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魚缸到底該不該換水,換多少合適,如何判斷魚缸水質的好與壞?
新春伊始,在新魚友當中,養魚換水的問題反而很多,大致上就是上述的那些問題。
首先第一點,自己要知道自己的魚缸大致換水頻率
在考慮魚缸用不用換水的時候,首先我們應該知道自己正常的換水、洗棉頻率,我們到底做沒做到位?
是不是自己延遲了,懶惰了,這是第一點,如果有一定的延遲,可能水質就需要更換,最為正常的換水節奏,大致應該是:十天半個月、換水三四分之一。
其次,我們要知道維持水質良好的四種方式
想要維持住魚缸的水質始終良好,主要有以下四種方式:
第一、靠過濾,擁有強大的過濾能力
第二、靠密度,較低的觀賞魚飼養密度
第三、靠投餵,密度大了可能投餵量就會相應減少
第四、靠換水,定期或者不定期抽底換水
想要保持住良好的魚缸水質,也就是上述的這四種方式,只要是哪一樣做不到位,我們都要自行查詢原因,而不是到處詢問別人去。
反向查詢原因就是了,但是,也有點小技巧,先看缸壁變化
反向自己、查詢原因,我就不說了,這個全靠自己去排查。
但是,魚缸內的水質或者說水色、缸壁等,一定會有反應。
我自己面對這麼多的魚缸,所觀測的就是魚缸的缸壁和水色,至於水面氣泡多少,那都是後話了。
在比較正常的換水頻率下,魚缸的水色應該是相對清澈通透的,可能略帶黃色,有藻類的,會有輕微的綠色,這些都很正常。
缸壁上不該黏附有很多的雜質,包括了褐藻。
如果我們投餵過量了,一天兩天可能看不出變化,水質依然清澈,但是,缸壁必有變化,比如說,缸壁開始出現白蒙了,或者褐藻越來越多。
這種情況下,假設我們持續投餵量不減的情況下,可以擦拭一下缸壁,看看接下來的水質反應如何?
如果水質依然可以保持清澈通透,可以不予更換,或者少量換點也不為過。
在擦拭完了一遍缸壁以後,假設脫落的雜質不能被有效濾除,再次很快黏附其上,這就證明物理過濾怕是玩完了,需要檢查濾棉或者乾溼分離。
全部處理完後,如果水質沒有問題,還可以繼續堅持住,再者,就是看水面的泡沫和觀賞魚的狀態了,如果出現這些問題,可能水質已經很老了,需要及時換水了,還是三四分之一為佳。
缸壁變化不大,水色開始發白、或者嚴重發暗,這可不是什麼好兆頭
缸壁上的雜質,大部分來自於藻類或者有機物殘渣黏附,以及水質過硬的水垢等,這個問題我們剛才已經處理了。
如果是缸壁的問題根本不大,投餵觀賞魚以後,或者第二天早起,水質還是發白,那就證明,有可能物理和生化過濾,已經負擔較重,需要我們檢查物理過濾以及適度換水。
這個適度換水,可以少量,多頻次更換,也可以適度停食兩天、觀察水質走向。
這是來自於菌群的問題,所以它才是白濁的。
如果是魚缸的水色越來越暗,明顯發黃了或者發黑,這是魚缸內的有機物殘留過度,其實我們掃一眼魚缸,完全就看得出來,這個東西還用我們把腦袋埋在魚缸內看嗎?
這種情況下,是可以清理濾棉並且進行三分之一、甚至於二分之一換水的,這是雜質、有機物多了的緣故。
根據這些情況,再結合我們的飼養密度、投餵量,換水頻率,去選擇是否應該換水。
如果等到水面上出現大幅度泡沫或者觀賞魚缺氧了、拒食、縮鰭、紅血絲了,那就已經晚了。
我平時就是這麼觀察的,然後看管著十來個魚缸的水質,可以說百分百奏效,之所以某些時候不奏效,那就是自己懶了,一拖再拖導致的。
所以說,很多新魚友總是在詢問上述的那些換水問題,除了定期換水有個大致的量以外,其他的全靠我們個人的觀察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