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顏色革命爆發之前,烏克蘭經濟雖被資本巨頭掌控,但仍有一線生機。
烏克蘭製造的火箭發動機、衛星,和坦克等技術裝備,在世界市場極具競爭力,靠著蘇聯時期遺留下來的這些技術"遺產",烏克蘭經濟每年都會保持5%的增長率。
對烏克蘭人來說,國內經濟雖然失去了蘇聯時期的光彩,但只要人民生活富足,對資本巨頭操控國家的行為就不會進行反抗。然而,這些資本政客除了賺錢之外,對地緣政治的把控卻是一竅不通。
顏色革命,攪亂國內經濟蘇聯解體後,西方國家為了防止烏克蘭倒向蘇聯,在烏克蘭國內扶植了政治代理人尤先科和季莫申科。
尤先科作為經濟學家,和西方國家合作主要目的是拉攏投資,以振興國內經濟發展,而季莫申科作為烏克蘭最大的油氣商,成為代理人主要是爭取西方政客支援,以鞏固自己在烏克蘭資本巨頭的地位。
由於季莫申科是靠進口俄羅斯天然氣發家,決定了他不會真正和俄羅斯對抗,在這個問題上,季莫申科和尤先科意見相左。
西方扶持兩人上臺後,他們本經歷了一段合作蜜月期,因為他們追求的本質目標不同,註定他們以後會分道揚鑣。
後來隨著季莫申科當上總理,兩人在政治場上也開始了正面較量,對於這一局面的形成,西方國家是喜聞樂見的。
由於季莫申科和尤先科不斷在烏克蘭製造政治混亂,導致國家無心發展經濟,2009金融危機後,烏克蘭經濟日漸下行,通貨膨脹率一度達到100%。
眼見兩人將烏克蘭局勢攪亂,烏克蘭政府為了挽救經濟,將親俄的亞努科維奇扶持上臺。不過,亞努科維奇並沒有改變國家的經濟慘狀。
而西方國家看到親俄總統上臺後,害怕烏克蘭全面倒向俄羅斯,就此發動了顏色革命。2013年,烏克蘭爆發"親歐盟示威運動",幾十萬青年走上街頭,呼籲政府親歐棄俄。
本是一場和平示威運動,但在外國勢力的干預下,很快引發了衝突升級,示威者面對警察鎮壓,越發激進和暴力。
他們戴著面具,手持木棍,在首都基輔肆意打砸,他們向警方投擲石塊和汽油彈,更有激進的示威者朝警方開槍,場面一度混亂不堪。
香港顏色革命以失敗告終,而烏克蘭歷經這場革命後,把親俄總統亞努科維奇趕下臺,換上了親歐的領導人,但烏克蘭並未因此走上經濟復興的道路。
由於東部內戰持續,國內愈發分裂,導致經濟狀況日益惡化,到了2018年,烏克蘭已經淪為了歐洲最窮國。
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018年資料證實,烏克蘭超越摩爾多瓦成為歐洲最貧窮的國家。烏克蘭輪淪落如今的地步,不免讓人唏噓。
曾經的烏克蘭無論是軍事還是經濟實力,在歐洲都名列前茅。擁有如此雄厚的基礎,國家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經濟狀況卻每況愈下。
烏克蘭如今的慘狀,顏色革命是主要催化劑,但追溯更深層次的原因,是烏克蘭獨立之後並未建立健全的生產體制,國家無法實現獨立自主發展,才面臨經濟日益下行的結局。
家底豐厚,軍工體系完備二戰結束後,烏克蘭在蘇聯政府的幫扶下,依靠資源、技術優勢,大力發展重工業建設。由於產業態勢發展良好,烏克蘭的經濟實現了穩步增長。
當時蘇聯將大部分重要工業部門設在烏克蘭,讓烏克蘭成為了可以和俄羅斯比肩的存在。
而隨著蘇聯經濟模式的僵化,烏克蘭的經濟也開始陷入停滯狀態,為了早日擺脫經濟困局,1991年蘇聯解體後,烏克蘭對外發布國家宣言,宣佈烏克蘭獨立。
雖然烏克蘭此時的經濟增長態勢不佳,但其豐厚的家庭,仍讓許多歐洲國家垂涎和羨慕。
烏克蘭從蘇聯分家後,其領土面積位列歐洲第二,這些領土大部分都是平原和黑土地組成的,土地十分肥沃。憑藉先天的土地資源優勢,烏克蘭成為了當時世界第三大糧食出口國。
然而,烏克蘭不僅農業發達,軍工業也出類拔萃。烏克蘭擁有龐大的科研生產體系,世界著名的安東諾夫飛機設計局,製造坦克的哈爾科夫設計局,研製蘇聯戰略導彈的南方設計局,都在烏克蘭境內。
烏克蘭憑藉雄厚的科技實力,製造生產火箭、裝甲車輛等各種海陸空裝置,成為了實力強勁的工業大國。可以說,烏克蘭擁有經濟發展的一切優勢,以烏克蘭當時的實力,歐洲各大國都不敢與之抗衡。
不過烏克蘭經濟強勢的背後,卻隱藏著一個重大問題。烏克蘭本是蘇聯產業佈局中的一環,獨立後,許多企業失去了蘇聯時期配套設施補給。
上下游產業鏈的斷裂,讓裝置生產組裝無法正常完成,由此經濟無法實現持續性發展。
不僅如此,蘇聯還未解體時,烏克蘭生產的武器裝備,都是供給俄羅斯使用。隨著烏克蘭獨立,俄羅斯已經不再需要這些裝備,而要把裝備賣到國際市場,必須投入大筆資金進行技術改造,可惜的是,烏克蘭資金儲備不夠。
雖然烏克蘭有能力造火箭、坦克,但在找不到裝備買家的情況下,國家經濟無法實現長遠發展。
政府也知道,國家現在一直在吃老本,等到家底被徹底掏空的時候,也是國家瀕臨崩潰之時。
國家經濟始終無法走出困境,對於國家領導人來說,自然要想辦法改變這一現狀。烏克蘭領導人認為,既然無法利用重工業的優勢,可以先對國內經濟體制進行改革。
然而烏克蘭為了在短期內恢復經濟秩序,使用了"休克療法"這一強硬的經濟刺激政策,結果不僅沒有挽救經濟頹勢,反而讓烏克蘭經濟局勢變得更為混亂,普通民眾深受其害,一時間民怨沸騰。
休克療法,穩定經濟的良藥美國經濟學家傑弗裡·薩克斯曾根據玻利維亞經濟危機問題,提出了一套穩定經濟,治理通貨膨脹的"休克療法"經濟綱領。
休克療法旨在透過採取嚴厲的行政和經濟手段,在短時間內壓縮消費和投資需求,人為控制的社會總供求平衡狀態,用以遏制惡性通貨膨脹,達到快速恢復經濟秩序的目的。
當年俄羅斯從蘇聯分離後,為了扭轉瀕臨崩潰的經濟,政府採用"休克療法",強行對俄羅斯經濟體系進行重組。
然而,休克療法不僅沒有改變俄羅斯經濟現狀,反而使其經濟體系徹底崩盤。短短几年時間內,俄羅斯幾十年積攢的財富都化為烏有。經濟發展的困境,加劇了社會動盪,俄羅斯的國力因此不斷衰落。
即使在目睹了俄羅斯的結局後,當時烏克蘭的總統克拉夫丘克仍然對"休克療法"抱有信心,克拉夫丘克堅信,這項政策能讓烏克蘭經濟走出停滯狀態。
結果可想而知,烏克蘭經濟不僅沒有走出陰霾,反而引發了一系社會問題,物價飛漲,企業停工停產,烏克蘭人民不堪重負,對政府反抗的聲音也日益強烈。
不僅如此,一些高官趁局勢混亂,利用權力將國家財產佔位己有,搖身一變成了資本巨頭。侵吞國家財產的口子開啟後,越來越多的當權人物,加入了資本巨頭陣營。
後來上任的烏克蘭總理拉扎連科,不僅沒有為國家經濟發展出謀劃策,反而利用手中權力扶植一批能源巨頭,讓自己賺得盆滿缽滿。
到1997年,拉扎連科已經擁有數億美元資產,這些資產都是從國庫中撈來的。
在烏克蘭面臨經濟轉型之際,這些政府領導人為了一己私利,選擇了背棄國家和人民,他們將國家財富大批收入囊中,導致烏克蘭經濟雪上加霜,失去了扭轉經濟頹勢的機會。
不過,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烏克蘭雖然在2018年成為了歐洲最窮國,但憑藉其豐富的能源和農業資源,烏克蘭仍有機會重振經濟。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如果烏克蘭實行徹底改革,未來20年內保持每年6%的經濟增速,40年後國民財富將會增加60%。
然而,在如今全球經濟疲軟的狀態下,想要保持6%的增長率非常困難。烏克蘭想要實現經濟發展,只有不斷提高農產品的競爭優勢,才能賺取利潤,重新改革發展經濟。
當然對於國內的資本政客,也需要進行清理,雖然想要實現這一目標非常有難度,但唯有徹底的改革,才能讓烏克蘭經濟重新恢復往日輝煌。
同樣作為顏色革命的受害者,如今的香港已經從陰霾中逐漸走出來,對烏克蘭來說,能否看破西方國家的謊言,也決定著這個國家的命運。
作為一個獨立自主的國家,唯有自救,才能讓國家發展興盛,這是國家運轉永恆不變的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