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自然>

供圖:北千章,拍攝於拉薩北京西路

導讀

最近關於流浪貓生態影響的研究和論文,成功地引起了公眾的關注,以及一部分謾罵。然而大夥兒最關心的問題依然沒有解決:城市流浪貓,究竟該不該投餵,該不該在天寒地凍的時候給它們一點溫暖?或者,我們應該採取更強硬的措施,一勞永逸地擺脫流浪貓的問題?彼得•P.馬拉這位學者和他備受爭議的著作《流浪貓戰爭》,雖然一再被若干參與論爭者提及乃至攻擊,但到目前為止,尚未有人對本書觀點做深度解析。以下為這部備受觀鳥圈推崇卻遭到愛貓人群敵視的著作中相關(較為溫和的)節選,文章圖片均為《流浪貓戰爭》中譯本為插頁徵集的各地流浪貓照片。

撰文 | 彼得·馬拉、克里斯·桑泰拉

翻譯 | 周瑋

01 貓,天生的萌寵

有證據顯示養貓有益於主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在貓族的陪伴下,有些人的血壓會降低,情緒也有所改善。寵物(包括貓和狗)還被用來治療有缺陷的兒童(最著名的是PAT方案,即 Pet As Therapy,寵物治療)。那些不願與人交談或被人觸碰的孩子見到貓後面露喜色,主動開口和這些貓夥伴說話,還撫摸它們柔軟的毛,令人欣慰。

02 戶外貓的真實處境

像塔達醬這樣“有主”的貓,還有其他類似的貓(儘管收不到850萬個“贊”),過著備受寵愛的室內生活。形成反差的是,在美國估計有6800萬到1億隻“無主”的貓,過著慘淡的戶外生活。這些貓和野生鳥類的生活軌跡衝撞時,結局往往對鳥類不利。沒有獸醫護理的無主之貓很容易患上疾病(包括貓白血病、腎衰竭、貓泛白細胞減少症、瘟疫、狂犬病、弓形蟲病,在後面章節中還會詳述),也很容易受到其他動物的攻擊,尤其是郊狼,此外還有鷹、貓頭鷹、狐狸和浣熊。戶外貓經常遭遇車禍,這是它們最常見的死亡原因。

能活到成年的會面臨上述風險,但是據估計,在戶外出生的小貓50%—75%會夭折,有時是凍死,還有時是因為寄生蟲病和其他疾病。如果一隻戶外貓能活到成年,在沒有人定期餵食及提供臨時貓窩的條件下,平均壽命是兩年。有人照料的戶外貓壽命要長得多,平均為十年。而一隻室內生活的貓平均壽命為17年,隨品種而有所不同。

供圖:黎曉年,拍攝於深圳光明區

供圖:北千章,拍攝於臺灣朝陽步道

鑽在車軲轆裡的流浪貓。供圖:劉冉

估測一隻戶外貓的幸福狀態是不可能的,但我們對這些動物的習慣大致有些瞭解。有些在戶外生活的貓,尤其是真正迴歸野生狀態的,對人並不友善,拒絕與人類有任何互動。其他走丟了或是被拋棄的流浪貓會尋求與人類建立聯絡。部分倚賴人類照顧的戶外貓常會聚集在一處,或形成聚落。這種聚落通常以母系成員為核心,公貓和那些不依靠人類援助的貓更多是獨居的。戶外貓的日常活動大致取決於食物的多寡。

而在美國的一個郊區,戶外貓會四處串門,從一家的門廊晃到另一家——惦記它們的人在那裡放置了食物——若有機會也順便抓只鳥雀或是老鼠。和它們的野生兄弟一樣,這些戶外貓也是在光線較暗的時候最為活躍,特別是黎明和黃昏。在都市和城郊戶外生活的母貓尤為如此,大概是想回避人類。

03 戶外貓:野貓還是家貓

我們與戶外貓的關係頗為複雜,到今天,這一點甚至延伸到我們對它們的稱呼。美國愛護動物協會的一份白皮書指出,在相關主題的科學文獻中,用來描述戶外貓的詞語有三十多個,既有“野化”“入侵”,也有“寵物”和“家貓”。我們對這些貓的定義受到社會學和生物學兩方面的影響——它們為誰所有,在哪裡打發時間

“野化”這個詞常常用來描述所有戶外生活的貓,但嚴格意義上只應用於那些徹底迴歸野外的貓,它們不再依靠人類提供任何食物或棲身之地,而且排斥和人類的任何一種互動。對於城市或郊區環境中遇到的戶外貓,還有一些描述如“半有主的”“街頭的”“流浪的”“聚落”和“社群”,都意味著對人類一定程度上的依賴,因此更為準確。

供圖:張棽,拍攝於北京大學

將水攪得更渾的還有一種情況,很多“家貓”“寵物貓”或“有主的貓都獲准在戶外遊逛,有些想待多久就待多久。國際陪伴動物管理聯盟將人與貓的關係定為三類:有主、半有主和無主。基於本書的意旨“自由生活的”似乎最適合指代至少部分時間待在戶外的各類貓,因為這個詞描述了動物隨心所欲四處活動的狀態,但對它們與人類的互動(或是缺乏互動)不作假定。

不管怎麼稱呼,在美國,戶外生活的貓數量不斷增長,棄貓行為就是一個重要的因素。

04 棄貓行為

沒有什麼方法能夠準確地計算被遺棄的動物數量,人們不會吹噓這種奸詐的行為(很多地方的法律定義為犯罪),但是根據美國防止虐待動物協會(ASPCA)的報告,全國每年有600萬到800萬伴侶動物(多為貓狗)被收容所接收。它們被遺棄在公園、高速公路收費站、大學校園或是主人已經搬離的舊居。

根據美國寵物群體和政策全國委員會的一項研究,貓被遺棄的原因很多,包括家裡寵物貓過多、過敏問題、搬遷、養寵物的花費、房東的問題、新生貓崽無法找到住家房間清潔問題、個人問題、設施不足以及貓與其他寵物無法相處。

很多遺棄者可能認為貓能夠照料自己,然而大多數貓都不能。由於遺棄行為本身的性質——它們常在夜色的遮蔽下被遺棄,或是丟在一個偏僻的地方——再加上貓無法為自己作證,因此大部分遺棄者犯下惡行卻沒有受到懲罰。在理查德·布勞提根的短篇小說《雞的善舉》中,他為遺棄者的殘忍構想了一種新奇的懲罰。故事的敘述者在一個休息區目睹一隻狗被主人遺棄,於是他根據那人的汽車牌照資訊追蹤到住址,僱了一輛自卸車,把一噸雞糞倒在遺棄者的房屋門廊上。

供圖:楊洋,拍攝於北京

05 戶外貓引起的強烈衝突

戶外生活的貓在不同的人群中間出沒,引發了強烈的衝突。有些人關注的焦點是貓那些更具破壞性的行為,比如在別人家屋外挖土、排便、標記性排尿,母貓發情期叫春、打鬥,以及捕食被餵食器吸引來的小鳥。

但另一些人對流浪貓付出熱切持久的關心。這些人有時被稱為“聚落照料者”,他們給貓餵食喂水,偶爾也為貓提供棲身之處,有時還會帶它們去看獸醫(包括做卵巢和睪丸切除手術),常常自己掏腰包支付費用。有些人是臨時照料,比如在公寓小區的院子裡或是工具棚的外面放一盤剩飯或貓糧。有些人則是依從一種更有體系的照料方案行事,這些方案是近年來興起的上百個扶助流浪貓的公益組織制定的。不管提供的是哪種型別、哪種程度的照顧,這些人都是出於真誠的憐憫之心,在他們眼中,這些有知有覺的動物飽受生活的艱辛。

供圖:張棽,拍攝於北京大學

供圖:徐亮,拍攝於北京崇文門外

06 貓是投機的捕獵者

遺憾的是,貓群照料者(以及支援他們的組織)在倡導戶外貓權利的時候,未曾考慮整個生態系統的健全和野生動物的權利。貓天生是投機的捕獵者,如果有機會殺死一隻鳥或其他小動物,大多數貓都會這樣做,這就是它們的本能

也許這種機會一天出現一次,或一週出現一次,也許它們只有四分之一的時候能夠成功。但是加起來,一年總計有數十億的兩棲動物、爬行動物、鳥類和哺乳動物因此喪命,足以影響整個物種的安康。

很多“護貓者”會激烈地反對自由放養的貓導致鳥類數量劇減的說法,同樣也會否認這些貓給其他哺乳動物甚至人類傳染疾病。但是,面對貓群對島嶼生態影響的證據,面對自然科學領域興起的有關貓群對大陸生態影響的研究,他們的道聽途說和否認都顯得蒼白無力

供圖:楊洋,拍攝於北京

供圖:孫宇,拍攝於以色列耶路撒冷

以上節選自《流浪貓戰爭:萌寵殺手的生態影響》,彼得•P.馬拉、克里斯•桑泰拉著,周瑋譯,商務印書館,2020年。

11
最新評論
  • “初戀臉”的女生,一般有這幾種特徵,不愁沒人追,看看你是嗎?
  • 今天的小白真是太危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