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用的是大概這個詞,一方面是我沒做什麼長遠計劃(除了存錢),比較活在當下。未來還很遠,不確定性也很多,不排除我能結婚生子的這種可能。就不絕對地說了,一切隨緣。
另一方面則是清楚的自我認知告訴我自己,我不適合結婚。比如太悲觀,自我意識太強,自負又自卑等等,使我很難建立親密關係。
今年我31,沒談過戀愛,不渴望戀愛,也不渴望婚姻,更不渴望生兒育女。
我對婚姻一向抱有悲觀的態度,覺得婚姻生活並未提升人的生活質量,尤其對女性而言。
人的婚姻觀啟蒙都來自父母,我也不例外。對於我爸媽這種典型的農村夫妻來說,談愛情太過奢侈,或者說不切實際,不如說他們就是搭夥過日子。只是這日子過得,著實辛苦。
說個挺有意思的事,我爸媽現在基本不交流(除了農事和日常),有關孩子或是其他的,都由我跟二姐代為轉達。比如上次他們去二姐家,關於出發時間,我媽讓二姐跟我爸說;比如小弟的學習,我媽讓我跟我爸談。
我爸年幼喪父,作為家中長子和四個孩子的父親,承擔了很多。我媽也時常說我爸吃苦是真能吃苦,但脾氣差也是真的差,比如日常聊天,你不知道哪句話會突然觸到他的雷區,進而演變成一場爭吵。大部分都是我爸單方面的發火,摔碗、摔筷子甚至是砸窗戶玻璃(小時候應該還動過一次手),我媽只能單方面承受。
我媽想平平靜靜地過日子,久而久之發展到現在,能不跟我爸說話就不跟他說話。對於夫妻來說,這並不正常,但在我家卻很正常。甚至連我都很少跟我爸說話,自從我勸我爸去醫院而他脫口而出“是不是盼著我去死”之後。
平等的溝通都實現不了,再加上子宮不自由、婆媳關係等,這樣的生活我媽過了近60年。當然,老一輩的婚姻確實很多無奈之處,我爸也不是一無是處,不過這不妨礙我對家庭生活產生悲觀的情緒。
後來人越來越大,遇見的人越來越多,我驚恐地發現,幾乎沒有好友跟我說她們結婚之後是快樂的,都是來跟我吐槽的。喪偶式帶娃、異地夫妻、急劇下降的生活質量、毫無私人時間或空間等等,甚至有好友發問,”結婚到底是為了什麼呢?“
我沒結婚,不僅不能回答她的問題,還導致我整個人更加悲觀了。
不過我個人的悲觀只是一部分原因,畢竟我對所有事基本都是悲觀主義,最主要的還是我個人。
其實有人評價過我,天性涼薄。初中的時候我就突發奇想過,為什麼爸媽生下我之後沒把我送孤兒院去呢,這樣的話我就不用有這麼親屬關係了?
我無法定義愛的含義,不太確定我會不會愛人,對於現在的家人,我覺得應該是責任多過愛的。
我無法想象跟人建立親密關係。朋友變成戀人在我這不太可能實現,第一我就算真喜歡我也不會表白,第二如果對方表白那我們就沒得做朋友了。
在所有親密關係中,我更偏向跟人做朋友,聊天可深可淺,出不出現都可。
偶爾想象一下跟他人一起生活的場景,我就覺得不太行,真有人要跟我一起住,我要求可多了。我不想為別人降低要求,又不想強迫別人接受我的要求,然後就矛盾了。算了,還是自己一個人待著吧,反正我也不覺得孤單。
我極度享受一個人的生活。疫情前可以有說走就走的旅行,不用攻略不用考慮他人。宅在宿舍也有好安排,偶爾會覺得無聊,然後就開始做飯。
沒有養寵物,目前也沒有這個計劃。一是覺得自己工作不穩定沒法保證它的正常生活;二是怕我自己負不起責任。
偶爾會跟朋友聊聊天。我的朋友大部分都結婚,也有兩三個像我這樣單著的,還都是女性。偶爾我們也是會談起戀愛或婚姻這種話題的,有一次我思路打開,發現了最適合我的婚姻方式——異地夫妻,各過各的,保持距離,偶爾見面。當然也要有前提條件,比如不能有孩子,或是某方家長的加入。
關於孩子這事,我還挺不討孩子喜歡的,可能是因為我也不喜歡他們?像我外甥就挺喜歡我的,因為他的喜歡是一陣一陣的,所以我對他的喜歡也是一陣一陣的。不過畢竟是要有對象之後才能想的事,我很少考慮這點。
然後就是大家常說起的養老問題。說到這裡我又悲觀了,因為不是你結了婚、生了孩子養老就有保障的,我見過太多有家庭有孩子然後無人贍養的老人了。
有次我跟另一個未婚朋友聊天,談起養老問題,決定如果未來我們確實都沒結婚的,就找個小城去做鄰居,實在老得動不了無法自理了,就別掙扎了。
你看我們多有自知之明,雖然是朋友,但都很默契地沒說住一起,因為 知道一定會有矛盾,做鄰居就很好了。
當然,我並不倡導或是號召不婚不育。凡事都有兩面性,婚姻也是有好有壞,如果所有人的婚姻都是一樣的,就沒有好壞之分了。
我之所以不渴望,其實多半是因為我本人運氣太差,從來我向往或是期待的,目前為止還沒得到過。一般我都做最壞的準備,而且目前來看不婚不育好像也不算最壞的活法。
這段待業的時間自己也想了蠻多的,發現事情無論做什麼決定,人都會有後悔的理由,比如離職這事,比如結婚這事。後悔也好,不後悔也好,自己能承擔後果就行了。
我媽偶爾會說起,說以後會後悔。但就我之前說的活在當下,未來後悔的話,我自行承擔,所以現在,就按內心來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