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真的如此嗎,這個和觀賞魚的惰性又有什麼關係?
連續兩次實驗,得到了完全相反的結果
前些天因為給水虎魚停食,斑馬狗頭魚也在跟著捱餓。
後來我就想起了室外還有小草金,隨便撈了一條草金給它們,其實呢,當時,我也不敢斷定它們到底會不會吃。
結果令我大跌眼鏡,草金魚一入缸,還沒等我反應過來,就被其中一條較小的斑馬狗頭給咬死了,之後,兩位哥們迅速把草金魚蠶食完畢。
但是,魚缸裡的麥穗魚還是安然無恙的。
之後我感覺,哇,這個攝食場面不錯啊,昨天晚上又給它們投餵了一條草金魚,然後就等著拍影片呢,幸虧我沒等到天亮啊,因為直到現在,那條草金魚還在魚缸裡暢快的遊動。
其實呢,這就是一個證明觀賞魚惰性的很好案例。
攝食行為、遊動行為,觀賞魚皆有惰性,而且有時候會很懶、很懶
某些魚友,只要一看到觀賞魚遊動不利或者遊姿不正,立刻就開始懷疑這、懷疑那,其實呢,我認為,我們首先應該考慮到的,反而是觀賞魚的惰性。
或者說,遇到觀賞魚的上述問題,先從它們的惰性去考慮。
為什麼魂鬥羅之前不太飢餓的時候,追逐小魚沒有三兩分鐘,最後就會放棄?昨天攝食魚飼料,也是有一搭無一搭的?
一是根本不餓,二是等著更好的、更易捕捉的食物,對於自己要去費力捕捉的食物,有可能置之不理,包括了很多魚友飼養的龍魚,都會出現這樣的問題。
他為什麼會食慾不振或者是出現一定的拒食,懶得追捕食物的現象?
未必這些情況都是病的,我們要從它們的情緒和狀態反應考慮。
兩條斑馬狗頭的反應,就很好地說明了這個問題。
觀賞魚在水中倒立,一動不動,比如說虎皮魚之類的,太正常了,就是暫時懶得動
有些小型觀賞魚可能在水體中做出來各種各樣的姿勢,甚至於長時間保持不動,直到主人驚嚇它一下,立刻快速遊走。
尤其是虎皮魚,就有這個天性,這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再者就是,小型的虎皮幼魚,它們的魚鰓本來就很紅,這是由於鰓部周圍色彩較淡,比較顯色而已,而很多新魚友,也能把它當病來治。
其實它們就是懶得遊動,甚至於自己在那裡嬉戲,只是感覺這個姿勢很好,很舒服罷了。
還有招財貓,我也注意到了。
平時在水體中就像個死魚,待在某處一動不動,但是,只要我走到魚缸前,把手往缸蓋上一伸,或者給鑽石菠蘿投餵食物,招財貓立刻就會拔地而起,整缸巡遊開始尋找食物。
這都是它們惰性的表現,我們要透過這些細微的表現,來觀察到觀賞魚的日常行為,藉此判斷,到底是常態還是疾病。
其實在大自然裡,魚類未必是24小時不停遊動的,這一點我們要清楚,只是因為我們的魚缸有過濾、水流強大,它們才不得以總在那裡遊動。
給我們的感覺就是,只要觀賞魚不遊動,那就一定是出問題了,那也未必。
最後,還是說說錦鯉和金魚的趴缸,道理都一樣
最後的問題,在之前的文章中也都提到過,不一定是病,而是觀賞魚的惰性使然。
就是需要休息,就是不願意頂著水流遊動,就在某個時間段可能一動不動,兩隻眼睛看起來還在緊盯著你,但是呢?
只要我們一投餵食物或者一開燈,它們的狀態立刻滿血復活,這樣的魚,我們能說他有病嗎?
還有吃飽了撐的,在水面翻肚的,等到它們消化完畢,立刻就會恢復正常遊姿的。
這個現象雖然與觀賞魚的體型和投餵有關,但那也是因為,它們無力遊動、暫時懶得遊動所致。
人家就是想休息一下下,這又有什麼不可以的呢?
我們為什麼對這些現象少見多怪?
就是因為根本不分析、不瞭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