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人事華靡,彩繡光翻座。貧者愧不能,微摯出舂磨。”——蘇軾《饋歲》
富人的生活往往奢華,令很多平民望塵不及,不過人們常說“富不過三代”,即便很多富豪腰纏萬貫,但發財容易守財難,如果不思進取,就難以將自己的家業繼續傳承給後人。有個別的富二代因為受到家人地溺愛,而揮霍無度,例如曾經有一位香港富二代繼承了5000萬的遺產,卻常擲千金,大肆揮霍,如今他也受到了懲罰,只能流落街頭跟小狗作伴。
這位富二代名叫鄭六三,小時候他是家中的掌上明珠,從小受到父母的寵愛,對錢沒有概念。據悉,鄭六三的父母經營了一家大公司,使得鄭六三出生後,就沒有體驗過人間的疾苦,不知賺錢的不容易,更是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
從小到大,鄭六三上的都是最好的學校,吃穿用度都會引來他人的羨慕,可有如此好的生活,卻並沒讓鄭六三足以珍惜,反而讓他養成花錢如流水的習慣。鄭六三不管什麼物件,只要自己喜歡就會買,從沒有想過金錢來之不易。
在鄭六三的眼中,他只負責花錢,沒有工作的概念,也沒有賺錢技能,加之父母的溺愛,讓他根本就沒有過經商地想法。直到鄭六三成家立業後,依舊過著富家子弟的生活。那時候鄭六三和父母一起生活,生活富裕,儘管周圍人對他有不滿,鄭六三卻並不在意他人的看法,他的妻子更是因為他殷實的家世而嫁給他。
鄭六三的父母也知道,即便他已經成家,但想法和生活能力還不如一個20多歲的年輕人,因此會想辦法給予他一切,然而在一次意外中,鄭六三的父母卻雙雙離開人世,這對他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打擊。鄭六三從小依賴父母,從不知道如果離開父母,自己將怎麼辦。
此後,鄭六三繼承了父母的5000萬遺產。拿到這筆錢之後,鄭六三既沒有經商的頭腦,也不知道合理的支配,他繼續鋪張浪費,大手大腳的花錢。此時,鄭六三的妻子意識到,再這麼揮霍無度,日子就走到了盡頭,於是便帶著孩子出國,不想和鄭六三繼續生活,而鄭六三也將自己近一半的錢給了妻子,希望妻兒不要因為金錢而發愁。
由此可見,鄭六三確實是一個重情重義的人,願意將自己遺產的一半拿出來給妻兒,保證他們的生活,可是他本人的生活卻很有問題。妻子離開後,鄭六三繼續過著無牽無掛的生活,每天的事情就是花錢。然而,錢總有花光的一天,日子一天天過去,鄭六三短短几年,財富被揮霍殆盡。
最後,鄭六三沒有想著如何賺錢,反而到街頭當流浪者。面對這種情況,很多人對他的遭遇表示同情,鄭六三卻不以為然,反倒是很享受這種閒散生活。如今,走在香港的街頭,很多人都會看到50多歲的鄭六三和幾個流浪狗在一起生活。如今,人們看到落魄的鄭六三,都會親切地叫一聲鄭老伯,而他本人卻希望人們能再次喊起他以前的名字,只有這樣他才能感覺到自己活在這個世界上。
“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早在千年前,孟子就曾表示:一個人想成就大事,一定要經受磨難。顯然,含著金湯匙兒出生的鄭六三,沒有經歷過人生的辛酸,從小被父母溺愛的他,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這樣的日子只會讓他養成遊手好閒的性格,一個養尊處優的壞習慣。
父母關心子女自然沒錯,可是過度的溺愛就是害了孩子。鄭六三的父母非常愛他,想給他最好的生活,但卻在無形之中害了鄭六三。父母在離開之後,鄭六三如同失去了柺棍,不知道該如何生活,最終只能悽慘的與流浪狗一起為伴。鄭六三的經歷令人感慨。對此,各位父母在教育子女的時候,一定要讓他們經受磨練,切不可過度溺愛。
參考資料:
蘇軾《饋歲》
孟子《生於憂患,死於安樂》