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是我國的第一長河,不僅是我國的第一長河,在全亞洲也是最長的。
即使是在世界範圍內,也僅有兩條河比它更長,那就是全長6650公里的尼羅河以及全長6400公里的亞馬遜河,而長江的長度約為6300公里,所差不多。長江在長度上雖然是世界第三,但其水能卻位居世界第一。
長江的流量是非常巨大的,平均每秒鐘,就有約3萬立方米水流經過,如果以年來計算,每年流入大海的長江水甚至接近了一萬億立方米。這是一組非常壯觀的資料,但在讚歎其壯觀之餘,我們又不禁覺得有些可惜,每年近萬億立方米的淡水資源就這樣白白流入大海是不是太可惜了?要知道,我國的人均淡水資源可是低於世界平均值的,而且由於水資源分佈的極度不均,很多地區都面臨著乾旱缺水的問題。一方面是缺水,另一方面卻是萬億立方米的淡水白白流入大海,豈不可惜?
1972年,阿波羅17號宇航員在太空中為地球拍攝了一張照片,在這種照片中,地球顯示出了清晰的藍色,因此這張照片就被命名為“藍色彈珠”。
之所以在太空中眺望,地球會如同一顆藍色彈珠一般,就是因為地球是一顆地表水資源極為豐富的星球,在地球表面大約70%都是水,而陸地面積只佔到了30%。不過這70%的地表水之中,97%都是海水,淡水是極其稀少的。地球淡水資源總量只佔地球水資源總量的3%,而這3%還並非全部都可以為我所用。因為其中有很多是以固態形式存在的冰川,還有一些深埋於地下,總之人類可利用的淡水資源細算下來,還不足地球水資源總量的1%。
淡水資源匱乏的問題在世界範圍內都是存在的,我國自然也不例外。
我國幅員遼闊,而自然界中淡水資源的分佈不可能是絕對均衡的,所以就必然會有一些地區面臨乾旱缺水的問題。一方面是乾旱缺水,另一方面是每年萬億立方米的淡水白白流入大海,我們能不能把長江水截留下來?這個想法是非常好的,每年萬億立方米的淡水如果能夠截留並輸送到需要的地區,那麼很多地區乾旱缺水的現狀都可以得到徹底改變,不過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奔騰而過的長江水如何截流呢?如果我們要想不讓長江水流入大海,那就只能將其引入一個地方儲存起來,也就是建造一座用於儲水的人工湖,然後再從湖中將水引流到缺水地區。而要建造這樣一座人工湖,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長江每年流入大海的水量接近萬億立方米,而我國現有的儲水量最大的水庫就是三峽大壩,其總容量還不到400億立方米,也就是說三峽大壩的儲水量還不足長江年流量的4%,而要建造一座與長江年水流量相匹配的水庫,那麼簡直就是天方夜譚了。
況且拋開技術難度不談,如此大規模的截流長江水,必然會給沿途生態造成難以估算的影響,可謂牽一髮而動全身,後果是難以承擔的。如此說來,只能夠看著如此之多的淡水資源白白流入大海嗎?其實不能說是白白流入大海,因為這些流入大海的水最終還是會回來的。全世界的外流河都在源源不斷流入大海,如果流入大海的水是一去不復返,那麼地球上的淡水資源可能早就枯竭了。事實上地球之所以能夠生生不息,水迴圈在其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水迴圈是指地球上的水透過某種形式實現地點轉移的過程,而海陸大迴圈是地球水迴圈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河水流入大海,而海水在經過陽光照射之後會蒸發,以氣態的形式上升到大氣之中,而後水蒸氣會隨大氣環流移動,再次回到陸地上方,在條件合適的時候,這些水蒸氣又會再次凝結為水滴降落下來,從天空落下的水滴,有的直接匯入江河,有的則流入地下成為地下水,地下水又有一部分會滲出地表匯入河流。
所以長江水並不是單向流入大海,這些流入大海的水還會透過另外一種形式重回陸地,正是因為有了海陸大迴圈,地球上的水資源才能夠處於不斷更新之中,地球才能夠因此而生生不息,長江之水並沒有浪費掉,它只是在以另外一種方式惠及地球生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