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猴子當作寵物養,在如今大部分國家和地區都是禁止的,但是如果稍微回溯一下歷史,我們就會發現猴子在寵物界的地位曾經一度超越了貓貓狗狗,從原始森林裡的部落居民,到皇室宮廷的王孫貴族都對猴子寵愛有加,與此同時,猴子也給它們的主人帶去了不少麻煩,打碎鍋碗瓢盆事小,危及生命事大,事實上,猴子的能耐和天性直接決定了它們不適合當作寵物。
猴子以身手矯健、活潑好動聞名,同作為靈長類動物,它們與人類無論是行為還是長相都有幾分相似,尤其是小猴子,更是容易讓人產生好感。然而隨著猴子長大,“好動”逐漸變成了“好鬥”,“monkey(猴子)”也成了“monkeying(胡鬧)”,因此成年猴子給人的印象不再是可愛,而往往是具有攻擊性,這也使得許多信仰崇拜、傳說故事中的猴子,都與好戰好鬥、神通廣大有關,比如印度猴神“哈奴曼”是四面八手的戰神,也是智慧和力量的象徵;又比如齊天大聖孫悟空是鬥戰勝佛,也是機智和勇敢的化身。

人們之所以會賦予猴子這種性格特徵,源自對其行為的長期觀察。首先是猴子的食性。猴子不像人類直立行走,它們大多還是以樹棲和半樹棲為主,生活在林間,穿梭於樹叢,這並非只是由於我們常說的“好動”,而是為了獲取足夠的食物,猴子是雜食性動物,最常以樹葉、果子等為食,這些食物的能量密度較低,需要以量取勝,所以猴子們要想維持身體的各項機能,就得將一天中的大部分時間用來尋找食物。

第二,猴群的等級。猴子好戰的形象很大程度上源自猴王爭奪的場景,猴群(尤其是野生猴群)的等級制度森嚴,其中猴王的地位至高無上,它擁有對猴群的控制權,以及與雌性猴子的交配權,但是要當上猴王並保住自己的位置,就避免不了一場又一場的惡戰。
除了野性、暴力、地位爭奪等,猴子不適合當寵物還有幾個原因。
比如,猴子雖然種類繁多,但大部分都生活在非洲、亞洲、美洲的溫暖地區,要想飼養猴子當作寵物,就得給它營造一個適宜生存的環境,否則它們很有可能因為無法適應,出現各種身體問題;其次,訓練猴子在固定的位置尿尿和便便非常困難,在某些情況下,猴子還會到處投擲便便;另外,人類和猴子基因的相似性,很容易互相傳染疾病,有一些病毒,猴子透過抓傷就能傳播給人類,還有一些病毒對人類來說可能是致命的。

我們來說個真實案例,《加勒比海盜》相信很多人都看過,它的時間設定是18世紀末期,差不多也是在那個時候,猴子跟隨著殖民者、航海家的船隻被帶往了歐洲,並深得王室的喜歡,飼養寵物猴成了貴族們的追求。在電影中,幽靈船長就有一隻名叫傑克的寵物猴,它的扮演者是隻白麵捲尾猴,作為一種小體型的新大陸猴,不僅智力超群,適應能力也很強,常常被訓練成為“聽話”的表演者,也就成了電影中的常客。但是就在《加勒比海盜》拍攝過程中,“傑克”突然失控,撲向化妝師,對著她的右邊耳朵就是一口,造成了嚴重的撕裂傷。

實際上,正如前文所說,野生的猴子每天要花費很多時間進行覓食,這也保證了它們足夠的運動量,但是如果被當做寵物,猴子的活動範圍就會受到侷限,既不利於猴子的正常生長,也增加了它們被激怒的風險,無論是從猴子的角度還是從人的角度,都弊大於利。

且不說其他國家,在我國猴子是不允許私自買賣的,它們大多都是一級或二級保護動物,這不光是為猴子的生存發展考慮,也是為人的生命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