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自然>

然而,在陪伴動物長大的過程中,由於各種原因,時有傷害動物的現象發生,這充分考驗了孩子的愛心和善良程度。

星星是一個3歲的男孩,父母都在外地工作,平時被爺爺奶奶帶著,性格有些內向。因為喜歡小狗,爸爸專門給他買了一隻,被他視若寶貝,常帶在身邊一起玩耍。

然而,自從上幼兒園以後,奶奶卻發現星星的行為有些怪癖,不但經常用腳踢狗,有時還用尖銳的物體把小狗扎得大叫。發現這個問題後,爺爺奶奶及時制止星星,並把他的表現告訴了父母。

剛聽到這個訊息時,爸爸還不敢相信,直到看到影片,才艱難地接受這個事實。讓爸爸想不明白的是,以前充滿愛心的孩子,現在怎麼變得有暴力傾向了呢?這讓爸爸非常鬧心。

其實,星星的行為不是無緣無故地,之所以出現欺負小狗的現象,不僅是因為愛心的缺乏,還與孩子的心理變化有關。

那麼,孩子為什麼喜歡欺負小動物呢?

1、存在好奇心理

孩子由於年齡的侷限,普遍認知水平不高,而且對事物充滿了好奇心。

他用腳去踢打小動物,可能是希望聽到動物的叫聲,會在內心感到興奮,其實他並不知道動物也會有疼痛的感覺,更不會設身處地地為動物著想。

2、宣洩負面情感

由於年齡和性格的緣故,有的孩子因為小夥伴不多,或者缺乏父母的陪伴,多少會感到孤獨和壓抑;還有的孩子因為生活環境突然發生改變,不能及時地適應,會有苦悶的感覺。

如果感受不到溫暖,就需要找到一個出口宣洩,而小動物正好是可以發洩的物件。他們透過虐待小動物來表現自己的力量,並從中獲得情感上的滿足。

長此以往,他們的心理會開始變得扭曲,對成長十分不利。

3、模仿其他人的做法

孩子原本是單純和善良的,可能看到身邊有人在虐待小動物,也可能受到他人的鼓動,覺得好玩就盲目地跟風,絲毫考慮不到事情的性質和後果。

對孩子欺負動物的行為怎樣進行引導呢?

1)讓孩子擺脫好奇心理

面對具有好奇心的孩子,父母要告訴他小動物與人一樣,也有痛感,所以不能只顧好奇就去毆打它們。這樣做與動物無異,會受到社會的譴責。

同時,要讓孩子與動物多待在一起,比如給它餵食、洗澡等,讓他體會與動物相處的樂趣,這樣既能培養他和小動物之間的感情,也能讓他變得更有愛心。

2)讓他的負面情緒得到發洩

對於內心有負面情緒的孩子,父母要多抽時間陪伴。

在關心和照顧孩子的時候,讓他感到自己深厚的愛,這樣能夠避免孩子產生負面情緒。批評孩子過後,要讓他進行適當的發洩,訴說出心中的委屈,然後再進行正確的引導。

同時,還要讓孩子多參加外界的活動,把他的精力轉移到喜歡的事情上去,這樣他就不會再糾結於眼前的不滿。一個心中沒有消極感的孩子,才能陽光自信、心態健康。

3)堅決制止孩子的不當行為

聖人說,近墨者黑,近赤者朱。父母要注意觀察身邊的環境,避免不良行為影響到孩子。同時,要讓孩子懂得明辨是非,明白虐待小動物是錯誤的行為,堅決不能這樣做。

當然,社會上虐待小動物只是極個別的現象,大多數孩子都很有愛心,能與小動物和諧相處。

但是,這類事件也提醒父母要時刻關注孩子的心理變化,並給予他們充足的關懷和溫暖,這樣他們才能成為心態陽光、健康的人。

12
  • “初戀臉”的女生,一般有這幾種特徵,不愁沒人追,看看你是嗎?
  • 養貓“首選”這幾種,不僅便宜,還不易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