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自然>

尋找迷失的快樂

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拋卻一切,回首一輩子歲月,也許最快樂就是天倫之樂時光值得我們欣慰!而失去了這個快樂源泉,還有什麼能夠取代的呢?快樂迷失了,它在哪裡?

最近一直同別人探討幸福感的話題,得到的答案大多是大家不快樂,各種壓力紛至沓來,各種煩惱此起彼伏,各種無奈錯綜複雜,各種抱怨盈千累萬……

大家的說法千變萬化,但萬變不離其宗,幸福感需要金錢和自由的維持,兩者缺一不可。大家說的最多是沒有錢,我問他們到底多少錢才是足勁,又沒有幾個說出個所以然來。

像繞口令一樣:沒錢沒自由,沒錢有自由,有錢沒自由,有錢有自由。芸芸大眾,多是前三種,怎樣才能快樂,也許只有調整自己的心態,因為我們大多數人一輩子都是禁錮在前兩種生活狀態下!

快樂來自內心的醒悟,如何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儘量讓自己快樂?這是需要我們探討的。

現在大家都忙於工作,忙於賺錢,總是有數不清用錢的地方,讓自己不敢停下腳步,需要自己不斷奮鬥努力去賺,好像很難有時間停下來思考快樂這件事情——賺錢到底為了什麼?

其實,我只想問一下賺了那麼多錢,你快樂嗎?為什麼壓力、煩惱、無奈、抱怨如影隨形?是不是感覺特別的不自由,大多數時候並沒有因錢多而快樂起來!曝光太多的明星或者成功人士吸毒,難道不是精神空虛嗎?

我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怎樣才能幸福?怎樣才能快樂?許久沒有靜下心來生活,直到媽媽的葬禮期間。

母親逝世後,宗族裡的幾位堂伯叔自然而然停了工作,全權負責母親的葬禮,從購買葬禮物品、人員排班、葬禮流程安排、火化入殮,到親朋邀約以及酒席便飯等複雜且瑣碎的事務。

族人們起早貪黑的忙碌,事無鉅細,不惜體力,不計薪酬,發自肺腑的寬慰之言,讓我感動,內心釋然許多,讓我從母親逝世的悲傷中慢慢走出來,陪母親走好她在陽世最後的時光。按照老輩的說法,母親去了另一個世界,這最後一程必須讓她舒舒服服的,生前福沒有享足,死後更不能委屈,我內心也是如此期待,虔誠的完成葬禮的每個環節。

抽身於瑣事,哥哥和我安靜的做孝子,守護在母親身旁,起初是母親無聲躺在地鋪上,接著是母親安靜棲身於靈柩,直到她入土為安。兄弟兩人有大把時間在一起聊一聊父母的生前之事,我們的眼前之事,孩子們的以後之事。哥哥作為長子,承擔大部分的儀式瑣事,讓我這八九天徹底的放空自己,陪伴在母親身側,以全人子之孝,思索起生活的意義!

人死了還有什麼?母親生性勤儉,在意別人的眼光,總是有許多東西放不下,也有許多東西割捨不下。現在她休息了,躺在堂屋的邊角,鋪上一層麥稈,鋪蓋著生前的被褥,穿上嶄新的衣物,舍不捨得又怎樣?她能帶走什麼東西,省下來的又是什麼東西?付之一炬,就是一堆白骨,躺在棺材裡,又能帶走什麼?她什麼都沒帶走,除了自己臨死前內心的獨白,只留下親人對她的思念。一輩子爭名奪利,斤斤計較,又能帶走什麼?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她生前放不下、割捨不得的東西,依然如舊,而她卻煙消雲散!

每天與哥哥朝夕相處,睡在一個被窩,吃在一張桌子,大多數的話題是對母親的不捨與眷念、年少時與父母相處的時光碎片、父母的功過得失、對孩子們的教育和兄弟以後的相處。悔恨、傷心、悵惘、迷茫交織在一起,讓我覺得生活不過如此,人生路短,保持內心的平靜,在生活中找到平衡支點,快樂多一些!

索性放下心來,觀察周圍的人。忙忙碌碌的賺錢,為孩子的教育、為孩子的房子、為口欲形骸,為自己養老,累得不能自控而全然不顧,總想賺夠了錢,停下來享受生活,甚至根本停不下來,一輩子都在賺錢的路上。可能金錢就會像充滿魔力的氣球一樣,越吹越大,永遠不會破滅一樣。

養兒養女而不教育子女,起早貪黑的工作,沒有有效的陪伴,即使陪伴,耐不住性子,削弱有限的陪伴時間。養兒女吃喝穿用即可,而不曉得心靈交流,以身作則。沒有情感交流,甚是重物質教育,大人主觀意識、控制慾強烈,扼殺孩子的天性,孩子長大後可能就是對父母沒有一點兒眷戀,你養我小,我不養你老,也是心安理得,就像新聞中說的女兒一樣,倒不如朋友間的情誼。

母親的葬禮讓我再次感受到宗親文化的魅力,讓我找到了迷失的快樂。小時候,在村裡,大家沒有現在這樣忙碌,是窮一點,可精神上富足,現在講起來,都是充滿無限的懷念,只是時光不能倒流。可又不吐不快,最高興的就是結婚和過年,宗族之人聚在一塊兒,沒有一點兒拘束,油然而生的親切之感,拋卻一切煩惱,人們兩手插在口袋裡亂逛閒聊,主食的老爺孃們,廚房中忙碌著,熱熱鬧鬧的吃上幾天,其樂融融,不就是神仙日子嗎?

這些年,大家走出村子,分散在城市的各個角落,賺錢、買房成了生活的主旋律,聚在一起的時間越來越少,若不是母親逝世,沒人會停下腳步。即便如此,大多數人仍是匆匆而來,匆匆離去,走上了賺錢的不歸路,彷彿有了錢,就有了一切。

甚至侄女侄子因為上學,老師以教育局要統一考試,計入學校總分為由,不讓回來參加母親葬禮,讓我十分氣憤,他們難道沒有祖宗父母嗎?孩子的人生道路,情感教育難道沒有物質教育重要嗎?為何就能心安理得的做出這個看似正確的荒唐無稽的抉擇呢?德智體美勞,德是擺在最前面的嗎?

父母先後離世,回首我這三十三年來,最快樂的就是與父母相處的時光,與宗族相聚的時光,即使我在上海買房落戶定居享受的快樂也遠遠不及。

母親的葬禮,宗親文化給我帶來久違迷失的快樂。聽說族裡在修族譜,第一感覺是太好了,第二感覺是我要捐錢。長輩說不需要捐錢,到時候一家一本。我說花錢買也給我一本。至於建祠堂只有模糊的說法,我想早晚一天得建起來!沒有祖宗父母,哪有今日之我。我從哪裡來?根在哪裡?或許族譜、祠堂就是精神的寄託之處。

聽長輩說附近的村子有些已經建立起祠堂,過年時,城邊開飯店的老吳早早關上門,說“不要找我,我要回老家給他們做飯去”。回到祠堂,聚上幾天,享受一下宗親文化之樂,吃上流水席,話上一年的家常,徹底的放空自己,品一品煙火氣、人情味!

母親“六七”之時,我回到老家,至親和一些族人按照鄉俗祭奠母親,難得半天的時光,結束後又各奔東西。恰巧第二日冬至,下午和堂兄堂弟買了相應物品,提前到祖陵祭拜先祖。立於父母墳前,同他們交流訴說,彷彿他們一直在我身邊,實際上他們就在我旁邊,只是換種方式而已。

無論何時,只要回到老家,看到他們安靜的躺在墳墓中,內心就有了歸屬,原來他們一直都在我彷徨無助、焦慮恐懼時給我勇氣,小小的土墳,承載了我全部的精神寄託,這裡也是我的家,一個可以向父母撒嬌的地方。

或許老了會落葉歸根,回到心靈的歸屬之地,走完自己的一生。只是現在社會發展,不知道父母的土墳以後會怎樣?百年之後有沒有機會葬在父母身邊。中國人的信仰就是祖宗文化,希望大家能夠弘揚。畢竟祖宗文化能夠讓我們明白,知道自己哪裡來,也知道自己哪裡去。

堂弟有個兒子,在鎮上有套房子,他們夫妻倆拼命的工作,就想在市裡買套房子。我問他生二胎嗎?他說不生,沒人帶,沒錢養。我也不好勸說什麼,每個人的選擇不同,想法不同,只好轉移話題,說到他的姐姐,探討幸福感的問題。

大姐一個兒子,馬上碩士畢業,老宅不算,市裡黃金地段兩套房,目前在南京打拼。大姐是個孝順孩子,把老父親(母已逝)接到打工之地南京一塊生活,母親葬禮上看到大(大伯)時,像個退休的老幹部一樣精神矍鑠,胖了許多,哪有前兩年自己在家時的乾瘦髒亂和無精打采。

二姐家有錢,不說房子套數,從市裡的公寓、門面、商品房,到鎮上房子,老家房子,一套一套的,在我輩眼中絕對的成功人士,一兒一女,堪稱完美。家裡的飯店生意火爆,累啊且不自由,二姐夫咬牙切齒的說“希望家裡的飯店明天就倒閉”,可二姐放不下這賺錢的好活計,一年到頭忙得不可開交,就休息幾天,沒了陪伴孩子的時間,大女兒還好,只是兒子有些犯渾,說出”這些不都是我的嗎”的話語。二姐夫為了他的教育,錢是花了不少,昂貴的寄宿學校,不菲的補課費,然而一切都於事無補,不知道孩子以後會怎樣?如果按照目前的情況絕對是不容樂觀。

要我學習,我要學習,那是一夕之間可以改變的呢?有時我又在想窮人孩子早當家,這之間到底差的是什麼教育?

二姐看不透教育,在勞累和抱怨中前行,我感覺不到她的快樂,反而有些焦慮,還有那麼多的錢需要她賺,何時是頭?只有她自己知道吧!

許多的快樂因為攀比而消失殆盡。不是很明白,為什麼要去攀比,是為別人而活的嗎?自己條件達不到的,想方設法打腫臉充胖子,痛苦著並累;自己條件達到的,每天又在糾結別人怎麼樣,時刻要超過人家,過得累且沒有意義,又真有幾個人在意你,豈不是庸人自擾?活的自己舒坦,內心恬靜,不是很好嗎?像我母親一樣,死後功過不仍是任人評說嗎?好的一筆帶過,說的多的還是是非,然而又怎樣呢?

落葉歸根,最終找到心靈的歸屬之地,才是人生的真正意義。宗親文化讓我找到了點菸火氣、人情味。現在外面待久了,我漸漸習慣了冷漠,不經意就會冷漠,不想與人接觸,在虛擬世界中縱橫捭闔,電影,電視,遊戲,書本。殊不知最終生活的是實實在在的社會。

小區里老人多,住了一年下來,也認識幾位,都是獨自生活,一位阿姨養了條狗,整天抱著狗溜達,樓上的阿姨養了許多貓,他的兒子丁克,隔壁的阿姨每天坐在家門口,不停的跟路上的行人打招呼。每次和兒子出門,跟他們打招呼時,老人們爽朗的笑聲夾雜著笑靨的面容讓我充滿幸福感,人生不過如此!

現在社會變化太快,宗親文化逐步消失,“你養我小,我養你老”的聲音也逐步減弱。隨著物質生活達到瓶頸,民族的文化魂魄正在悄然復興,迷失的快樂需在宗親文化中找回漸漸被人意識到。請讓人與人的快樂從一聲招呼中開始。修族譜、蓋祠堂的民風興起,希望大家認真對待!

18
最新評論
  • “初戀臉”的女生,一般有這幾種特徵,不愁沒人追,看看你是嗎?
  • 大爺徒手掰鱷魚嘴救出的狗狗收編成警犬,網友不服:應該收編大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