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自然>

非常喜歡周杰倫演唱的《蝸牛》這首歌,其中對“該不該擱下重重的殼,尋找到底哪裡有藍天,隨著輕輕的風輕輕地飄,歷經的傷都不感覺疼”這句歌詞尤其印象深刻。雖然是嬌小的身軀,行動也非常緩慢,但它卻始終給人一種堅持不懈、努力奮鬥的倔強感覺。小時候筆者家在農村,也沒少觀察蝸牛,當時最好奇的地方有兩個點,一個是蝸牛爬過的地方,為什麼會有一條銀線;第二個就是有幸碰到蝸牛“下蛋”(產卵)時,有種像是從嘴裡擠出來的感覺。今天,我們就重點討論一下蝸牛以及它獨特的“下蛋”方式。

蝸牛的主要特點

蝸牛是一種無脊椎動物,隸屬於軟體動物門腹足綱。我們所說的蝸牛,並不是一個生物學上的分類,指代的通常是腹足綱下許多動物的統稱。腹足綱動物主要包括兩個大類,一個是生活在陸生腹足動物,另一個是水生腹足動物,但是無論是陸生還是水生,它們的背上都駝著一個圓錐形的硬殼,硬殼一般都有左旋或者右旋之分。身體的絕大部分都藏在硬殼之內,僅露出長有2對觸角的頭部以及頭部以下的少許軀體。

蝸牛的分佈範圍十分廣泛,全世界的種類差不多有近4萬種,在我國各個省份都有蝸牛的分佈。蝸牛體內的水分含量很大,所以它們非常害怕陽光的照射,喜歡在溫暖潮溼、比較陰暗的環境中生活和活動,習慣晝伏夜出,比如樹林的腐葉下、牆角、岩石底部等這些隱蔽的角落,比較容易發現它們的蹤跡。

蝸牛用以呼吸的器官是外套膜肺,其功能類似於高階動物的肺,但是結構較為簡單,外套膜肺與外界的通道為殼口的一個開口,這個開口就是蝸牛的呼吸孔,便於空氣的進出。當蝸牛的棲身或者活動區域被水淹沒時,由於它的活動能力非常有限,短時間內如果不能走出積水水域,那麼蝸牛就會窒息而死。

蝸牛是“牙齒”最多的動物

成年蝸牛一般都會有幾萬顆牙齒,堪稱動物界擁有牙齒最多的動物。不過,它的牙齒不像哺乳動物那樣是“立體”的,而是都長在舌頭上。蝸牛的舌頭是一種帶狀結構,稱為“齒舌”,上面佈滿了“平面”分佈的牙齒,只起到初步碾碎食物並且將食物送到腹內的作用,不能用來咀嚼。

蝸牛其實也會換牙,隨著時間的推移,齒舌上的微小牙齒 ,會也在持續地刮取、輸送食物過程中產生磨損,當磨損鈍化到一定程度以會,齒舌上就會新長出更為鋒利的小牙,而且更新的次數沒有限制,只要在蝸牛一直活著,牙齒磨損嚴重就會更換。

蝸牛的繁殖過程非常有趣

蝸牛和其它大部分的腹足綱動物一樣,都是卵生動物,這本來沒有什麼,但是對於蝸牛來說,這個卵的形成,卻有幾個非同尋常的有趣特徵,一個是產卵的出口位置,另一個就是交配的過程。

我們在看蝸牛產卵的動圖時,會有種像從嘴部“吐出來”的感覺,究其原因,最關鍵的就是蝸牛的生殖器官開口(生殖口),與消化道的進食口(嘴部)都處於身體非常靠前的部位,面且位置比較接近,所以蝸牛在產卵時,容易給我們造成錯覺。

另外一個有趣的特徵,就是蝸牛屬於雌雄同體動物,但是與其它一些雌雄同體動物不同的是,蝸牛不能“自給自足”,雖然一個身體內擁有雌雄兩套生殖器官,但自己卻不能給體內的卵細胞受精,必須藉助另外一隻蝸牛合作才可以。

具體的過程是這樣的,兩隻蝸牛相遇後,先是透過觸角彼此熟悉和交流,彼此“滿意”後,兩隻蝸牛就會將身體並列排在一起,兩個軀體的生殖腔進行連線,過一段時間後,兩隻蝸牛的其中一套生殖器官就會出現反轉,然後將雄性生殖器官放入生殖孔中。經過2個多小時、甚至有的能達到4-6個小時的交配過程,最終實現卵子受精。

由此看來,1只蝸牛在繁育後代的過程中,是“既當爹又當媽”。當受精卵在蝸牛體內孕育10天左右時,就會將卵排出體外。通常情況下,蝸牛選擇排卵的場所,仍然是陽光照射不到、疏鬆且潮溼的地方,比如土壤之下1釐米以上的表層、或者存在大量腐殖質的林下等。經過1周左右的時間,卵就會在卵殼中發育成幼體,形態與成年蝸牛已經十分相像了。

不過,蝸牛在產卵過程中也並非一帆風順,正常情況下蝸牛每分鐘可以產卵2-3枚,每次產卵所耗費的時間也很長,有時甚至達到2個小時以上,因此對身體能量的消耗也是相當大的,如果蝸牛比正常的體型偏小、或者因營養不良等原因,則有較大的機率在產卵過程中出現體力不支、虛脫問題,有大約1/3的蝸牛因產卵困難而死亡。

雖然蝸牛產卵比較困難,但是一旦成功,則產卵的數量還是比較可觀的。在5-6年的生命歷程中,不論年輕還是年老,都能夠產卵,每年可以產卵6次左右,每次可以產卵數量在100枚以上。由於孵化期短,而且孵化出的小蝸牛能夠很快適應環境,並不需要“大人”的照顧,就能立即投入到活動和覓食中去,是不是很神奇?

16
最新評論
  • “初戀臉”的女生,一般有這幾種特徵,不愁沒人追,看看你是嗎?
  • 9歲的高齡貓被好心人收養後,陪伴了主人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