命運已經足夠悲慘。而作為食物鏈中它們的上級消費者,人們本身也充斥著自相欺騙的不當行徑。這場油魚的偽裝秀,就是人類一手操縱的騙局。

早在2007年,香港的百佳超市就被發現在鱈魚貨架上擺放的是油魚。違反了食品安全還誤導了公眾,百佳被判處罰款4萬5千港幣。

以魚作為主要食材的壽司店,也是一大亂象集中場。價值100元的金槍魚被換成價值10元的油魚,商家賺取了其中豐厚的差價利潤。

而前不久被替換成三文魚的虹鱒魚也不是“正統血脈”。不過而後盜版竟然逆襲正統,劃分進三文魚的名列。

還有美味而昂貴的白吞拿魚刺身,大多使用一種引發人體消化道疾病的玉梭魚;大比目魚經常被替換成其他廉價的比目魚種類;黃鰭金槍魚常被換做被過度捕撈的大眼鯛金槍魚……

而魚類品種調包的行為背後,不只是商家個人欺詐。其中可能存在一個龐大經濟鏈的連環效應。從捕魚,到批發販賣,再到零售採購,每一個環節都可能出現令人髮指的狸貓換太子現象。

利益至上、利益獨大的錯誤理念逐漸摧毀道德與法規秩序。由此催生混亂的摻假局面,讓人防不勝防地中招。

當食品再也不能保障消費者的生命安全時,屁股噴油也已經是不幸中的萬幸了。

最新評論
  • 1 #

    我小時候吃過油魚,當時總是感覺莫名其妙褲子溼了還有大片油跡,氣味也不像拉稀那麼臭,困擾了好多年,後來才知道,原來是油魚

  • 2 #

    沒那麼可怕,味道極好,通便一流

  • 3 #

    那是一味藥?長期便祕者的福音。

  • 4 #

    說實話 小時候 經歷過屁股流油的情況 具體是怎麼引起來的也不記得了 現在還有後遺症呢 每次放屁都會想起那不堪回首的一天

  • 5 #

    奧利司他膠囊,吃了以後一樣的效果。

  • 6 #

    文章好,標題也詼諧!

  • 7 #

    吃了這魚連潤滑油都省了

  • 8 #

    想起盜墓筆記的人魚蠟…

  • “初戀臉”的女生,一般有這幾種特徵,不愁沒人追,看看你是嗎?
  • 江西省的鄱陽湖三國時期從安徽分裂往南運動,很多人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