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主人的生活中最讓人不安的時刻之一,就是在黑暗中,一覺醒來發現一對(或者更糟,好幾對)大而發光的眼睛在注視著我。但貓的凝視並不意味著厄運即將來臨。相反,大多數貓是在使用大自然賦予它們的工具在進行交流。要麼是這樣,要麼是貓能聽到或看到了一些主人看不到的東西。
嘗試溝通
最近一項關於貓主人對貓的行為感知的研究表明,貓盯著看是更公開交流形式的先兆。例如,快到吃飯時間的時候,貓可能會睜大眼睛盯著主人,如果你沒餵它,貓就會用更戲劇化的方式吸引主人的注意,包括髮出叫聲(喵喵叫)或在儲存食物的地方附近踱步和轉圈。在一項關於收容所的貓和潛在收容家庭之間互動的研究中,表現出明顯的社會行為(而不是面部表情的細微變化)的貓更有可能被收養,這表明人類更有可能受到明顯行為的影響。
尋找獵物
很多養貓的人走進房間都會發現一隻貓無緣無故地盯著牆看。它們在看什麼?一個更好的問題可能是,哪些東西是貓能聽到或看到而你不能聽到或看到的?貓會利用聲音和視覺線索尋找獵物,有時會採取“坐下來等待”的方式,有時會跟蹤獵物,這取決於食物出現的機會。不管怎樣,貓會經常注意到人類認為無害的灰塵或陰影,它們會專注地等待任何移動目標的線索。也有可能貓能聽到附近看不見的昆蟲或老鼠的聲音。貓的眼部系統可以讓它的頭部在目光保持固定的情況下輕微移動,並能準確測量位置或角度的微小快速變化,幫助貓捕捉小獵物。
等待提示
在野外,貓的視覺(和嗅覺)可以幫助它收集資訊。貓有能力回到成功的狩獵區域尋找更多的食物。然而,研究也表明,貓會從熟悉的路途,轉向視覺上吸引人的地方,比如:新收割的牧場,剛剛收穫的穀物田,或新森林空地,在這些地方成功找到獵物的機率很高。
在馴養環境中,貓不再需要獵捕食物,貓的食物來自它們的主人。結果,一些貓的行為模式依然與在野外看到的類似,它們會盯著主人的動作,從主人的肢體語言中尋找線索,以判斷它們什麼時候會得到下一頓飯。它們還會觀察視覺線索,比如主人輕拍旁邊的沙發,鼓勵貓咪跳起來。特別是對於有固定餵食時間表的貓,主人報告說貓會密切注視著它們,每當它們相信主人要餵它們時,貓就會做出反應。
也就是說,因為貓沒有像狗一樣被馴養,研究人員認為,貓可能在貓與人的互動中採取主動,試圖用它們的許多行為來給主人提示,而不是相反。也就是說,你的貓試圖讓你以它的眼神來餵它。
表達情緒
當兩隻不熟悉的貓相遇時,強烈的眼神交流往往會變成對峙,導致對立的互動,經常伴隨著貓大聲和戲劇性的嚎叫,住在戶外貓附近的人,可能以前就聽到過這種叫聲。對主人來說,貓盯著主人看很少是一種侵略的跡象,但如果直接盯著主人看的同時還擺出緊張的姿勢、蓬鬆的尾巴、嘶嘶聲或咆哮,貓可能是在表達憤怒。避免進行眼神接觸,避免與貓接觸。當貓躺下時,緩慢的眨眼可能是放鬆的訊號,而快速的眨眼和半眨眼和偏斜凝視也表明了恐懼。
在極其罕見的情況下,凝視也可能與貓的健康問題有關。其中一種情況是感覺過敏綜合徵,當貓醒來時會突然受到影響,尾巴抽搐,眼睛睜得大大的,瞳孔擴大,注意力非常集中,因為貓會進入一個劇烈而不穩定的活動期,持續20-30秒。如果你的貓突然經歷似乎無法控制的行為,找獸醫來看看可以診斷出這種情況。
大多數情況下,貓的凝視是它處理周圍刺激的一部分,因為貓不斷地聞到、看到並做出相應的反應。然而,研究也表明貓有,獨特的個性特徵。對於一些主人來說,他們的貓的凝視是與特定的、切實的要求聯絡在一起的,比如,從某個區域取回玩具或零食。對另一些人來說,與貓長時間的眼神交流是一種信任、親密的時刻,貓在野外的行為證明了貓不會放鬆地與其他不熟悉的貓進行長時間的眼神交流。不管是什麼原因,在未來的很多年,貓很可能還會繼續用它們的面部表情,或者缺乏面部表情,讓它們的主人們感到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