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十分之遼闊的一個國家,什麼樣的環境在中國都能夠看到,所以物種自然也是十分的豐富。然而,比起豐富的物種而言,中國的飲食文化可能就更加的值得大家追捧。
大家都說世界上沒有什麼是我們不能吃的,就例如國外氾濫的小龍蝦,到了中國之後,也只能是化作一道飯桌上的鮮美食材,甚至還有些不夠吃的。
在中國有著一種叫做鰉魚的魚類,這魚在水中基本上可以說是沒有天敵的,在地球上真的是橫行了一億年,可以說是相當之霸道了,未曾想現在竟然是快要滅絕了,原因更是讓人心疼,它們竟然是活生生被吃到要滅絕的,真的是不得不佩服“中國吃貨”們的恐怖。
鰉魚又叫鱘鰉魚,屬淡水魚中的大型魚類,是世界稀有魚類之一。最大的鰉魚可達1000千克以上。過去鰉魚一直處於野生狀態,生活在中國與俄羅斯交界的黑龍江水域中。後來由於人們濫捕濫撈,一度變得十分稀少,為此被國家列為重點保護物件。現在,經過政府放養大量的魚苗,黑龍江的鰉魚數量已有明顯的增加。
鰉魚通體無鱗,魚肉肥嫩鮮美,營養豐富。最有名的要算是鰉魚卵了,其色黑綠,大小如黃豆粒,營養價值極高,七粒即可頂一個雞蛋。
鰉魚,古稱鱣。鱘科。海淡水洄游可釣魚類。外形與鱘魚相似,體延長,側被縱行骨板。背灰綠色腹黃白色。吻尖突,口小,腹位。肉食性,以無脊椎動物和魚類為食。初夏6月初自海溯江而上進入淡水產卵。在中國,主要分佈於黑龍江流域。性成熟遲,成魚4~5米,重數百千克。
鰉魚與中華鱘、長江鱘一樣,同屬國家級保護動物,嚴禁捕獵釣取。為此,釣魚人不要專備粗繩特大鉤,專門在這一季節去釣取鰉魚。但是,小鰉魚在淡水出生返回大海期間,順流而下,食慾旺盛,一般僅幾千克、十多千克重。在釣取狗魚、哲羅魚、大馬哈魚時,容易被它們搶鉤而釣上。釣上小鰉魚後,應立即返送入;如果因鉤入嘴內太深,或遛魚不慎造成重傷而死亡,應主動送給水產研究部門作研究物件。
鰉魚學名為達氏鰉,是鱘魚的一種,有些國家把這些鱘魚命名為“鐵甲鯊”。起源於一億三千萬年前,是白堊紀時期儲存下來的古生物群之一,與恐龍在地球上共同生活過。有時候,這些貌似文雅的達氏鰉會大口大口地吞噬小魚,變得異常凶狠。達氏鰉屬於大型肉食性魚類,能活50年以上,現僅存於中國與俄羅斯的界江黑龍江之中。素有水中活化石之稱的鱘鰉魚,是鱘魚和達氏鰉兩種魚類的總稱,人們常將兩者相提並論,稱為鱘鰉魚。成年魚的體重可達1000千克,當之無愧是中國淡水魚中的體重之最。鱘鰉魚因起源於億萬年前的白堊紀時期,因而具有“水中熊貓”的美稱。鱘鰉魚作為瀕危物種,1998年被聯合國華盛頓公約認可。
形態特徵
鰉魚體長約2米,最大的可長達5米以上。頭略呈三角形,吻長而較尖銳。頭部表面被有多數骨板。口下位寬大,稍成弧形;口前方有吻須2對,內側的須稍在前方,外側的須較後。眼小,距吻端較近。
現在鰉魚已經是被大家吃到十分稀少了,所以加入了保護之列,如果說現在還有人吃過鰉魚的話,那麼一定是人工養育的可以售賣的鰉魚。大家有什麼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