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自然>

近年來,互花米草在我國天津、福建等地的濱海灘塗氾濫成災,令當地居民頗為撓頭。這種原產於美洲大西洋沿岸的植物由於能夠保灘護岸、淨化海岸帶水質,於20世紀70年代被引入我國,如今卻因為超強的生存能力,成為搶奪濱海溼地其他生物生存空間的巨大威脅。

有媒體報道,天津濱海新區永定新河河口到河北省交界一帶的沿海灘塗,曾是多種候鳥的重要棲息地。隨著互花米草的大範圍生長紮根,灘塗中的“土著”植物、微生物及蝦、貝、小螃蟹等逐漸減少,候鳥因找不到食物而不得不離開。最新資料顯示,濱海新區的塘沽、漢沽、大港三個區域,互花米草分佈總面積已經達到1萬多畝,佔到天津沿海灘塗總面積的1/3。這一問題,在福建泉州灣、漳江口溼地同樣凸顯。由於對灘塗生物多樣性造成的嚴重影響,2003年,我國正式把互花米草列入16種外來入侵物種名單,並進行大範圍控制,但治理至今仍是難題。

互花米草在我國沿海地區的泛濫,只是溼地生物多樣性遭遇外來威脅的一個縮影。

目前,世界上大多數貨物仍透過水路運輸。為了保持船舶的平衡,幾乎所有的貨輪都需要在艙底加水,於是,難以計數的水生動植物卵、種子或微小個體便藏匿其中,跟隨貨輪漫遊到千里、萬里之外,成為溼地環境外來生物入侵的重要途徑。至於人們基於各種目的有意引種而造成溼地生物入侵的例子,更是不勝列舉。因此,溼地生態系統的入侵生物不僅種類多、數量大,而且發生範圍廣。例如,俗稱“水葫蘆”的鳳眼蓮原產於南美洲,因生長速度過快,在我國滇池、錢塘江、太湖等溼地都曾氾濫成災,導致水體內其他物種死亡;原產於北美的巴西龜不僅在國內各地河湖被發現,且作為寵物成為花鳥市場的“常客”——殊不知,它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世界最危險的100個入侵物種之一,已經對本土龜類品種的生存和繁衍造成威脅;此外,雀鱔、清道夫等美洲外來魚類食性兇猛,在我國南方的一些水體中也已成為本土魚類繁殖生長的重要威脅……

近年來,我國相繼公佈了幾批外來入侵物種名單,各地也進行了一系列治理和防控,然而,由於溼地水域的流動性,加上生物入侵和傳播的途徑多樣,相關工作面臨較大困難。如此看來,呵護溼地這一“地球之腎”的生物多樣性,無疑需要付出更多的行動和更大的努力。綜合業內專家意見,結合自己的思考,筆者提出以下建議:

加快相關立法程序。我國現行的動植物檢疫法和衛生檢疫法等只針對已知特定有害生物進行檢疫,農業法、種子法、森林法、環境保護法等尚未明確涉及如何防範外來生物入侵,因此,我國缺乏統一的防止生物入侵的法律法規,應加快立法程序,建立外來物種引入者負責制和責任追究制,依法管理生物引種過程。

加強檢驗檢疫制度。檢驗檢疫是防禦外來生物入侵的首道關口。隨著國際經貿文化交流和人口流動,有害生物隨物資及運載工具出入境的風險越來越高,及時掌握入侵物種動態,健全、加強檢驗檢疫制度,構築嚴密的防禦體系,是阻止外來生物侵入溼地等生態系統的關鍵。

探索科學治理手段。治理溼地外來生物入侵具有長期性和複雜性,因此,要加強對入侵物種生長特性、風險評估、科學治理和跟蹤監管的方法研究,創新技術手段,探索長效治理和防控機制,避免“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和入侵情況反覆,打好防範外來生物入侵“保衛戰”。

提升社會防控意識。外來生物入侵尤其是溼地生物入侵問題涉及面廣,其防控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針對各類有害生物入侵問題,有關部門應加大科普宣傳力度,提升公眾對外來入侵物種危害的認識,特別是出境旅客、科研人員和涉外工作人員保護生物遺傳資源的意識。此外,出於保護動物的美好初衷,越來越多的居民加入“放生”行列,但盲目的放生往往會將外來有害物種引入本地環境,造成生態災難。因此,要實現外來生物入侵的有效防控,有賴於社會意識的共同進步。(作者系光明日報編輯、記者)

13
最新評論
  • “初戀臉”的女生,一般有這幾種特徵,不愁沒人追,看看你是嗎?
  • 鏟屎官應該知道的狗狗晶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