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場打鬥其背後,都有著不同的故事和殘酷的場景。在多語言也無法向你描述,貓與貓之間真打架的那種激烈和恐怖畫面。當你真正的見過,貓與貓之間打爭鬥後,你就會明白什麼才是真正的貓與貓的爭鬥。
想近距離、真真實實的,看一場貓與貓之間的爭鬥,你可以選擇在春、秋2季的晚上,多在小區或公園中散散步,然後多注意觀察下,流浪貓經常出沒的地方。
也許,你會看到這樣的畫面,2只貓四目瞪的圓圓地對視著,背部弓起,背部和尾巴處毛髮炸開,沒有“嘶嘶~”的不爽聲音發出,也沒有“啊嗚~啊嗚”的警告聲。
隨著,2道殘影和一聲聲劃破夜空的、尖銳刺耳的慘叫聲,2只貓又抓、又拍、又咬,“吱吱哇哇的~”扭打在一起,時而快、時而慢、時而躍起、時而在地上滾動。突然一隻貓,暫時落敗,跳出攻擊範圍,這時候第一局戰鬥結束了。
第一局結束後,雖然不能說,各自嘴裡一把貓毛吧,但是2只貓都有各種程度的狼狽,也不知道捱了多少巴掌、咬了多少口。
戰鬥沒有結束,第二局的戰鬥,從謾罵、恐嚇開始了,你會看到2只貓,在那“嗷嗚~嗷嗚~”的恐嚇和悲鳴,聲音那麼悠長和高昂。
在互相恐嚇後,有隻貓大膽地去靠近試探,你會發現另一隻貓的恐嚇聲音更大了“嘶~哈~”,試探的那隻貓停止試探進行嘶~哈~”的反擊。就這樣互相試探、互相恐嚇著,突然一隻貓發起了攻擊,朝著另一隻貓的脖頸撲過來,一下子按在地上,伴隨著此起彼伏的尖銳叫聲,又抓又撓又咬的,新一輪的戰鬥開始了。
當一隻敗下來時,另一隻不在攻擊,如果另一隻還是不服,搞偷襲或發出恐嚇的聲音時,會在打一陣子,來來回回的直到一隻服氣為止,這就是流浪貓在野外的爭鬥,或許為了領地、或許為了配偶、或許為了食物、或許為了......。
而室內,多貓家庭中的打架,沒有野外流浪貓打得那麼激烈、那麼狠、那麼野蠻。室內貓之間的打鬥,常見於以下幾種情況。
1、領地衝突
家裡來了一隻新貓,這時候原住民就開始警惕了,對新來的貓,進行眼神上的恐嚇、聲音上的恐嚇。
如果新來的是一隻幼貓或者小貓,原住民只是“嘶哈~啊嗚~”的恐嚇,一般不會攻擊,即使是攻擊也只是把小貓和幼貓推到。小貓倒下,露出肚皮,原住民就會停止恐嚇或者攻擊,會繼續監視著,這隻小貓。
如果新來的是一隻成年貓,原住民對其嘶哈~啊嗚~”的恐嚇,新來的成年貓可能會害怕,也可能會反擊。2只貓個不服氣時,就會來一場戰鬥,來決定地位。
但是室內貓的戰鬥,開始用謾罵和恐嚇,然後才是互按、互拍、互咬,戰鬥沒那麼激烈、血腥、靈活和快速,但是也會伴隨著尖銳的邊打、邊叫。這時候,鏟屎官大喊一聲、或者拿著噴水壺、對著它們噴灑一下水,戰鬥就會結束了。
2、玩耍性打鬥
玩耍性打鬥,是2只貓在那追來追去、在那你輕咬我一下,我輕咬你一下,可能有一隻太興奮了,咬疼了另一隻貓。
另一隻貓不願意了,也咬疼了它,剛才還玩得好好的2只貓,在那“嗷嗚~嗷嗚”地打起來了。這種打鬥看似激烈,但是當2只貓發洩完,那股惱怒勁後,就會停止了。
畢竟2個傢伙長期生活在一塊,已經分出了誰是老大了,也許一時的惱怒讓2個傢伙大打出手,也許是另一隻貓想挑戰下老大的位置。
3、美食的爭奪
這種情況,常見於鏟屎官給貓貓分食物的過程中,一隻貓先得到了,另一隻貓也想去吃,先得到食物的貓貓,可能會護食。對另一隻過來吃食物的貓貓,進行呲牙嘶哈的恐嚇,如果恐嚇還擋不住美食對另一隻貓的誘惑,先得到食物的貓貓,為了守護食物會對另一隻貓大打出手。
這種爭鬥,一般打不起來,就被鏟屎官嚇止住了,即使打起來,也就是打上幾巴掌、把另一隻按到或者驅趕走就完了,一般不下口咬。
當然,除了上面說的3點,貓之間的打鬥還會因為嫉妒、壓力、疾病、不同貓之間的個性而大打出手。真打架會亮出爪子、牙齒,發出嘶嘶聲、悠長的咆哮聲、痛苦的叫聲,會看到激烈的打鬥和那飛舞在空中的貓毛,這時候一定要制止它們之間的打鬥,以免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