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自然>

大家對於蛇都是望而生畏的,也可以說是避之不及,而在眾多的蛇類中,最毒的應當屬眼鏡王蛇莫屬,一般情況下,如果被這種蛇咬到的話,致死率是非常高的。

但是隻以毒性來講的話,眼鏡王蛇可能連這種海鮮的“腳趾頭”都比不上,而且這種海鮮還是我們吃了幾十年的美食。

青口,學名貽貝

廣義上的貽貝屬於雙殼綱翼形亞綱的貽貝目,貽貝科,廣泛分佈在世界各地的海洋中,貽貝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它們的顏色居然跟性別有關,成熟雄性的生殖腺發白,而雌性則是是比較鮮豔的橙黃色。

其實貽貝在很早以前就被人們端上了餐桌,是很多沿海城市的餐桌美食,比如在山東、遼寧、浙江、福建、廣東、海南等地的餐桌上很容易找到它們的身影,可謂是價廉物美的好東西。

但是貽貝雖好,卻可能有毒。

貽貝中毒案例

人類第一次發現貽貝中含有毒素是在1793年,根據歷史的航海記錄,有5名船員於1793年6月15日食用了貽貝作為早餐,結果就中了毒,當時喬治溫哥華上尉是親眼目睹了他們中毒情景,非常痛苦,最後由於搶救及時,只有一位船員中毒而亡。

隨後在世界範圍內多次發現了貽貝中毒案例,比如2017年6月8日,福建漳州漳浦縣的村民們吃過普通的海鮮之後,出現了明顯的身體不適,感覺到了嘴麻、手麻、腳麻,喘不過氣來等感覺,在這起事件中共有36人中毒,其中一人中毒情況最為嚴重。

貽貝本身是無毒的。

貽貝在一般情況下是無毒的,只有在某個特定條件下才會顯現出毒性。20世紀初期,科學家們才發現貽貝體內的毒素是透過攝食有毒單胞藻,在體內富集而成的,因為貽貝的主要食物是海里的藻類,具體是指渦鞭毛藻。

正常情況下,渦鞭毛藻並不會影響貽貝的,但是一旦它們出現過度繁殖的情況,再餵食給其他生物的話,就會產生毒素,這也是我們聽說過的“赤潮”現象。現如今不只是在貽貝中發現了中毒情況,在牡蠣、扇貝中也有發現。

赤潮

赤潮並不是單純的指藻類過度繁殖導致的水體變紅的現象,而是泛指所有因藻類過度繁殖導致的生態系統結構與功能破壞的一種災害性異常現象。

根據引發赤潮的生物種類和數量的不同,海水也會隨之呈現不同的顏色,如黃、綠、褐色等。

麻痺性貝類毒素是我國由海洋赤潮引起的毒素中最常見的毒素之一。

麻痺性貝毒是一種被冠以“已知最毒有機化合物”的致命物質,毒性極強,據悉,某些貝毒的毒性要比眼鏡蛇毒素高上80倍,比可卡因這類麻醉劑強10萬倍。

根據已知資料顯示,人體攝入麻痺性貝毒的半數致死量(LD50)為5.7微克每千克體重,而注射這個數字為0.6微克每千克體重,以體重70公斤的成年男性為例,攝入400微克(0.0004克)麻痺性貝毒就會致死,由此也可以看出麻痺性貝毒毒性有多強。

而且到現在為止,還沒有發現麻痺性貝毒的特效解毒方法。如果有人一旦食用了有毒素貝類,就會引起人體神經肌肉麻痺,輕者出現口唇麻木和刺痛感、四肢肌肉麻痺等症狀,重者可導致呼吸肌麻痺而死。

近年來,赤潮現象在世界各國海域都在頻繁的發生,尤其在長江口,珠江口和浙江沿海等地幾乎每年都會有赤潮的現象發生,造成的損失也是不可估量的,因此為了減少赤潮的發生,我們必須要保護海洋生態環境。

24
最新評論
  • “初戀臉”的女生,一般有這幾種特徵,不愁沒人追,看看你是嗎?
  • 養地圖魚不注意光照,分分鐘變成石斑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