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生活節奏快,都在為了生活忙忙碌碌,不停地奔波,難得有閒暇的時間去讓自己放鬆緩解壓力,唯有盼到放假。因為大家都覺得放假後就可以想吃就吃,看見沙發就想坐著,看見床想睡就睡……我相信每個人都是勤勞的,但每個人又都有這樣的“懶惰”基因。
其實不僅僅是人,只要是生物在條件允許的前提下,都會選擇最舒服的方式活著,趨利避害是所有生物的共性。但人作為一種高階生物必然承擔著更多責任和壓力,相比之下一些動物們的生活就顯得安逸了很多。
世界上有很多“懶惰”的動物,人類要是與它們相比何止勤奮百倍千倍的。咱們就拿樹懶來說,那真可謂是懶出了名,懶得讓人羨慕。
我們知道烏龜行動非常緩慢,但是慢不一定是懶,因為懶是一種狀態,你想保持那個讓你舒服的狀態。樹懶似乎就是真正意義上將懶這種狀態貫徹到底的物種。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樹懶連生物的生理行為都懶得做:懶得去排便、懶得喝水、懶得咀嚼食物、遇見天敵懶得跑、懶得梳理自己的毛……
對於一隻每天要睡18個小時左右的超懶動物來說,大多數動物每天的生活步驟都可以跳過或忽略,樹懶有時會在一棵樹上停留一個月,每天只吃伸手就能夠到的食物。
可就算懶成這樣,它們竟然從大約2800萬年前一路進化而來,沒有被自然界淘汰,也算是地球現存物種裡的一朵奇葩!
樹懶的“懶惰”基因已經深入骨髓。它們每天只花了大約10%的時間在移動,通常一天之內的移動距離不超過38米,在極少數情況下,它們會出現在地面上,並以每分鐘30釐米左右的速度爬行。
儘管樹懶很少在陸地上行走,但它們卻神奇的會游泳,游泳的方式有些像“狗刨”(這是我們這裡對狗子游泳方式的一種稱呼,不知你那裡叫啥?),游泳時樹懶的速度最高可以達到在地面行走時的三倍 ,雖然依然很慢但還是令人感到驚訝!
樹懶大部分時間要麼趴在樹叉子上,要麼垂懸在樹枝上,四隻腳抱成一團,頭抵在胸前睡覺。當然,樹懶的“懶”也並非對自身全無益處。在這種姿勢下,樹懶就像一堆枯死的葉子,讓捕食者難以發現它們的存在。
同時因為樹懶“懶”得打理自己的毛髮,使它們與生長在其毛皮上的藻類形成了共生關係。樹懶為藻類提供了庇護所和水(因為樹懶皮毛具有很高的吸水性),藻類則為樹懶提供了毛皮顏色以外的第二層偽裝和額外的營養。
運動量小自然更節省能量,這也讓它們無需頻繁進食,因此還進化出了非凡的消化系統。它們還可以屏住呼吸40分鐘左右,抑制新陳代謝,使心率達到正常速度的三分之一。
樹懶的食物主要由嫩芽、樹葉和嫩梢組成,雖然有些樹懶已經知道吃昆蟲和鳥類,但這並不常見。樹懶有一個多隔間的肚子,可以有效消化所吃的堅韌纖維素,而且這個消化過程非常緩慢,約30天左右才能消化一片葉子!
到這裡,想必大家也看出來了,樹懶的“懶”可真不是隨隨便便的,人家綜合實力擺在那,完全是憑實力在“懶”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