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賦》跌落神壇了!?
我的天,口碑這麼硬的一部劇都能玩出這種操作來?真是長見識了!
《大秦賦》作為《大秦帝國》的系列劇最終版本,評分居然能搞成了這樣,也真是花哨。
我記得當時《大秦賦》剛剛上映的時候,作為一部歷史正劇,其評分還是很高的啊,怎麼就落得了現在這般田地?
本著好奇求知的心態,我仔細的看了看……我的天,亮瞎了我的眼!難怪評分會低,這部劇雖然是《大秦帝國》的系列劇,但是……差異太大了。
這部劇比起之前的《大秦帝國》三部曲來,服裝道具佈景等等倒是華麗了不少。
但是,除了這些外在的因素之外,從劇本到臺詞到選角,全都整體下滑了,也難怪這一部收官之作會成現在這樣。
為了讓大家更好的閱讀,我們一個個分開說吧,各位看官莫要急,且聽我娓娓道來。
首先,我們先說說演員的問題。
張魯一,一箇中年男人,去演13歲的少年嬴政?這是什麼操作?
我真是服了,人家張魯一都快四十歲了,演一個十三歲的孩子,這不難為人嗎?
你要說是讓張魯一演李斯,那這個角色沒問題,演小孩……給劇組鼓鼓掌吧!劇組真的是也夠有勇氣的了。
你說看一個年近不惑的男人硬演一個孩子,觀眾看得下去嗎?不出戲才怪呢!
各位自己看劇照吧,我真是無力吐槽了。
說完選角問題,我們再說說劇情問題。
78集!嗯?第二部《大秦帝國縱橫》43集,第三部《崛起》40集,好傢伙,這第四部在補上五集都趕上第二第三部加起來的了。
劇情如此之拖拉,肯定也會影響到觀眾們的觀影體驗和效果,這個鍋,劇本跑不了,編劇,出來背鍋了!
而且,如果光是拖拖拉拉的也就算了,關鍵是這部劇的劇情,還出現了一個最致命的問題,那就是變味了,宮鬥又是個什麼鬼?
還有那個古代偶像劇的畫風,我真是……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啊!
《大秦賦》講述的不應該是嬴政如何扳倒奇貨可居的呂不韋,執掌大秦,然後透過合縱連橫的方針,一掃六合統一天下的嗎?
好好的一部正史劇,莫名其妙的拍出了宮鬥劇的感覺來,這是向著《甄嬛傳》看齊嗎?
赳赳老秦,勿忘東出!赳赳老秦,復我山河!
《大秦賦》要拍出來的,不應該是這樣一種氣勢嗎?自古秦兵耐苦戰,《大秦賦》要拍出來的,不應該是這樣一種強大嗎?
咋整著整著變了味了?難怪掉分呢,這編劇是換人了吧?編劇呢?出來背鍋!
說完劇情,最後,咱們再說說臺詞!
前三部《大秦帝國》的臺詞,那都是文言文,相當的講究,很是有味道。
這裡給大家科普一下,整個戰國之中,秦文化和齊文化都是可圈可點的,在那個禮崩樂壞的時代,秦人有著自己的驕傲。
所以秦人之間的交流,也是相當的有秦人風采的。
結果到了《大秦賦》這,整個大秦臺詞的靈魂不見了,文言文沒有了,全都變成了大白話,完全沒有了之前的韻味。
真是……鄉黨,你哪怕弄成陝西發音都要比普通話的大白話真實。
當然,臺詞除了沒有了韻味之外,對話也是相當的詭異。
尤其是當我看到嬴政對呂不韋說:我不想做一個連自己生父是誰都不知道的畜生!?你若是我的生父,我願意跟你離開秦國,願意跟你一起浪跡天涯!的時候,我的老淚啊!
呂不韋是什麼人啊?那可是販賣皇位奇貨可居的呂不韋啊!嬴政可是做夢都想弄死他。
要不是有蒙恬,李斯,甚至還有韓非等人的幫助,嬴政說不定早就讓呂不韋給收拾了,哪還能有一掃六合創萬世之基業,成千古一帝的功績啊?
綜上所述,《大秦賦》瘋狂掉分的原因,我目前看到的,大概就是如此了。
作為一部歷史正劇,這部收官之作,的確是算不上高明,可以說是自己砸了自己的招牌。
據說,在《大秦賦》上映之前,本來是叫《大秦帝國天下》的,結果原作者卻堅持改名,估計是讓編劇氣著了,編劇,出來背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