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與犀牛都是陸地上體型巨大的生物,那麼為什麼養大象的人很多,而很少有人養犀牛呢?
動物園裡那種的飼養不算,如果是當作牲畜那樣的飼養或馴養的話,確實是如此的,在說這話的時候,我們首先要知道飼養牲畜一般需要滿足兩個條件,只要滿足條件的動物才可以被飼養為牲畜,而達不到條件的自然就不會被選擇了。
動物的本性首先我們要了解的是並不是所有的動物都可以馴養,就以大象為例,大象雖然被馴養的很多,但馴養的大象都是亞洲的亞洲象,而非洲的非洲象卻並沒有被馴服被馴養。同樣的道理,世界各地都有馴養馬匹用作坐騎,但卻幾乎沒有人去馴服非洲的斑馬。
並非所有的動物都適合被馴養的,有的動物天性如此要想馴養是很難的。犀牛視力不好,多數品種脾氣也很暴躁,所以馴養犀牛並非是一個很好的想法。
經濟價值再有一個就是馴養一種生物作為牲畜,必然是要需要有足夠的經濟價值,沒有價值的生物自然不會有人去養,至少不會有人大規模的去飼養。
從古至今大象的馴養主要是作為一種在雨林之中重要的畜力,用作搬運重物,甚至作為戰爭的戰獸。但犀牛雖然力量大,但相比普通的牛一類的也不算大象那樣佔據絕對的優勢,又沒有大象那樣如同一隻手臂的鼻子,再加上犀牛的脾氣,所以飼養犀牛的價值確實不大。
當然也並非完全沒有飼養犀牛的人,如今的犀牛角價比黃金,而且犀牛角還是可以再生的,這樣一來飼養犀牛的經濟價值就有了。
只要有價值,就有飼養的,南非就有一個犀牛農場,批次的放養犀牛,然後在定期的割犀牛角以求獲利。但有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為了保護犀牛,犀牛角在國際上是禁止交易的物品的,所以就是有犀牛角也是被禁止交易的。哪怕是人工養殖,類似鹿茸這樣收割的犀牛角也不行。因為無法確定到底是否是養殖的還是野生的。
為此這個南非的農場主還和南非的政府打了數次官司,但這個問題直到現在都還沒有完全的解決。在這個事情上如果無法解決,那麼飼養犀牛也就沒有經濟價值,自然也就不會有人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