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小叮噹:永無獸傳奇》作者 | Eyal Winter翻譯| 徐田燃改寫| 陳陽審校 | 酷炫腦主創 & 小注朗讀 | 胡恩美工 | 雪今金編輯 | 湘蓉不要排斥感性,也別忽略理性,找對方法善用它們才是幸福生活的關鍵。你是不是也曾有過這種狀態:一直想辭掉不喜歡的工作、積極鍛鍊減肥、擁抱新生活。而實際卻是:害怕失業、依然超重,壓力越大就吃得越多。在理性與情感的鬥爭中,似乎總是情感更佔上風——人是不是永遠擺脫不了情緒的操控?如果是這樣,理性還有什麼意義呢?要回答這些問題,首先要從一位名叫菲尼斯·蓋吉(Phineas Gage)的腦損傷病人說起。在一次意外中,蓋吉的頭部被鐵棍貫穿。雖然失去了一部分大腦,但他奇蹟般地活了下來,甚至保留了大部分的認知功能。他仍然做得了數學題,但是卻無法做決策——特別是社交相關的決策。蓋吉失去的那部分大腦位於前額葉皮層,是參與許多高階功能的腦區——這其中就包括決策、推理與情感等功能。

Phineas Gage決策是一個複雜的過程,受到理性與情感的雙重影響。提到情感、情緒,人們通常只看到它對決策的負面影響,認為只有絕對的理性才能做出完美的決策。但是人類之所以在演化過程同時保留了情感和理性,恰恰是因為這兩種能力對我們來說缺一不可。一言以蔽之,情感掌管了當前的欲求,而理性則保障了未來的利益。如果人類失去了理性思維,就會陷入即時享樂的深淵而無法自拔。我們不再學習、生產,甚至忘記了如何保護自己。在這種成癮般的生活狀態中,人類將會迅速滅亡。反之亦然。沒有了當下的情緒,人類的生存也會很艱難。當危險迫在眉睫時,正是瞬間的情緒讓我們迅速做出抉擇。比如,過馬路時遇到車輛從對面駛來,恐懼會使我們立刻停下。此刻,雖然理性也能計算汽車的距離和速度,判斷是否危險。但是這個過程相對緩慢,等到得出結論時,可能為時已晚。情感還對我們的社交行為有強化作用。像愛與共情這樣的積極情緒幫助我們建立良好的社會連結,甚至連一些負面情緒也會產生積極影響。有研究表明,在討價還價和辯論活動中,一定程度地羞辱或激怒對手有助於獲得勝利。我們可以開一個腦洞來體會情緒的重要性。著名的人工智慧研究者納夫塔利·泰斯比(NaftaliTishby)認為,在未來幾十年裡,人工智慧將帶給人類“永生”——肉體消亡後,思維將以資料的形式存在。我們的“人生”被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肉體還活著的階段,我們所有的決策、觀點、評論、想法,以及這些思維活動發生的環境都被記錄下來。人工智慧技術將會分析這些資料並模擬我們的決策過程。當我們在生物學層面上“死去”時,就進入了第二階段。雖然此時的我們已經無法有任何體驗,但生前記錄的資料和模擬演算法卻能代替我們參與其他許多事情,比如商務談判、與家人交談等。

《人工智慧》這個人生“第二階段”正是生命只受理性支配而不存在感性的最佳例子。然而,當生命等同於計算機演算法時,人類還是我們所理解的“人類”嗎?現實中的人類,無論是極端感性還是極端理性,都無一例外地同時使用著感性與理性。那些偷懶沒有鍛鍊,覺得自己被感性打敗而無法完成目標的人,其實已經用理性制定了某個目標。既然理性與情感缺一不可,那麼該如何平衡這兩者呢?心理學研究顯示,人們對理性的耐心十分有限。這也合乎邏輯,因為理性會妨礙我們享樂。年幼時,我們的父母扮演了理性的角色,約束我們的行為。長大後,我們仍然時不時需要幫助和提醒。一方面,你可以請身邊的伴侶或朋友督促自己,另一方面,你也可以把自己當成一個旁觀者,想象別人遇到相同情況時會如何處理。沒有人喜歡被說教,但多數人還是會願意聽取建議。這種方法雖然聽起來有點自欺欺人,但“旁觀者角度”能幫你暫時逃離感性的影響,不失為一種保持理性的好辦法。

《重版出來》理性和情感雖然有相反的意味,但它們卻能夠相輔相成,共同服務於我們的決策過程。最佳的理性決策會兼顧感情因素。舉一個節食瘦身的例子:在控制飲食的時候,效果最好的方法並不是一直攝入卡路里最低的食物,而是在低卡食物裡選擇你喜歡吃的,因為這樣才能堅持下去。所以,不要排斥感性,也別忽略理性,找對方法善用它們才是幸福生活的關鍵。

12
  • 購得日本70萬平方公尺小島的中國女子是誰?
  • 全乾貨,12個好習慣讓大腦實現“逆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