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本文為《航天史》系列連載文章,本期為第 41 篇

往期內容可進入“我的主頁——文章”檢視

上文書講到了阿波羅 11 號的宇航員踏上了回家之旅,要知道從月球回家也是很麻煩的事情,光從月面起飛和指令艙對接就花了不少時間,需要繞著月亮轉 4 個小時,多次變軌才能完成對接任務。然後還要調整飛船進入回地球的軌道,角度大了小了都不行。一路上還需要用天文導航的方式來校準。其實就是測量星星的角度。柯林斯為此還專門接受了使用六分儀的訓練。

其實地面上為了迎接他們回家也在忙活。飛船會在太平洋濺落,掉在水裡。但是美國人發現落點的天氣很不好。當時還沒有沒有民用的氣象衛星,負責天氣預報的也是軍方的人,為這事兒,美國軍方動用了間諜衛星拍攝了衛星雲圖。他們拿到照片一看,果然海面上有個巨大的風暴雲團。空軍的人馬上請示這次回收行動的總指揮,艦隊司令官戴維斯。哥倫比亞號指令艙落下來的時候還要重新調整著陸點,要偏移 400 公里,這又平添了變數。司令官只能同意,畢竟沒辦法跟老天爺較勁。航母要開往新的著陸地點,陰天情況下,航母沒辦法透過觀察星星來確定自己的位置,只能採用最古老的辦法,靠指南針辨別方向和對航速的計算,當時還沒有那麼方便的 GPS。

大黃蜂號航母(CV-12)

落點偏移還給總統閣下帶來了麻煩,總統正在趕往大黃蜂號航空母艦。尼克松要親自迎接宇航員們歸來。他先坐空軍一號到舊金山,帶上 NASA 的飛船回收的工作人員,比如潘恩和阿波羅 8 號的宇航員博爾曼,他們和總統一起去夏威夷。

然後從夏威夷去約翰斯頓環礁,這地方距離檀香山有 1300 公里,太平洋艦隊司令麥凱恩上將在這兒等著總統大人和國務卿羅傑斯以及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基辛格等等隨員。

到了這兒就不能坐空軍一號了,換了海軍的直升機飛到了阿靈頓號通訊中繼船上。坐船走上一夜,來到大黃蜂號航空母艦附近,再坐直升機到航母上。一大早,總統就帶著人趴在艦橋欄杆上等著宇航員歸來。

右邊穿軍服的是麥凱恩上將,最左邊戴眼鏡的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基辛格,中間是尼克松總統

因為計劃的改變,宇航員們返回大氣層的時候,過載也會比較高,達到 6.5g。返回大氣層的時候,三位宇航員就看見舷窗外火光一片,跟地面的通訊已經中斷了。奧爾德林還拿起攝像機拍了一段窗外的火光。海面上的大黃蜂號航空母艦正在全力趕往濺落地點,先把直升機和預警機派出去搜尋。海軍一共出動了 4 架海王直升機和 3 架格魯門的 E-1 預警機。有的負責通訊中繼,有的負責搜尋。直升機上帶著蛙人,都是全副武裝的。

因為有云層的遮擋,搜救人員斷斷續續看到高空裡有個火球衝向地面,這就是返回地球的哥倫比亞號指令艙,與空氣摩擦造成了高溫,飛船表面的燒蝕材料在不斷蒸發帶走熱量。等到了稠密大氣,速度也就降下來了。到 7000 米高度,開始開啟飛船頂端的降落傘艙蓋。兩個引導傘被拉了出來,開始進一步減速。等到了 3000 米的高度,3 頂 25 米直徑的主降落傘被拉出來了。飛船開始緩慢的下降,準備濺落在太平洋裡。飛船的底部氣囊開始充氣,這樣的話,掉進水裡還能漂起來。周圍的直升機早就看見了,3 個巨大的降落傘還是很醒目的。眼看著飛船掉進海里,在水面上漂浮。直升機馬上就趕過去了。

直升機上帶著專業的航天員打撈救援隊伍。這次打撈不比往常。這一次多了隔離檢疫的任務,流程上要複雜的多。所以海軍的潛水員們都帶著氧氣面罩。當時沒人知道月球上有沒有細菌病毒之類的東西,所以,一切都小心為妙。潛水員們先扔下幾個橡皮艇,然後給哥倫比亞號指令艙綁上一個救生圈,把橡皮艇也和救生圈捆在一起,防止亂飄。然後跟 3 位宇航員打個招呼,一看這 3 位,狀態還不錯。讓他們開門,給他們送進去生物隔離服,把宇航服換下來。

阿波羅11號的指令艙

3 個人換好了衣服,爬出飛船,到了橡皮艇上。旁邊有潛水員拿著碘酒和次氯酸鈉溶液從頭到腳的擦了一遍。就是為了消毒。包括飛船在內,都要消毒。直升機帶著 3 位宇航員降落在了大黃蜂號航母的甲板上,這 3 位還不能出來。直升機收攏旋翼的槳葉,用航母的升降機整體搬到下邊的機庫裡,在機庫裡有個銀光閃閃的金屬隔離艙。其實就是一個特殊的房車,裡邊生活設施一應俱全。這是為宇航員特別定製的,就是未來幾天他們的住所。

宇航員都穿著隔離服,馬上從直升機進入隔離艙

從直升機上下來以後,3 個人直接進入了這個隔離艙。馬上洗澡換衣服,穿上舒適的工作服,3 個人來到艙門口的大玻璃窗前亮個相。外邊人山人海,航母上有空的人全都來了,總統尼克松帶著手下發表了簡短的講話。表彰他們取得的巨大成就,邀請他們 8 月 13 號到洛杉磯參加國宴。然後牧師做了祈禱。儀式結束,尼克松坐飛機走了,他前後也就待了 3 個小時。

三位宇航員成了重點保護物件

就在宇航員受到總統接見的時候,另一幫人沒閒著,他們把哥倫比亞號指令艙給撈起來了,工作人員小心翼翼的開啟飛船,裡邊還有膠捲、醫學樣本以及採集的月球土壤和岩石標本,這些都要取出來。全過程都保持隔離狀態,生怕萬一沾染什麼不明的病毒和細菌之類的玩意兒。拿出來的東西被馬上用飛機送到約翰斯頓環礁,從那兒換 C141 運輸機送回本土,交給約翰遜航天中心的研究人員。

隔離艙內景

大黃蜂號航母全速前進開往夏威夷,3 個宇航員就在隔離艙裡好吃好喝的休息。航母開到夏威夷,這個金屬隔離艙被從航母上搬下來,送進一架C141運輸機的貨艙,運回美國本土。

一直把他們送到約翰遜航天中心專門建立的月球物質回收和宇航員檢疫所。他們在這個隔離艙裡待了 2 天,然後在檢疫所接著隔離。前後隔離了 3 個禮拜,一直到 8 月 10 號才結束了隔離生活,出現在公眾的面前。

8 月 13 號,3 位宇航員參加了在紐約和芝加哥舉行的群眾遊行,他們坐著敞篷車在繁華的大街上巡遊,周圍的高樓大廈飄下無數的紙帶,他們成了英雄。晚上,他們還要趕場子,飛去洛杉磯參加國宴。除了一大幫國會議員,聯邦大法官參加,美國各州的州長來了 44 位,這比開會來的還齊全,總統都沒這麼大面子,還有 83 個國家的大使也來了。在這麼多人的見證之下,美國總統尼克松授予了 3 位宇航員自由勳章。接下來,這3位還要在全世界進行大巡遊,一時間風光無限。畢竟他們的第一個登上地球以外星球的人。

蘇聯人乾瞪眼沒轍啊,他們就連抓一把土就回家的任務都沒有完成。蘇聯人顯然已經落敗了。究其原因,還是因為管理上混亂,本來錢就不如美國人多,還沒能集中力量辦大事兒,而是陷於無休止的內耗之中。蘇聯人開始著眼於下一個回合,看來想在登月上超越美國人是不可能的了。不管是有人的還是無人的,目前都落後於美國人。必須另闢蹊徑,換個思路來和美國人競爭。

蘇聯人這一次倒是找回了久違的手感,他們畢竟不是吃素的。切洛梅積極遊說蘇聯高層展開一個秘密的軍用專案,和美國展開對抗。說實話,還是被美國人刺激出來的。美國人曾經用 U2 飛機對蘇聯領空進行偵查。拍了大量的照片。但是 U2 飛機被蘇聯人打下來了,弄得美國人很沒面子。這時候蘇聯發射了第一顆人造衛星,美國人發現,大家對衛星飛過自己的頭頂滿不在乎。於是他們萌生了一個想法,那就是開發間諜衛星,從太空拍照。

載人軌道實驗室計劃(MOL)

但是,當時美國人的思路就是個 U2 偵察機的太空版。也就是弄個載人的偵察衛星上去。畢竟有人好辦事兒,什麼任務都能應付。這個計劃就提交給了美國高層討論。當時正好 NASA 在搞雙子座飛船。於是軍方設定,這個載人偵察衛星就是靠雙子座飛船來接送宇航員的。美國當時進行了一系列子系統的研發,比如說照相機,固體火箭之類的研究。但是最終還是停留在了紙面上,因為偵察衛星沒必要載人,只要拍好照片扔回地球就 OK 了。到後來,最新的鎖眼衛星根本不需要扔膠捲,用無線電訊號傳送回地球也不是難事。所以,美國人也就沒再繼續搞下去。

美國人設想用雙子座飛船當做往返工具

不過,一個龐大的秘密專案是不可能完全隱身的,因為牽扯到的人太多了,這種黑色專案需要一些白色的科學研究專案作為掩護。所以,到後來這事兒弄得世人皆知。蘇聯的切洛梅也知道這個訊息。蘇聯人當然坐不住了,登月工程是個面子工程,但是這種有人偵察衛星可是實打實的威脅。於是高層就同意了切洛梅的計劃,也就是開發自己的載人偵察衛星。說白了就是空間站的雛形。在切洛梅的領導下,他的 52 設計局開始金剛石軍用空間站的設計,當時是 1964 年。

博物館裡的金剛石軍用空間站

不過呢,當時的蘇聯高層並沒有全力支援切洛梅,這事兒不是最重要的。切洛梅本人倒是充滿了工匠精神,慢工出細活,結果 5 年過去了,他的工作進展緩慢。這 5 年形勢變化太快,蘇聯人在登月競賽中顯然是落了下風,即便是巨型的 N1 火箭成功,也爭取不到第一名的好成績了。況且,登月是沒有軍事價值的,不管是有人還是無人都只是科研專案。到現在也是這樣,只有圍繞著人類自身打轉轉的東西才是真的實用的東西,何必捨近求遠呢?

蘇聯宇航員們,前排穿西裝的就是費奧克蒂舍夫

就在 1969 年這個檔口上,科羅廖夫建立的第一實驗設計局的費奧克蒂舍夫向蘇聯高層提交了一個計劃,那就是發展空間站。還記得這個費奧克蒂舍夫嗎?蘇聯上升1號飛船硬塞了 3 個宇航員進去,一個是代表軍方的科馬洛夫,一個代表工程師的費奧克蒂舍夫,還有一個研究太空醫學的葉戈羅夫。

沒錯,就是這個費奧克蒂舍夫。這位仁兄是第一位進入太空的平民,他沒有軍人的身份,更奇葩的是他居然不是蘇共黨員。他是個純粹的技術人員,一個優秀的工程師。也是日後蘇聯空間站的實際掌門人。

蘇共中央政治局這次倒是乾淨利落,馬上批准了費奧克蒂舍夫的計劃,由烏斯季諾夫主管。這一次烏斯季諾夫吸取了以前的教訓,不再搞什麼專家委員會來和稀泥了。就由他自己來拍板。載人空間站計劃定名為“禮炮計劃”,切洛梅的金剛石軍用空間站名義上併入禮炮計劃。也就是說,以後蘇聯空間站都會用禮炮號來命名,切洛梅差點氣炸了肺。

其實呢,蘇聯還是把空間站分為民用空間站和軍用空間站,還是井水不犯河水,僅僅是名字統一叫禮炮號。而且發射空間站都是用切洛梅的質子號火箭來發射。即便如此,切洛梅還是 120 個不滿意,感覺自己被截胡了。他一肚子火,蘇聯高層還一肚子火呢。你的進度比蝸牛還慢,怪誰啊?這次可不是和稀泥,烏斯季諾夫是直接下命令的,有委屈也不能影響工作。不能讓設計局之間的利益之爭來影響到專案的規劃和研發進度。蘇聯人在磕磕絆絆走了一段彎路之後,再一次走上了正確的道路。

蘇聯在調整,我國也在調整。新一代的遠端導彈東風 4 號就要開始發射試驗了。我國當時和美蘇顯然是不能比的,但是在世界上也並不算落後,因為航天真的沒有幾家能玩兒。

法國人的鑽石火箭是在阿爾及利亞的靶場做實驗的

當時能發射航天器的國家只有 3 個,美蘇兩家實力雄厚,能夠發射大型的航天器,甚至完成登月這樣的創舉。第 3 名就跟他們差遠了,法國人 1965 年發射了自己的鑽石號火箭,把自己的衛星送入了太空,這個衛星只有 42 公斤重。別看這東西不起眼兒,但這已經是非常不容易的事兒了,因為法國人是獨立於美蘇之外的第 3 個能發射衛星的國家,這就為後來歐洲研發歐羅巴火箭打了底子,畢竟歐洲別的國家都沒搞過,倆眼一抹黑。

法國第一顆衛星阿斯特里克斯1號

法國人不管技術水平高還是低,人家啥東西都是齊全的,要發動機有發動機,要火箭有火箭,而且人家最獨一無二的是法屬蓋亞那的庫魯航天中心發射場,這個發射場緯度低,賺了不少地理位置的便宜。歐羅巴火箭後來黃了,但是為阿利亞納火箭奠定了基礎,最開始的種子就是法國人種下的。

一般來講,發射衛星的火箭其實和導彈是一家人,大部分的運載火箭都是導彈出身,法國人的火箭其實也是導彈出身。這種事兒只有極少數例外,日本就是個例外,他們的火箭純粹是民用起源,一開始就和軍方沒關係,純粹是個探空火箭,誰也沒想到後來日本人還能一鳴驚人。

我國還是在踏踏實實的推進導彈的研發,畢竟國家安全才是最重要的。當時中國的導彈還打不到美國,也打不到莫斯科。要打美國必須用洲際導彈,必須用多級火箭才行。當時中國研發的東風 2 號和東風 3 號都是單級火箭。中間最好有個過渡型號練練手。也就是研發一種 2 級的中遠端導彈。射程 4000 公里左右,能夠打到美國在太平洋島嶼上的基地,能打到莫斯科以西,能覆蓋印度。這就是東風 4 號導彈。更重要的是,按計劃這枚火箭改一改就能發射衛星。這叫一魚兩吃,摟草打兔子。

但是,大家要考慮到那是什麼時代,1969 年正亂呢。火箭和衛星難免不受影響。本來預定東風 4 號 10 月份發射,結果臨發射了發現問題,必須更換 1 級火箭發動機。必須把全部燃料都卸出來,然後再拆開檢查,所以這次發射算是黃了。到 11 月份第二次發射,結果又出了問題,麻煩出在二級火箭的程式配電器上。錢學森和他的同事們眼睜睜看著火箭第二級掉下來,心裡那叫一個難受啊。這就像是體育比賽,丟掉了關鍵的一局。當時全世界的各大通訊社都做了報道,這一下給了日本人機會,日本人開心死了。因為,他們有機會實現逆襲,在名義上領先於中國了。

我們下次再說……

還不過癮,看看上文:
11
最新評論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運氣爆棚的“錦鯉星座”,幸運之神眷顧,總比別人順風順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