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到底有沒有自我意識,或者自我意識有多強,如何看得出來?
我是誰?
既然提到了“自我意識”,那麼我們首先要看看什麼是“自我意識”?
“意識”,按照馬克思唯物論的觀點來看,“意識”即是對物質世界的反映。因為意識的存在,人才能夠認識世界的存在,才能夠正確地認識世界。
“自我”即是說自己,便是人本身,且體的說是個體的人自身。綜合來看,“自我意識”便是自己認識到自己的存在。人只有認識到自己的存在,才會去正確地認識自己,認識自己和世界的關係,這便是“自我意識”的覺醒。
“自我意識”是隻有人類才有的,其它生物沒有自我意識,這也是人所以區別於其他動物的原因,也是人之為人的根本。這是因為,在大自然創造了人類和其他動物的同時,只給了其他動物賴以生存的技能,如鳥獸有羽毛和獸皮來保暖,有鋒利的牙齒和利爪來戰鬥或捕食。然而,相較於其他的動物來說,人類的降生仿似一個怪胎,人沒有羽毛來保暖,沒有利爪來捕食,就連犬牙也僅有雛形。人是沒有一項可以賴以生存的技能的。
人雖然沒有任何可以令其於自然世界中生存的特殊技能,但人和其他動物都一樣擁有“自然意識”。自然意識的覺醒便是生存。任何動物都具有生存意識。那麼人要維護自己的生存該怎麼做呢?他天生就沒有什麼可以賴以生存的 技能,還能怎麼辦呢?於是,既然自然沒有給予人任何生存技能,人為了維護自己的生存,就只有改造自然。只有透過改造自然來創造出適合自己生活的環境和條件,人才能生存下去。正因為如此,人在與自然相對抗之中漸漸區分了自然和自己,於是,自我意識就產生了。因為人終於認識了自己的存在,人終於認識到自己與自然是相互獨立的,人於是擁有了自我意識。
所以,自我意識是人自我覺醒的關鍵,也是人之所以能改造自然來維持自己生存的條件。反而言之,若人沒有了自我意識,那其就不可稱之為人,甚至人終將滅亡。
這是在類的人的角度來說,自我意識於類的人關乎類的存亡。於個體的人而言,同樣事關存亡。一個沒有自我意識的人是不能認識自己的存在的,一個連自己存在與否都不知曉的人,其與動物就無分別了。
孫子言:“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此處可以把“己”和“彼”看作為人與自然,也就是說,一個連自己都不能認知的人絕難去了解自然,也就無法生存。除此之外,笛卡爾說“我思故我在”,意思是說我在思考的時候我就認識到了自己的存在。據此,如果一個人連自己存在與否都不知道,那他也必然不會思考,一個不會思考的人與一架只會活動而沒有思想的機器有何區別?一架機器的命運何如?只有任人擺佈的結果。
故而,倘若一個人沒有自我意識,一則便是難以生存,二則便是不會思考,淪為機器,任人擺佈。
因而,培養自我意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前面雖然說人之所以區別於其他動物是因為自我意識的存在,但自我意識的覺醒是需要實踐來實現的,沒有經過開發的自我意識是沉默的,是無法使人認識的。就像一個小孩生下來知道吃奶卻對外物一無所知,對自己也一無所知,因為那只是自然意識的作用而己。
自我意識不僅有“有無”的區別,還有“強弱”的區別。同“意志”一樣,自我意識是有強弱之分的,不同的人其自我意識的強度就不同。所以,自我意識是需要培養的,而不是生來便有的。
至於如何培養呢?首先,追根溯源,前面說人之所以擁有自我意識,起因源於人為了維護自己的生存而不得不對自然進行改造。所以人是在勞動中產生自我意識的,而意識來源於外物反映,這便馬克思所說的實踐。於是可知,要開發自我意識,要培養自我意識,就是要實踐。所謂實踐,就是要與外界發生聯絡,就是要認識外界。只有透過認識外界,人才能區分自己和外界,才能認識到自己與外界的自我獨立性,自我意識才能覺醒。由此,人透過實踐得以生存。
解決了基礎的生存自我意識,接下來便是如何提高自我意識。因為人知道了生存只是基本的,是不夠的,如果人只知道生存,無目的地勞動,猶如動物,如同一架機器一樣。人要擺脫機械的生活,就要學會思考。思考的內容只能是自己與外界的關係,因為最終目的都是要進行生存。這裡的外界既指客觀存在的自然界,又有人類社會,既是自然界的規律,又是人類社會的規律。可以把這些內容統稱為知識,於是可知人思考的本質是要獲得知識。因為只有真正正確地認識世界,我們才能更好更準確地改造世界,才能更好的生存。
從而,顯而易見,自我意識的提高是需要知識的增加的,而人類社會中,要能廣博和迅速掌握知識的最佳方式便是讀書。人類的大部分知識都保存於書本,所以讀書是提高自我意識的最快也是最佳的方式。
除此之外,在獲得知識的同時不能忘記思考,此時的思考則是要從舊知識中思想出新的內容。這樣的思考可稱為懷疑,康德稱為批判,黑格爾稱為否定之否定。而要做到懷疑,一定要能獨立思考。
只有一個人能夠獨立思考,並對外界敢於懷疑的時候,自我意識才會增長,並最終形成自己的個性特點。而最高的自我意識形式就是形成自己的一套思想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