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自然>

生命起源於海洋,海洋中無論是生物的種類還是數量都遠遠超出陸地。陸地上無非有一些淡水動物、陸地動物和一些鳥類,鳥類飛得久了也得落地。可是整個地球海洋在佔地球71%面積的基礎上,平均深度高達兩三千米,對地球大氣層中氧氣的貢獻率在70%以上,每個深度都有生物生存,即便在馬裡亞納海溝深8187米的地方都還有獅子魚存在,海溝最深處還有類似海參之類的小動物存在。整個海洋中生命的總量難以計算。

然而在這樣的情況下,海洋中最聰明的生物也比不過生存在陸地上的人類,而且陸地哺乳動物中有多種智力接近人類幼兒,也和海豚等較高智商的動物差得不算遠了。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海洋中沒有誕生比人類更聰明的物種呢?如果簡單地從機率上看,海洋物種種類更多,不是要比陸地生物更有機會進化出高智商嗎?

其實這還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問出這個問題就不自覺地將“進化出聰明的大腦”這一點視為所有生物的必然,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地球上智商比較高的生物還就是哺乳動物,且是腦化指數比較高的那一類哺乳動物。所謂的腦化指數,是表示動物體重與腦重關係的常數。不同種類動物腦袋的大小明顯不同,往往與動物行為的複雜性和資訊加工的能力有關。也就是說腦化指數和生物的智商有比較高的關係。

哺乳動物是地球上出現比較晚的一批動物了,雖然起源也很早,在恐龍誕生的時候,哺乳動物的始祖也已經出現,在大約1.3億年前左右,最古老的哺乳動物始祖獸就已經誕生了。然而此時的恐龍家族十分龐大,作為陸地上最兇猛的獵食動物,它們佔據了主要的生態位,哺乳動物、鳥類相對而言從自然界獲取的能量較少,那麼就很難有所發展。

根據古生物考古,生物的大腦經歷了漫長的演化歷程,從最初的只有簡單分化地承擔資訊蒐集作用的細胞,逐漸演化為大腦、脊椎等複雜的神經系統,在中間的階段,腦的構造很簡單。恐龍以及它們之前就出現的兩棲動物,腦容量相對於龐大的身軀簡直就像是核桃大小,而如今的哺乳動物在地球上出現的最晚,因此進化出了更為晚上的大腦,尤其是具備了複雜的大腦皮層,恐龍的大腦經復原後只是相當於人類的腦幹。

大腦差異

不過哺乳動物中,生物的智商差異也較大,一些較早分化出去的物種,腦皮層的發育程度也比較低,大象、藍鯨等物種空有碩大的腦子,可是腦細胞的數量不如人類;同樣是靈長類動物,舊世界猴子和新世界猴子,在腦皮層方面也有巨大的差異,狐猴也屬於靈長目的生物,可是它們的腦皮層相當簡單。這些現象告訴我們,進化的結局並不都是人類這樣發達的智力,要不然和人類在大約千把萬年前分支的猿類,按理說也會有很高的智商,可是並沒有。

生物的進化不在於大腦的進化,對於很多生物而言,大腦這個器官耗能十分嚴重,所以一些沒有腦子的海綿、水螅等動物也活得很好。歸根結底,生物的演化主要還是為了生存和繁衍,需要適應周圍的環境,發達的腦力有助於生物更好地趨利避害,因為除了本能的反射活動,還可以增加複雜的思考活動,使各項活動效率更高。

可是並不是所有的生物都需要如此這般,現代的微生物也是最初的海洋生物演化來的,可它們仍然還是單細胞生物,看起來沒有進步。進化不意味著進步,智商並不是所有生物都需要的,進化論強調的也不是這一點,而是對於環境的適應性,適應性強的更便於存活下來,適應性差的或許滅絕。生物必然向著高智商進化,是達爾文之前的“階梯進化”的觀念,這種觀點認為生物就該是像上階梯一樣,從簡單到複雜、從單細胞到多細胞、從低智商到高智商。

不是這樣的。生物的核心還是基因,而基因的突變是隨機的,加上隨機變動的環境因素的影響,生物的演化又怎麼會有確定的方向呢?如此這般的話地球上將滿布高智商動物,畢竟人類都產生了文明,那些高智商的生物沒理由達不到這一步,然而除了人類,別的生物總歸是差點事。

7
  • “初戀臉”的女生,一般有這幾種特徵,不愁沒人追,看看你是嗎?
  • 大黑小白和小金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