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魚的,都會考慮過一個問題
到底餵魚喂多少?
而網上統一的說法是5分鐘以內吃完或者8分飽肚子微鼓。
但,以吃貨的魚來講,這根本不科學。
以科學的角度,我們來分析分析
1,餵食量對水質的影響。
首先,餵食量的多與少,是直接影響水質的各項指標。特別是在開缸養魚的60天內。這時間段硝化細菌不算非常多,也不算穩定,這時期應該控制好餵食量,不過量投放食物,並且每週都做到定期換水洗棉的打理。
你喂得越多,間隔越短,水質的惡化程度就越嚴重。
2,垃圾的消化速度
食物經過魚兒的消化成為便便,便便經過分解細菌分解後,轉化成氨氮,然後再經過硝化細菌的兩次轉化,從氨氮轉化成亞硝酸鹽,最後轉化成硝酸鹽。
這一整個轉化過程中,水質中的氨氮和亞硝酸鹽濃度會短時間升高,要讓這指標降下來是需要時間的,具體的轉化速度就看過濾的大小,濾材的數量和質量,簡單來講,就是過濾效果。
過濾效果越好的,氨氮和亞硝酸鹽存在的時間就越短,濃度降得越快。
3,水質的檢測時機
正常來講,一般魚餵食後,一小時左右就會拉屎,有些當下喂完就拉。當然應該還有更多的規律,反正拉了便便,缸裡水流夠好的情況下,10分鐘後,就基本全吸進底濾裡。從便便掉落在過濾棉上那一刻時,分解細菌就開始分解這些有機物。從分解細菌工作開始,氨氮會升高,有了氨氮,然後硝化細菌就開始工作了,直至把氨氮透過兩次轉化,轉化成硝酸鹽為止。而這個時間,每個過濾,每個魚缸都不一樣的。
餵食量影響著垃圾量,垃圾量影響著氨氮和亞硝酸鹽等等的濃度,而減少這些濃度是看過濾效果,而過濾效果是看過濾方式,過濾濾材的質量和數量,還有過濾格的水流等等。
所以檢測水質的時間,最好在餵食前檢測,這樣能檢測出你上一次餵食的時間到現在的水質情況。
比例如,我早8點和晚8點這兩個時間點餵食,固定的餵食量。一天兩次。我在喂之前去檢測水質。相隔12個小時,水質的結果就能告訴我,以我的過濾對應我的餵食量,是否能在12個小時內處理完。
4,水質與餵食量
透過檢測水質的結果,得到的資訊可以給我們一個提示。
指標合格或者指標在你可控的範圍內。你可以繼續按這個量去餵食。或者增大餵食量。
如果不合格,超標了。就是告訴你,要麼就是你喂多了,要麼就是你的過濾不行。處理不了這麼多垃圾。這時候就要控制餵食量或者延長餵食週期。
如果12個小時喂一次處理不完,就24小時喂一次。如果24小時都處理不完,就要好好看看過濾是否有問題。如果過濾都沒問題,濾材的數量和質量都是夠多夠好,擺放也沒毛病。這就是你喂太多的原因了。
5,過濾能力與處理垃圾的效率
你想知道你這過濾的效率到底有多快,可以在餵食完,每隔一小時測一次。這基本能知道,餵食後,數小時後的水質變化。直至水質合格為止。這總的時間就是你的過濾效率的時間
對於那些養苗的魚友來講,一天喂5~6次是很正常。在這個時間段裡,過濾要處理這些垃圾,是不太現實的。所以在這種階段的,基本都是透過換水來解決水質的問題。
6,空氣缸與餵食
有些魚友,有強迫症一樣的說一個問題,我這缸有問題,餵食完之後水很混濁,是不是過濾有問題?通常我會反問一句,你吃完飯要不要擦嘴的。
一般餵食後,食物的碎碎,有時候還帶著剛拉的便便,那混濁是很正常的事情。這個混的時間,基本保持2~3小時,具體回清的速度就看水泵的迴圈速度了。
如果10幾個小時都沒回清,那基本就是你的物理過濾問題,棉不夠多,或者棉上缺少分解垃圾的EM菌。或者濾材擺放沒有一個沉澱微粒的地方。
7,餵食與下藥
很多時候魚病是來得很突然,下藥是逼不得已的辦法。那下藥就需要停食,一方面停食能減少垃圾源頭,進缸的垃圾少了,過濾就沒那麼大壓力,水質自然就好一些。另一方面,魚病的時候,是不應該餵食。無論是對水質還是對病情都沒有任何好的幫助。
8,餵食量與魚溫飽
網上很多都說喂8分飽,這個真的是沒幾個能控制出一個量來。但如果你的魚不需要成長,已經是觀賞的階段,就要控制好,情願不喂,餓著他,都比餵飽要好。餓著的魚永遠都是最健康的。長期泡著的魚最容易病。你不需要擔心會一兩天不喂會餓死魚。只要你水質好,3個月不喂也餓不死他。
我們應該怎麼去餵食?
這種問題,就是要看個人,看需求,你的是苗子,就要多喂,營養要跟上,才不會成養成老頭魚,喂多了,就要控制好換水洗棉的週期了。如果已經是成魚,就要控制好餵食,不需要餵飽。有空的時候喂一下就好了。反正已經是觀賞期。喂得多隻會加速他的觀賞期,很快就進入老態階段。
總結:
餵食是最直接影響水質的一個因素。你控制好,水質自然就能控制好。特別是喂活食的,別以為一條飼料魚一隻蝦看著份量不大,但對水質的影響遠比一把飼料厲害,營養越高的,對水質的影響就越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