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節我們著重探討了“團隊至上”的蟻群效應,蟻群效應是人們從螞蟻群體的組織和分工中總結出來的靈活的組織建設和運轉方式:削減工作流程中的多餘,開展高效作業。
蟻群工作的特點:彈性、強韌、自我組織。
蟻群效應的實踐:削減流程、互相信任、全力以赴、志同道合。
本章節我們進入“團隊至上”的第2節:懶螞蟻效應。
一.懶螞蟻效應的內容懶螞蟻效應就是大部分螞蟻都很勤快地尋找、搬運食物、少數螞蟻卻整日無所事事、東張西望,人們把這少數螞蟻叫做"懶螞蟻"。
這種懶螞蟻效應指的是:懶於雜務,才能勤於動腦。
那些看起來很懶的螞蟻,並不是真的懶,而是在完成一項別人完成不了的工作,讓我們一起來探討這一效應。
人才
二.懶螞蟻效應的由來日本北海道大學進化生物研究小組對三個分別由30只螞蟻組成的黑蟻群的活動觀察,結果發現:大部分螞蟻都很勤快地尋找、搬運食物、少數螞蟻卻整日無所事事、東張西望,人們把這少數螞蟻叫做"懶螞蟻"。
生物學家又把"懶螞蟻"全部抓走放在一起,結果其中80%的"懶螞蟻"變成了勤勞螞蟻,仍然有20%的螞蟻"懶惰"依舊,它們原來所在蟻群中的所有螞蟻都停止了工作,亂作一團,直到把那些"懶螞蟻"放回去後,整個蟻群才恢復繁忙有序的工作。20:80,這不就是帕累託80/20的效率法則嗎?80%的螞蟻都很勤奮,忙忙碌碌,任勞任怨,但它們離不開20%的"懶螞蟻"。
在蟻群和企業中,"懶螞蟻"很重要,此現象被稱為"懶螞蟻效應"。
懶螞蟻效應
三.懶螞蟻效應給企業帶來的思考在企業裡忙得昏頭昏腦的老闆,一定是一個不懂管理的老闆。
如果一個管理者不懂得管理,他就永遠不會發現問題的關鍵,可能會一次次延續錯誤的方法,這樣的企業難以成功。
1.懶螞蟻的存在
我們在研究管理課題時,跟普通員工交流時,他們經常會提到這樣一個問題:有一些員工(管理人員或一般員工)對不直接參與安全生產的人員的貢獻存在一定偏見,認為這部分人很少能對企業的發展做出實質性付出,甚至在添亂和浪費企業有限的發展資源。
我們在此必須澄清一點:員工懶,並不一定就是懶螞蟻,如何才能客觀而形象簡潔的分析存在於員工隊伍中的這種認識,消除誤區,揭示問題,並加以合理評判引導,是一項複雜的工程。
2.懶螞蟻的真偽
懶螞蟻並不是真懶,但有些螞蟻並不是懶螞蟻,是真的懶。
這種情況事實上無處不在,但他們是不是真的“懶螞蟻”呢?這就需要管理人員加以鑑別,並對有這種認識的員工進行必要的思想引導了。
要實現企業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最大化,基層必須減少形式主義和虛無主義對具體生產經營管理的干擾,信任"懶螞蟻"的創造力和特殊貢獻力量,給"懶螞蟻"群體真正發揮個人價值提供有力支援。
在信任的基礎上,我們還要有鑑別懶螞蟻的真偽能力,不能讓那些真正懶的人魚目混珠、濫竽充數。
人才就在身邊
3.懶螞蟻的數量
懶螞蟻效應給我們這樣的啟示:一個組織中分工要合理,如同戰場上,需要有人馳騁沙場,也需要有人運籌帷幄,千萬不能因為追逐短期利潤而忽視那些"懶螞蟻"的作用。
著名經濟學家、北京大學教授鄭學益在闡述市場營銷理念時,以"懶螞蟻效應"做類比時說:相對而言,蟻群中的懶螞蟻更重要,在企業中注意觀察市場、研發市場、把握市場的人更重要。
我們前面說過,懶螞蟻在一個蟻群之中,他的比例為20%。
你現在的企業裡,那些所有的懶螞蟻,哪怕他們是真的有能力,真的在為企業開拓新市場,但比例一定要維持在20%以下。
否則,懶螞蟻多了,就會影響管理效率,並出現管理臃腫、人浮於事、運作緩慢、效率低下等一些長期累積的問題。
4.懶螞蟻的發現
所謂的懶螞蟻,他們不被雜務纏身而長於辨別方向和指揮前進,能想大事、想全域性、想未來。縱觀我們現在絕大多數企業,紮實幹事的實幹型人才很多,但是,能夠獨當一面,以創新思維開拓市場的人才卻太少。
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就是人才,懶螞蟻類的人才,如何發現、如何培養、如何利用、如何留住,都將是企業面對的重要課題。
四.懶螞蟻的管理在注重核心競爭力的今天,企業中注意觀察市場、研究市場、把握市場的人更重要,企業呼喚"懶螞蟻"的身影。
無論你所在的團隊,現在是否存在了懶螞蟻,我們都應該未雨綢繆,建立一整套有利於懶螞蟻生存與發展的管理機制。
1.發現懶螞蟻
懶螞蟻的最大的特點是什麼?動腦!
在人才的選用和配置中,需要分清人才的型別和特點,加以合理運用,使他們正確定位,不斷認識和提高自我。
在企業中,哪些員工是屬於懶螞蟻式員工?
美國康奈爾大學的Scott A.Snell教授在對知識經濟時代的戰略人力資源管理進行研究的過程中,對人才進行分層分類,根據人力資本的價值性和特殊性將企業內部的人力資源分為核心人才、獨特人才、通用型人才和輔助型人才四類。
在4類人才中,只有核心人才是形成企業核心能力的關鍵要素。企業要長遠發展,必須善於發現懶螞蟻式的研發人才、市場營銷人才和決策人才。
懶螞蟻式人才的特徵:見解獨到、視野長遠、格局較大、不喜雜務。
懶螞蟻式人才
2.培養懶螞蟻
懶螞蟻式的人才發現了,還要加強對他們的培養。
傷仲永的故事我們都知道,對人才不加培養的利用,只會把人才用廢,這一點,做為管理者必須要充分認識到。
懶螞蟻式人才,也分一二三等,因此,透過有效的培訓、學習、交流,我們要有能力將之梳理出來,這才是培養懶螞蟻式人才的重點所在。
3.匹配懶螞蟻
懶螞蟻效應給我們這樣的啟示:一個組織中分工要合理,人適其事,事得其人。
這說明要根據崗位的需要來合理選人,擇優用人,尤其是對基層主管的年齡、文化、能力、性格等因素結構要進行最佳化配置,以充分發揮其最大的效能和作用。因此,招聘要堅持最佳匹配原則,實現企業的"人崗匹配", 進而提升企業的業績和整體實力。真正有效的"人崗匹配"至少需要經歷:知崗、知人、匹配三步曲。
知崗最基礎也是最重要工具就是工作分析。
在企業管理和諮詢的實踐中,透過前面提到的"勝任素質"來知人,幫助企業實現最佳"人崗匹配"的有效工具。
最後是知人善用,把人才放在適當的位置上。
4.利用懶螞蟻
把合適的人,放到合適的崗位上,才能實現人崗匹配。
利用懶螞蟻,也是如此。
企業要用的人才很多,懶螞蟻的型別也很多,我們必須將之能力與潛力放到一個合適的崗位上來利用,千萬不能將適合這個崗位的人才放到另一個崗位上去,那樣也會將一個人才用廢的。
5.留住懶螞蟻
懶螞蟻是人才,提前建立一套懶螞蟻管理機制,包括留住懶螞蟻的方案,不能等到懶螞蟻提出辭職時,才大吃一驚,我們必須未雨綢繆,事先就堵好漏洞,防止人才的流失,為企業的發展注入無限動力。
留才的機制,必須是人才還沒到,機制已經成熟,這樣才能真正留住人才。
而不是人才要走了,才去建立,雖說亡羊補牢、未為晚矣,但那也是一筆損失。
總而言之,勤與懶相輔相成,"懶"未必不是一種生存的智慧。懶於雜務,才能勤于思考。一個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如果所有的人都很忙碌,沒有人能靜下心來思考、觀察市場環境和內部經營狀況,就永遠不能跳出狹窄的視野,找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關鍵,看到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並作出一個長遠的戰略規劃。
留住懶螞蟻
綜上所述,懶螞蟻效應就是大部分螞蟻都很勤快地尋找、搬運食物、少數螞蟻卻整日無所事事、東張西望,人們把這少數螞蟻叫做"懶螞蟻"。
這種懶螞蟻效應指的是:懶於雜務,才能勤於動腦。
那些看起來很懶的螞蟻,並不是真的懶,而是在完成一項別人完成不了的工作。
懶螞蟻效應給企業帶來的思考:懶螞蟻的存在、懶螞蟻的真偽、懶螞蟻的數量、懶螞蟻的發現。
懶螞蟻的管理:發現懶螞蟻、培養懶螞蟻、匹配懶螞蟻、利用懶螞蟻、留住懶螞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