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在我看來有三層含義:平淡,扯淡,淡然!
12月14日的時候看到日本的一條新聞,據悉日本收集的20餘萬份投票,其中“密”字獲得其13%的2.8萬餘票。當選為2020年度最能反映世態民情的年度漢字。
這不禁讓我好好地想了一下屬於我個人的2020年年度漢字是什麼。
思來想去,覺得「淡」這個字,還是比較符合我今年一整年的狀態。
雖然2020年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整個社會前期都處於緊張狀態,但是對於我而言,身處農村,覺得除了沒有出門拜年之外,其他的生活依然在平淡中度過,沒有什麼大風大浪。
過年之後第一時間返京隔離,然後如期的開始了一年的打工人生活。
每天兩點一線的生活方式,已經讓我有些麻木,前幾天坐公司同事的車回家,在車上同事就感嘆,這一年過的很快,一眨眼就已經是12月份了。
我也感嘆道:估計只有像我們這樣的打工人才會覺得時間過的快,因為從上班的第一天起,今後每一天的生活都可以預見。而那些經濟富足的有錢人,每一天的生活都不一樣,豐富多彩,充滿未知和挑戰,每一個明天都是一個全新的明天。
我仔細回想了一下整個2020年,發現我居然回想不起什麼值得我記住的事情,因為每天都是奔波在上下班的路上,每天都是在忙碌的工作中度過。
我有時候在想自己這一年收穫了什麼,是財富還是知識,還是朋友,我發現都沒有,在一個只有十個人的小公司裡,我的生活變得平平淡淡。
其實也遠不止是生活,婚姻亦是如此,結婚三年,我們已經逐漸變得更有默契,情感上也更容易找到共鳴,彼此身上的稜角都逐漸被磨平,但也依然保留著不那麼刺人的部分。
我們少了很多的爭吵,很多時候都可以透過溝通來解決,亦或者選擇退一步,這種日子在外人看來是幸福的,其實我也是如此感覺。
只是時間久了,平淡的日子會讓人變得不那麼習慣,就像妻子說的:心裡總憋著和我吵架,但是又總是吵不起來。
或許這就是平淡的生活,沒有大風大浪,只有柴米油鹽,日常瑣碎。
前幾天吃晚飯的時候,我對妻子說,我們明年去旅遊吧,去哪都好,過一過二人世界,去好好地放鬆放鬆。
妻子聽到之後兩眼放光,異彩連連,我想其實不只是我,是我們,我們的婚姻都需要一些新鮮的東西融入進來。婚姻就像是一道菜,總需要加一些作料才更有味道,酸也好,甜也好,總需要有一些不一樣的味道。
最近王櫟鑫離婚的新聞衝上熱搜,很多網友都表示不敢相信,為什麼當初那麼恩愛的一對情侶,說離婚就離婚了呢。
還有網友紛紛猜測,是出軌,是家暴,還是三無婚姻,才導致的這一場離婚事件。
其實很多時候離婚並不需要多麼大的導火線,平淡的日子久了,就足以讓一段婚姻名存實亡,消無聲息又毫無預兆。
平淡對於婚姻而言,就像溫水煮青蛙,不知不覺中就變得越來越麻木,直至死亡。
而平淡亦是我今年的一種狀態,無論是工作還是婚姻,我像極了那隻溫水中的青蛙。
後引申為閒扯、胡說。
如果說生活中的平淡是我2020年的狀態的話,那麼扯淡就是我2020年工作上的一種狀態。
因為今年一整年,老闆都在和我扯。
從年初的時候老闆就跟我們說,所有人都在家辦公,但是是無償的、沒有工資的工作,當時老闆甚至還用了很長的一段話來闡述他這樣的觀點。
他說公司如果倒了,你們的工作就沒了,所以你們無償在家辦公,不是為了公司,而是為了你們自己。
聽到這種歪理,我罵孃的心都有了。果然資本家的嘴臉,可能就像說“996是當代年輕人的一種幸福”是一樣的。
之後的在長達半個多月的時間裡,我們都是在家辦公,沒有薪水,只有每天的報表還要及時的反饋給領導。
之後我們終於開始正式上班,沒想到在接下來的半年多時間裡,公司只發了一次工資,還是春節之前的那一個月的薪水。之後的日子似乎在白嫖我們。
不發工資,甚至還讓部分員工墊付公司支出,而且長達半年不給報銷,員工們怨聲載道,不僅拿不到工資,還要倒貼工資。
這時候老闆又跳出來講述他的歪理,公司不是沒錢發工資,而是需要資金週轉,現在公司正處於艱難時期,只有我們大家同心協力,公司才能夠度過難關,只有公司渡過難關,你們的薪水才更加有保障。
聽到這話,我不禁讚歎作為老闆的口才之一流。
更重要的是,公司居然沒有一個人提出離職,這一點兒讓我著實驚訝,或許大都數的老闆都是銷售出身,這一點是有足夠依據的。
老闆銷售的不僅僅是公司,還在銷售他的個人理念。
只是我不明白的是,為什麼老闆拿著員工的錢開公司,還要說的那麼理直氣壯,慷慨激昂,這不是扯淡是什麼?
就這樣,在經歷了上半年的無償工作和下半年的託發工資之後,我的2020年即將結束了,聽了老闆扯了一年的淡,我對這份工作也徹底沒了什麼興趣。
我以前一直不明白白瞟是什麼意思,這一年算是徹底領悟了這個詞的真諦。
哎,一句歌詞送給自己:啊﹌﹌多麼痛的領悟﹌﹌
一直覺得淡然是一個很好的詞,意味著超凡脫俗,追求精神上的享受。
不過之後我發現,淡然這個詞更像是一種對現實的無奈和難以言說的悲壯,是對當下所處環境的一種妥協。
就像我媽一樣,奮鬥了半輩子,總是想著要像別人一樣,可以發大財,掙大錢,所以和我爸做買賣創業,折騰了半輩子,最後發現生活還是如此。
最後我媽還是妥協了,和我爸外出打工,做起了打工人。
而我還這麼年輕,卻也被生活消磨掉了太多的勇氣,變得不那麼追名逐利了,開始和現實做出妥協。有人說這是好的開始,有人說這是沒有出息的前兆。
但是整個2020年,我都處於一種很淡然的狀態,雖然遇到諸多不公,但是我還是坦然接受,我朋友都說我,你這是要修仙嗎,現在怎麼變得這麼麻木了呢。
我有時候也在想,自己這一年來為什麼會變得這麼淡定,或許是對現實充滿了失望卻無力改變,或許是對未來失去了信心而變得麻木不仁。
但是這種特別淡然的態度,其實我並不喜歡。
最近我又拿起了書,準備給自己充充電,畢竟在這個多事之秋,我們要想不在這樣的環境中迷失自己,就需要讓自己變得足夠強大和自信。
在初讀李開復的這本《做最好的自己》書時,覺得裡面的很多觀念是比較通俗易懂的,讓我也產生了更多的興趣,畢竟比起枯燥的理論知識,我更喜歡看一些不怎麼“費腦子”的書籍。
書中有提到一個“成功同心圓”這個理論,覺得很有意思,這也是這本書的核心價值所在。
當然書中大部分的觀點還是在告訴我們,要如何培養自信,做好自省,這其實更像是一種習慣,當這種能力成了習慣,那麼成功也就變得不期而遇。
書中有一句話被廣泛推崇:“有勇氣來改變可以改變的事情,有胸懷來接受不可改變的事情,有智慧來分辨兩者的不同。”
我想大多數人最缺乏的還是最後一種分辨的能力,所以才容易在紛繁複雜的世界中迷失自己,讓自己變得找不到方向,更不清楚未來在哪裡。
其實世界上大多數的事物都符合“二八定律”,我們很多人,生來都是那芸芸眾生中的80%,而我們想要讓自己變成另外的20%,就需要不斷地培養自己的思維和能力,拓展自己的見識與眼界。
我想淡然這個詞,只適用於那些真正成功的人士,只屬於那20%的人,其餘的人用這個詞的意義並不大,更或者說,這就是一個貶義詞。
最後總結:
對於我而言,2020年給我的影響並不大,所有的事情,工作,生活,情感,都是從平淡中度過。
「淡」這個字是我2020年的真實寫照,亦是概括了這不平凡的一年。
你的2020年年度漢字又是什麼呢?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