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阿拉伯傳入中國至今,貓咪一直備受中國人的喜愛。不少文人墨客都花費了大量的筆墨去講述貓咪的故事。有的甚至不惜成為貓奴,拜倒在貓主子的小短腿下。
國學大師季羨林就是愛貓之人,家裡一隻叫“小咪咪”的貓最喜歡在他的稿子上尿尿。氣急了的大師也不敢多加苛責,只能無奈的把稿子拿出來,抖掉上面的貓尿,坐等紙幹。途中就算是聽到了家人們的嘲笑,也只得裝作置若罔聞的樣子。
徐志謀寫作時常被貓打擾,卻不惱,還說:“我就是愛這搗亂,甜蜜的搗亂,抓破了我的手背,我都不怨,我的乖。”
儒雅如錢鍾書,家裡的小貓在外面打架打輸了,也是不能忍的。看見“花花”落了下風,便專門準備了一根長竹竿,打得隔壁林徽因家的貓落荒而逃。
相較於近代的大家,古代文人似乎更適合貓奴這個稱謂,他們不但喜歡貓咪,還給貓取“花名“。陸游就曾經寫過“裹鹽迎得小狸奴,盡護山房萬卷書。”這樣的詩,稱小貓咪為狸奴。
《表異錄.羽族》中也曾記載,瓊花公主有二貓,一白而口銜花朵,一烏而白尾,分別呼為銜蟬奴、崑崙妲己。
而詩人孫枝蔚則把貓咪稱之為虎舅,有詩為證:“浮萍葉大魚秧汙,鸚鵡聲高虎舅來。”由此早早就可以看出古代貓奴們對貓咪的喜愛。
古往今來,貓咪之所以受到古今文人賢客的追捧,離不開它們本身的優勢。優雅的姿態,輕柔的動作,細膩的情感,這些都是其他動物沒法帶給我們的,怪不得會出現“但願貓長久,千里共白首”這樣的想法呢。
所以,享受養貓吧,享受與貓咪相處的繾綣時光。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