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自然>

我飼養觀賞魚的前兩個月,在網上看了太多太多自媒體養魚作者的影片。

簡單總結了一些自己的體會和共識。

什麼不能加,什麼是噱頭?過濾形式,各有優缺點

比如說,第一點:

魚藥,還有化學制品,魚缸裡能不加就不加。

第二點:

生化濾材的功能就是為了培菌,其他花裡胡哨的功能都沒有用,基本都是噱頭。

可能濾材好壞最大的區別,就是粉化程度的不同。

第三點:

瀑布過濾的培菌能力較差,濾桶清潔起來不方便,滴流盒看起來不美觀,側濾比較佔地方,應該說是各有優缺點,各種理論知識,各種研究。

我還挺幸運,養到現在,撐死了兩條燈魚,餓死了兩條鼠魚、一條大帆,再就沒死過魚。

我新開的缸,加硝化細菌開了兩天以後,突然就水混了,當時我就想起道哥的影片了,我也沒有換水,耐著性子暴氧,在濾棉上放了一些魚便,兩天時間就把水給養回來了……

雖然說,這位魚友總結得很簡單,但是,事實就是如此。

無一例外的,都不是以什麼商業利益為目的,都是真心誠意地為新魚友們著想。

誰也不能說魚藥不好,或者某些化學試劑就不能在魚缸內使用。

但是,對於新魚友來說,面對著自己難以分辨或者根本不會使用的這些東西來說,還是儘量少用為佳,這是事實。

本來生化濾材的作用,其實就是為了培菌,什麼調理水質酸鹼度、又是奈米材料的、遠紅外線殺菌等等,這些附加功能,不能說沒有,或許會有,但是功效甚微。

我們所關注的應該是其主要功能,而不是附加的那些所謂邊邊角角,以培菌功能為主導,其他細枝末節的問題,完全可以忽略不計。

每種過濾形式,本來就是各有優缺點,根本沒有一個談得上完美,最完美的就是啥也不用。

透過低密度飼養和人工換水,使魚缸內根本沒有任何汙染源的存在,這才算是完美。

正因為所謂的各種高科技產品,所謂的養魚理論滿天飛,才造成了如今這種,所有過濾形式都不會太過完美的尷尬境地,它也不可能完美,或者說,只是飼養者,看著相對完美罷了。

雖然魚缸越來越大,看似水體很大,過濾也很大。

但是作為飼養者來說,相對飼養的觀賞魚也就越來越多,最終導致了這種結局,也正因為飼養者的盲目貪多,求快、求懶,才使得諸多產品應運而生。

某些魚友把這些比喻為現代科技的進步,比如說,把如今的高樓大廈、快節奏生活,和想當年的綠水青山做對比,說是時代變了,養魚的形式也要變,已經不是三十年前的那個時代了。

我也只能說,我們只看到了人類的需求和變化,根本沒有看到觀賞魚,還是在那裡一成不變……

所以說,某些東西、某些形式、某些理論,也對,但是不能過。

我們要在這些所謂高科技產品和觀賞魚的適應性之間,去尋找一個平衡點和中間值,而不是盲目的、過度抬高某個理論或者產品,更不是盲目的,就以原生態養魚唯命是從。

這其中,還有兩個關鍵字,那就是:匠心。

不是說使用各種過濾形式或者高檔濾材的人,他就沒有了匠心,而是一個養魚應有的態度和養魚習慣問題。

對於很多新魚友來說,過度仰仗這些東西,最終養成的只有一種結果,那就是:

盲目依靠、心浮氣躁!這和所謂什麼高樓大廈,沒有半毛錢關係。

9
最新評論
  • “初戀臉”的女生,一般有這幾種特徵,不愁沒人追,看看你是嗎?
  • 鸚鵡強大的語言天賦背後,隱藏著哪些科學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