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自然>

海洋生物的生猛大家心裡都不太有譜,雖然都知道章魚,鯨魚和鯊魚之類的都不太好惹,但是它們也都沒有威脅到我們的生活,不過有那麼一種海洋生物,伴隨著全球變暖和海水汙染,大量出現在日本沿海地區,拖翻漁船、堵死核電站,已經與人類鬥爭了20多年,這種生物就是越前水母。

越前水母也叫野村水母,發現於1972年,最早由日本福井縣(古稱越前國)的野村寬一發現並提交新物種鑑定的,這種水母體型非常龐大,在完全成年後,體型可以達到2~3·米,重量可以超過200公斤,是名副其實的“巨型水母”。

越前水母主要分佈在東海和黃海區域,原先的數量並不多,這種水母相關記載幾乎沒有,但是在21世紀以後,越前水母突然大量繁殖,頻繁出現在日本海域,影響漁民打撈作業,對人類的生活造成了嚴重影響。

拖翻漁船、堵死核電站,越前水母都幹了啥?

“越前水母”本身帶有毒素,這些毒素會影響其它生物的心血管系統,但是這些毒素含量很少,不會對人體構成嚴重傷害,但也有研究表明長期接觸該毒素會致死,根據目前可查的記錄,只有9個人被越前水母灼傷而死。

雖然這些毒素對人體影響不大,卻讓漁民煩透了心,因為越前水母的數量實在太多,經常會在漁網中發現它們的蹤跡,一旦有水母闖入,也就意味著又白忙活了一天。只要漁網裡有水母,要麼魚全被水母毒死,要麼漁網被水母的巨大身軀壓壞,更倒黴的甚至連船都得被水母拖翻。

2007年10月,日本一艘重量達10噸的漁船,在日本海域進行捕撈作業時,就因為漁網中混進了幾十只水母,最後不僅魚沒打撈上來,連帶漁船都被水母拖翻了,船上的3名船員全都落入水中,幸好救援人員來得早,才沒有造成更嚴重後果。

21世紀以來,因為越前水母的大量繁殖,大量漁民在漁網中發現越前水母,最氾濫的時候,一次能打撈出1000只越前水母,一半的收穫都被水母吃光,日本漁業也因此遭遇重創,漁民的捕獲量連上世紀同期的一半都不到。

除了漁業之外,核電站也難逃一劫,日本很多核電站都建造在海邊,這也給了越前水母“搞事”的機會。2007年8月,日本核能發電廠出現發電機過熱,經過排查發現大量的越前水母聚集在過濾孔,導致冷卻系統不能正常水迴圈,堵死了核電站,所幸沒有造成更嚴重的後果。

2009年7月,青島市位於膠州灣畔的發電廠取水口被水母攻佔,導致水迴圈系統故障,最終影響到青島市三分之一的居民用電,經過三天的緊急清理才恢復正常,期間總共有10噸水母被清除出來,可以說海洋對人類的報復從未停息。

越前水母的繁殖能力驚人,一顆受精卵可以產生4個水螅體(幼年水母),每個水螅體最終可以發育成數十隻越前水母,而一隻水母體內有10萬以上的精子和卵子,如果環境條件適宜,最終將誕生數百萬的水母。

現在日本法律已經有規定,漁民捕撈到越前水母,必須運到岸上再做後續處理,可以做成海蜇以供食用,也能曬乾再磨成粉,做成食品新增劑。可惜越前水母的繁殖能力實在太強了,即便是能夠加工,捕撈速度也根本追不上繁殖速度。

為什麼越前水母會氾濫成災呢?

越前水母之所以氾濫,主要是海洋環境的改變,人類工業和農業廢水的大量排放,海水已經營養化嚴重,藻類氾濫,赤潮橫生,導致水中的魚蝦和浮游物數量增多,作為捕食者的越前水母食物充足,就開始大量繁衍後代,最終數量越來越多。

同時,因為早期的治理方法不對,把越前水母切碎再扔進大海,造成大量的水螅體(幼年水母)聚集,經過一段時間的繁衍,到21世紀初,這些水螅體都變成了成年水母,開始大規模出現在沿海區域。

再加上全球變暖的影響,導致海域氣候發生改變,影響到了水母的繁殖週期。根據生物學家的說法,海水溫度升高會加快幼年水母的生長速度,起到了催化劑的作用,使水螅體提前變成了成年水母。

最後就是人類貪戀海洋資源,對海洋生物的過多捕撈,減少了和水母爭搶食物的魚類,也導致水母的天敵減少,近年來數量急劇減少的翻車魚,就是越前水母的天敵,可惜因為太過美味,已經快被我們吃光了!

所以說到底,這一切還是人類自己造成的。

30
最新評論
  • “初戀臉”的女生,一般有這幾種特徵,不愁沒人追,看看你是嗎?
  • 惟貓咪與老爹難養 | 抗抑鬱少年(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