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在我們這個多元化的地球上,很多生物都有著自己的生存之道,有些生物進化出了鋒利的牙齒和巨大的力量,有些生物動作非常敏捷,還有一些動物長出了一層厚厚的盔甲。
說起外殼和盔甲,我們第一時間一定會聯想到蝸牛烏龜等生物,它們就是把自己外殼的價值發揮的淋漓盡致,尤其是烏龜,它們不光壽命很長,而且它們的外殼也是我們一直在研究的課題,它們的外殼究竟是怎樣形成的,這個也是我們一直沒有揭開的謎題。
首先我們要先了解一些烏龜這種生物,它們是龜鱉目的物種,和蝸牛海螺不同的是,它們是有脊椎生物,並且都是爬行科動物。
和其他生物不同的是,脊柱生物的具體夠成是由內部的器官,加上中部的骨骼再到外部的皮肉,但是烏龜的結構卻是恰恰相反,它們的內部也是有各種器官,但是它們的器官外直接包裹的是自己的皮肉,最外層的硬殼就充當了骨骼的作用,起到支撐和保護的作用。
由此可見,龜殼的內部空間是非常大的,並且它們的骨骼連接處非常的靈活,所以烏龜在遇見危險的時候會第一時間把四肢全部縮回自己的軀殼之中,這樣敵人就根本拿它沒有辦法,我們也研究了龜殼的組成成分,其中大部分的元素的鈣元素,仔細研究我們發現龜殼的成分其實和我們的指甲比較相似,但是硬度卻是指甲的好幾十倍。
為了搞清楚龜殼的由來,我們也是提出了很多假設,因為我們從一尊來自白堊時期的烏龜化石中得知,其實烏龜殼早在上億年前就已經形成了,那時間再向前推移,烏龜的祖先會是什麼樣子。
生物學家給出了一些假設,烏龜的祖先應該是類似於蜥蜴的一種爬行生物,但是它們有著和鱷魚一樣堅硬的鱗片,或許是因為所有生物都在不斷地進化,所以慢慢的這些鱗片逐漸成為了堅硬的外殼。
但是在2008年貴州的一次考古挖掘中我們發現了更加早起的烏龜,我們稱其為半甲齒龜,光聽名字我們就能得知,這種烏龜它們只有一半的甲殼,沒錯,半甲齒龜它們的外形只有在腹部會有一層甲殼,其他部分應該個普通的生物一樣。
經過我們對這幅骨架的研究,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一個結論,那就是它們的甲殼是在不斷生長的,它們的祖先可能只有腹部會有少許的甲殼,但是隨著生物的進化和生長,它們的身體也慢慢的被外殼所包裹,直到現在烏龜的形成。
無獨有偶在2015年的時候在德國的南部同樣發現了類似的生物遺骨,這種生物體態類似蜥蜴,但是神奇的是它們的身體骨骼卻是非常的圓潤。
經過技術還原,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是好像一隻懷孕了的蜥蜴,它們的腹部呈橢圓形,因為我們看到的只有骨骼,所以我們很難對它們具體的形態進行還原,但是光看外形我們也會很自然的和現在的烏龜作比較,因為它們的形狀還是非常相似的。
和鱷魚或者穿山甲等生物不同的是,它們的不能稱之為外殼,只能說它們的皮膚或者鱗片比較堅硬,並且這些鱗片是以拼接的形狀生長的,但是烏龜的外殼卻是與內部的皮肉所連接,外殼也是在不斷地吸收身體中的能量而不斷生長的,很多人就會有疑問,如果龜殼破裂會不會導致烏龜死亡,這個要看它受傷的程度如何。
如果只是因為撞擊而形成的小傷痕,那麼它們的外殼也會進行自愈的,只要傷及到內部的器官,它們的外殼是可以自己恢復的,但是如果它們的外殼破損程度巨大,或者已經露出了內部的皮肉,那麼如果不馬上進行治療的話,它們是很難堅持下去的,這個道理就和我們人類的骨骼受傷是一樣的道理。
總結:其實烏龜的種類也是非常多的,它們的身體結構也是大同小異,我們現在接觸最多的,除了寵物龜以外,就是我們經常食用的鱉,鱉和烏龜最大的區別就是它們的外殼四周有一些裙邊,但是野生的鱉我們還是不提倡食用的,因為寄生蟲會比較多,不得不說烏龜的進化史非常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