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蹤前沿進展,掌握最新動態,一手掌握一週重大科技新聞。
撰文 | 黃華 陸飛 魚蛋
責編 | Yuki醬
● ● ●
貓薄荷除了讓貓爽,還能幫貓驅蚊貓薄荷是種神奇的植物,它對貓咪有著迷之吸引力。一旦碰上貓薄荷,貓咪就會用頭和臉摩擦它,在地面上打滾、搖頭、鳴叫,繼而眼神迷離,沉醉其中,就像磕了藥一般。一些貓主人會給貓咪沾有貓薄荷的玩具,讓貓咪興奮起來。日本京都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最近發現了貓咪這一行為的生物學機制。貓薄荷含有一種名為荊芥內酯的化學成分,這一成分與貓咪中樞神經系統的阿片受體產生作用。研究人員還發現,讓貓咪興奮陶醉並不是貓薄荷的唯一功效。貓咪摩擦貓薄荷後,使得荊芥內酯殘留在貓咪的身上,這種物質具有驅蚊功效,還可能還會避免黃熱病、登革熱和寨卡病毒的傳播。
文章連結:
https://advances.sciencemag.org/content/7/4/eabd9135
男性打呼嚕可能預示不育?不孕不育,在醫學上是指連續12個月沒避孕卻無法受孕的情況,其中男性因素約佔一半。在臺灣,男性不育症的發病率約為10~15%。研究表明,近幾十年內,全球男性精子質量都有所下降。對男性而言,不育症由先天和後天因素導致,肥胖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肥胖如何影響生育?其中一個解釋是肥胖引起了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這是指在睡眠時由咽部反覆塌陷產生的間歇性的呼吸停止(通常指超過10秒),打呼嚕是一種常見的表現。透過分析長達13年的臺灣健康保險資料,研究人員為這一假說找到了支援。在控制了多種其他可能引起不育症的疾病後,阻塞性呼吸暫停和男性不育之間仍有著相關性。而呼吸暫停對男性不育的具體機制有多種可能,例如血氧濃度下降引起的氧化應激,睪丸抗氧化能力下降,全身性炎症導致的精子質量下降等。
文章連結:
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networkopen/fullarticle/2775362?utm_source=For_The_Media&utm_medium=referral&utm_campaign=ftm_links&utm_term=012121
新材料可讓快閃記憶體晶片更快更耐用如今,NAND 快閃記憶體晶片已被普遍用作儲存器,例如電腦中的 SSD 硬碟和隨身碟。最近,韓國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新的鐵電體材料,用於製作效能更好的快閃記憶體晶片。這種新的鐵電體材料使用了氧化鉿鐵電體和氧化物半導體,使用這種新材料製作的快閃記憶體晶片,比現有的NAND 快閃記憶體晶片的工作電壓低75%,並且可以重複使用超過1億次(現有快閃記憶體晶片讀寫壽命不超過1萬次)。與現有的鈣鈦礦鐵電體相比,這一新鐵電體的製作工藝更簡單,也更容易與現有半導體制作流程結合。研究人員認為,這個新的鐵電體制作技術有望實現商業化。
文章連結:
https://techxplore.com/news/2021-01-cmos-compatible-d-ferroelectric-memory-ultralow.html
新型生物材料可定時降解,有助於組織修復近日,美國和英國的研究人員設計了一種新生物材料,可人為控制它在人體中的降解速度,同時不影響其物理特性。這一新材料模仿了天然橡膠的特殊化學結構,可以透過新增琥珀酸(人體內自然存在的化合物)來改變水滲透材料的速度從而控制降解速度。此外,還可以透過適當的立體化學調節來補償植入材料的強度。現有的其他可降解生物材料均無法做到這兩點。測試表明,這一新材料按計劃在四個月內逐漸降解,並被健康生長的生物組織所取代。這一研究已發表在《自然·通訊》期刊上。
新聞連結:
https://phys.org/news/2021-01-biomaterials-fine-tuned-medical-applications.html
為什麼有的人可以 “聽到” 死者的聲音?你身邊可能有這樣的人:他們總覺得自己能聽到別人聽不到的聲音,並認為這是死者發出的聲音。你可能對此不以為意,但對研究精神體驗和病理性幻覺的科學家來說,這種現象十分有趣。為此,研究人員招募並調查了143名普通民眾,調查結果顯示:有44.6%的唯心主義者說他們每天都會產生幻聽,而79%的人說這種經歷是他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且大多數人都表示這些聽到的聲音 “存在於他們的腦海中”。與其他人相比,唯心主義者對超自然現象的信仰更高,並且不太在乎別人的看法。研究人員認為,這種幻聽可能與精神信仰有著某種重要的聯絡,這一發現有助於科學家更好地理解精神類疾病(例如精神分裂症)所帶來的症狀。研究人員表示,未來會繼續進行這方面的探索,以便更好地理解幻聽等奇怪的精神體驗和信仰之間的關係。
文章連結:
https://www.tandfonline.com/doi/full/10.1080/13674676.2020.1793310
給貓咪做絕育,四月齡時最佳有不少觀點認為,貓咪6個月之後做絕育是最好的,而近期釋出在《科學報告》上的一篇論文表示,給小貓(尤其是母貓)做絕育的最佳年齡是4個月(體重達到1公斤時的年齡)。悉尼大學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表示,4個月做絕育可以縮小母貓青春期和絕育手術之間的 “懷孕差距”,從而有效減少 “超生” 的小貓數量,這對於防止多餘的小貓進入負擔過重、資源不足的收容所或流浪貓種群之中至關重要。未絕育或絕育過晚,不僅不利於小貓的身體健康,而且會給已經失去棲息地和受到其他掠食者影響的野生生物(如昆蟲、小鳥等)帶來更多壓力。因此,早期絕育能透過幫助減少額外的幼貓數量,實現貓和野生動物的雙贏。
文章連結: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8-020-79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